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學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國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例如,在不斷的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的同時,我們也更加注重如何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發(fā)展的教育,同時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在初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將家國情懷融入到自己的學習課程中。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所謂的家國情懷以及如何擁有家國情懷,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關鍵詞:初中歷史;家國情懷;愛國教育
眾所周知,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每一位中華兒女在不斷的發(fā)展中必須根植于心中的信仰。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也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同時也希望明白學生在當前的學習階段中擁有哪些學習任務。例如,每個學生的初中的學習階段中,都會面臨著升學考試以及各類期中期末考試,這些考試會不斷地向學生提供目前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性的,向學生講解關于家國情懷方面的歷史事件,幫助學生能夠在不斷的成長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也能夠以國家為豪,民族為豪。
1家國情懷的概述
中華5000年的歷史文化,陶冶著、孕育著每一個中華兒女,而每一個中華兒女也在這樣的氛圍中健康快樂的成長。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肩負著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責任。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擺正自身位置和自身態(tài)度,從而在將來的發(fā)展中能夠為國家的發(fā)展奉獻一份力量。初中歷史學科作為在初中學習過程中最基礎的教育學科之一,對于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人才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之中,從而讓他們對歷史興趣感興趣,最終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歷史的奧秘等等。并且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習不能夠只顧著讀課本的書籍,卻忽略了對外界環(huán)境的觀察,例如,國際形勢發(fā)展迅速,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非常有必要了解目前我國的發(fā)展狀態(tài)以及國家在世界舞臺中的地位。只有學生能夠從優(yōu)秀的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了解祖國的歷史,才能夠形成較好的道德理念。家國情懷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滲透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
2家國情懷的滲透方法
在社會過程中,實際的教學能夠為教師提供充足的教學經(jīng)驗,并且教師還可以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摸索教學方法,探究教學方案,從而能夠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總結更多的技巧。
2.1合理利用素材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卻忽略了利用多媒體設備開拓學生的視野。想要在講述初中歷史的過程中滲透相關的思想教育,那么就需要對課本知識進行合理的利用,同時也需要觀察國家的各種時事政治通過提供素材讓學生思考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國家在歷史的進程中發(fā)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例如,國家的五四運動能夠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關于抗日戰(zhàn)爭等一系列的事例也能夠充分的激發(fā)學生在面對強盜時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國家正是在危難之中,通過全民抗戰(zhàn)打敗了侵略者,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不僅是中華民族,5000年以來的重大歷史飛躍,同時也是給中華人民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目標。所以教師要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近代以來我國綜合國力的發(fā)展和增強,用愛國情感將課堂點亮,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完成愛國教育。國家的發(fā)展以及新時代的到來,都為現(xiàn)代的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而教師也需要采用新興的教學方式,以積極的引導學生采用新型的學習方式去提升自我素質,加強愛國情感。
2.2人物與遺跡圖片
人物的遺跡與圖片也是非常好的教學素材,例如人物圖片能夠被用作于課堂的家國教育。你在歷史課本上有各種各樣的圖片,它們都記載了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的各類事件,正是這些圖片也非常具有的代表性,所以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講解在圖片背后所發(fā)生的故事。以鴉片戰(zhàn)爭為例,教師就可以對,書本中所包含的鴉片戰(zhàn)爭的圖片進行講解,例如,戰(zhàn)爭的實際狀況以及,清政府在進行打仗的過程中的國民態(tài)度,以及在打仗的過程中,政府內部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思想等。通過學習清朝歷史,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到閉關鎖國對于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危害,接著再比較目前我國的發(fā)展狀態(tài)就能夠充分的理解國家的改革開放不僅能夠大力地推動國家的發(fā)展,同時還能夠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走向中國。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相關情景的方法,讓學生身臨其中,例如話劇表演或者是角色扮演等等。
3結束語
總之,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學生的歷史學習課堂應該不斷地滲透相關的家國情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助于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相關的歷史事件以及其中所隱含的各類知識點,同時還需要帶領學生從思想方面進行自我建設,樹立為中華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只有要是全方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去適應現(xiàn)在的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潮流,為國家的建設奉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蔡冬梅.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J].學科空間,2018.
[2]秦文霞.用家國情懷點燃語文課堂正能量的火花[J].中學教學參考,2016.
[3]邵清.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家國情懷”的認識與實踐[J].歷史教學問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