馮梓柚,楊習樺,何紫燕
(1.廣東醫(yī)科大學,廣東 東莞;2.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廣東 廣州)
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指血栓堵塞肺動脈及(或)其分支所產(chǎn)生的一種疾病或臨床綜合征[1]。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歐美每年新發(fā)例數(shù)和發(fā)病率都比較高,甚至誤診和漏診現(xiàn)象也比較常見[2]。護理程序(Nursing Process)是以促進和恢復人類健康為目標,引導護理人員系統(tǒng)而科學地安排護理活動的工作方法[3]。
某三甲醫(yī)院于2020年7月收治1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癥患者,經(jīng)過全面評估患者病情,明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并實施相關護理措施,該患者溶栓成功,不適癥狀明顯減輕,好轉(zhuǎn)出院,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49歲,本科學歷,公司管理人員?;颊?0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胸悶,活動后氣促,頭暈乏力,右下肢腫痛,偶有咳嗽,干咳無痰。7 d前自覺癥狀未自行好轉(zhuǎn),遂至外院就診,接受抗凝治療(具體不詳),外院治療后效果不佳,遂轉(zhuǎn)至我院。予完善相關檢查,胸部CTPA:兩肺動脈干遠端及各葉、段動脈近端多發(fā)不完全性肺動脈栓塞。雙側(cè)下肢深靜脈彩超:右側(cè)腘窩靜脈殘余血栓。D-二聚體:>10000 ng/mL FEU。心梗鑒別:谷草轉(zhuǎn)氨酶58.3 U/L,乳酸脫氫酶308.4 U/L。入院診斷:(1)急性肺栓塞(中高危);(2)右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入院后予阿替普酶溶栓,依諾肝素鈉、利伐沙班抗凝治療。溶栓治療后患者胸痛、氣促癥狀明顯減輕。持續(xù)抗凝治療6天后,患者好轉(zhuǎn)出院。
護理評估是護理程序的第一步,通過觀察、會談、體格檢查等方法系統(tǒng)地收集服務對象的資料。
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缺乏充分了解,但有妻子陪伴,情緒較為平穩(wěn)。入院時胸悶、活動后氣促,SpO292%(吸空氣下)。查體見臍周有多個大小不等的瘀斑,考慮為皮下注射抗凝劑所致;右下肢腫脹。由于病情需要臥床休息,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50分,中度依賴,日常自理生活能力下降。Morse跌倒危險因素評估15分,零跌倒危險。Braden壓瘡風險因素評估19分,無壓瘡危機。非手術患者VTE風險評估表(Padua評分表)得分6分,VTE風險高危。
護理診斷是在評估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判斷服務對象的健康問題及引起健康問題的原因。
該患者的護理診斷有:①氣體交換障礙:與肺血栓栓塞所致肺通氣/血流比值失衡有關。②有出血的危險:與使用溶栓、抗凝藥物有關。③知識缺乏:缺乏預防血栓形成的知識。
護理目標是護理計劃的內(nèi)容,護理目標是針對護理診斷提出的,是選擇護理措施的依據(jù)。
該患者短期護理目標:①住院3 d,患者胸悶、氣促緩解,SpO2可達95%以上。②住院溶栓抗凝期間,能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出血征兆,及時處理避免大出血發(fā)生。③出院前,患者能說出預防血栓再形成的方法。
該患者長期護理目標:患者無慢性血栓性肺動脈高壓并發(fā)癥。
2.4.1 病情觀察
①給予心電監(jiān)護,設置好報警值,每小時巡視病房并且記錄心電監(jiān)護上的生命體征。②給予2 L/min鼻導管吸氧,改善肺組織換氣功能,提高肺泡氧分壓,減輕患者胸悶、胸痛等不適。吸氧后,患者SpO2可達98%以上。③每日早交班,在標記處測量雙側(cè)大小腿圍,并且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
2.4.2 溶栓抗凝治療護理
2.4.2.1 溶栓抗凝前的準備
①絕對臥床休息。一是可以減少機體組織耗氧,二是可以防止未機化血栓的脫落導致肺或其他重要臟器再栓塞。②簽署溶栓抗凝治療同意書。醫(yī)生告知患者及家屬溶栓抗凝治療的作用及其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患者及家屬理解后簽署同意書。在執(zhí)行溶栓抗凝藥物前,護士再次核對是否已簽署同意書。③建立靜脈通道。建立2條靜脈通道,1條用于溶栓藥物的注射,1條用于靜脈血液標本的采集,兩條靜脈通路不可在同一側(cè)肢體,避免對采血結(jié)果造成影響。④抽血與備血。遵醫(yī)囑予采集血液標本,及時了解患者的各項指標。并且及時向輸血科備血,用于大出血時及時輸血。⑤準備好用物,包括各種急救用品、微量注射泵、靜脈留置針、三通接頭等。
2.4.2.2 溶栓抗凝中的用藥護理
①阿替普酶的靜脈注射。溶栓的主要目的是恢復肺組織灌注,降低PTE病人的病死率。采用靜脈注射泵泵入配置好的阿替普酶,速度為25 mL/h,2 h用完。藥物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同時要避免藥物外滲[4]。溶栓結(jié)束后,查看患者,患者訴胸悶癥狀明顯減輕。
②依諾肝素鈉注射液的皮下注射[5]。雙人嚴格執(zhí)行“三查八對”后,讓患者取屈膝仰臥位,放松腹部,用安爾碘常規(guī)消毒注射部位2次,待干,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6 cm,提捏起皮膚成褶皺,右手持注射器以執(zhí)筆姿勢,于褶皺最高點垂直穿刺進針,進針后不抽回血,持續(xù)勻速注射10 s,連同空氣一并注射完畢后停留10 s快速拔針,拔針后若無滲液無出血,無需按壓;若有滲血滲液以穿刺點為中心垂直按壓3~5 min。該患者注射后腹部皮膚出現(xiàn)多個大小不等的瘀斑,予安撫患者后,在瘀斑處做好標記,嚴密觀察并且記錄。喜遼妥可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6],遵醫(yī)囑予喜遼妥外涂。
③利伐沙班片的口服[7]。遵醫(yī)囑予利伐沙班15 mg bid口服,指導患者隨餐服用??崭骨闆r下,口服該藥物生物利用度不高,但是與食物充分混合后,能夠增加與胃黏膜的接觸,有利于在胃中的吸收;食物降低胃排空還可以延長利伐沙班片在胃內(nèi)的滯留,增加在胃中吸收。故要求患者隨餐服用。
2.4.2.3 溶栓抗凝后的并發(fā)癥觀察與護理
溶栓及抗凝治療的均有出血傾向,平均發(fā)生率可達5%~7%[8]。常紅等[9]給予40例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有39名患者相繼出現(xiàn)了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齦出血、鼻出血、顱內(nèi)滲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皮下瘀斑等。
用藥后觀察患者神志是否清醒,瞳孔是否等大等圓和對光反射靈敏;觀察是否有鼻出血,囑患者勿挖鼻腔;觀察口腔黏膜是否完整,牙齦是否出血,囑患者使用軟毛牙刷刷牙;囑患者使用電動剃須刀;給予無骨刺軟食,避免骨刺劃傷消化道出血;也需告知患者要避免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卷心菜、菜花、洋蔥等,它們可以降低抗凝藥的藥效;觀察患者是否有嘔血、黑便、血尿;觀察身體皮膚是否有出血點或瘀斑;并且每日采血復查血常規(guī)與凝血五項,密切留意重要指標。該患者使用依諾肝素鈉注射液后產(chǎn)生局部瘀斑,喜遼妥外涂后,瘀斑漸漸消退。住院期間,患者D-二聚體持續(xù)下降。
2.4.3 出院指導
2.4.3.1 常規(guī)宣教
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感染。若出現(xiàn)胸悶、胸痛、出血等不適及時就診。出院定期復查胸部影像學、血管超聲、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等。講解出院后繼續(xù)口服利伐沙班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指導患者踝泵運動,囑患者勿蹺二郎腿,避免久坐久站,要勞逸結(jié)合?;颊呤局獣圆⒛苷f出注意事項。
2.4.3.2 穿脫梯度壓力彈力襪指導
穿梯度壓力彈力襪是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方法之一,它的機制是模仿下肢運動時腿部肌肉對下肢靜脈的壓迫,從而促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防止血液在下肢靜脈的淤積[10]。
指導患者購買大小合適的彈力襪,教會患者穿彈力襪的方法。穿彈力襪的最佳時間是早上起床未下床活動時,每天穿戴8~12 h,夜間睡覺要脫下,不可穿著休息,便于肢體血液的通暢回流,增加患者的耐受力和舒適度[11]。患者購買彈力襪后,在護士的指導下能正確穿著彈力襪并知曉注意事項。
經(jīng)過系統(tǒng)地運用護理程序,在評價的基礎上,重審護理計劃,對健康問題重新估計后,修訂護理計劃?;颊咝貝灐獯倜黠@緩解,皮下出血得到積極處理,掌握了預防血栓再形成的方法,預后良好,在院治療6 d后予以出院。
運用護理程序護理肺血栓栓塞癥患者,通過對患者狀況進行系統(tǒng)評估,確定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落實護理措施,使護士在面臨復雜多變的病情變化中抓住患者的最主要的護理問題,給予優(yōu)先解決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
張雪飛等[12]運用思維導圖對肺血栓血栓癥患者進行健康指導,發(fā)現(xiàn)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好。本案例中的患者文化程度較高,接受能力較強,健康指導過程中沒有使用思維導圖。但是對于年紀相對較大的患者,或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這樣患者更能系統(tǒng)、容易地接受健康教育的知識,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