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 李楊博愛
摘 要:流體丙烯繪畫在國內外掀起了一股藝術創(chuàng)作風潮,它抽象的畫面效果,多樣自由的創(chuàng)作方式,主觀化、多元化的審美標準,促進了繪畫語言的豐富與發(fā)展?;诹黧w丙烯繪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審美價值以及與綜合材料融合創(chuàng)新的理念,分析探討了流體丙烯繪畫的藝術特點與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價值與發(fā)展趨向。
關鍵詞:流體丙烯繪畫;綜合材料;跨學科;藝術特點
一、流體丙烯繪畫的誕生歷史
流體丙烯畫英文名為(Acrylic Pouring Painting),是科技發(fā)展與新繪畫理念相結合的產物。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追求顏料的流動性,對顏料進行澆筑的“流體”部分,另一部分是具有流動性的顏料,也就是丙烯部分,二者缺一不可。
(一)流體創(chuàng)作形式的誕生
20世紀30年代,流體丙烯繪畫的前身意外繪畫(Accidental painting)在墨西哥出現,墨西哥壁畫家大衛(wèi)·阿爾法羅·西蓋羅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一次偶然間將黑色油漆和白色油漆依次倒在了一塊木板上,他發(fā)現部分黑色顏料緩緩從下方顯現了出來,或者說,部分白色顏料緩緩滲透了下去,兩種顏料交相輝映,形成了如大理石般的紋樣。從此他迷戀上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式,認為這種繪畫技術產生了“人類心靈所能想象的最神奇的幻想和形式”。
(二)丙烯顏料的誕生
在墨西哥壁畫運動中,完成了諸多巨幅壁畫的西蓋羅斯逐漸意識到傳統(tǒng)繪畫顏料已不再適用于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現代主義建筑,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人工化合物之上。1935年,西蓋羅斯在紐約建立了實驗室,召集了大批科學家和藝術家,對各種人工化合物作為顏料黏合劑進行研究,希望開發(fā)出符合新時代所需的顏料。
丙烯顏料的誕生同樣要歸功于德國科學家奧托·羅姆(Otto Rohm),他對丙烯化合物的系列研究為丙烯顏料的誕生提供了可能。
在諸多努力下,20世紀50年代,水性丙烯顏料誕生并開始量產。
二、流體丙烯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
首先要調制流體丙烯顏料,可以選擇將助流劑與水以1∶20左右的比例進行調和,然后加入適量丙烯顏料,再以顏料和澆筑媒介以1∶3到1∶10的比例添加澆筑媒介,最后攪拌至細膩平滑無氣泡,就可以得到流體丙烯顏料。還可以加入硅油等油性媒介,利用水油分離的原理,可以得到細胞紋的效果。由于顏料有多種配方,效果參差不齊,初學者可以直接購買配備好的專業(yè)流體畫顏料。
流體丙烯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形式多樣,以下是幾種常用手法。
(一)扣杯法
扣杯法就是先將配色顏料依次倒入容器內,然后反扣在載體之上。稍微靜置后將容器快速拿開,使顏料自由流動,產生混色效果。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傾斜和旋轉載體控制顏料的流動。
(二)吹風法
吹風法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法,在載體上鋪上一層顏料后,再依次加入多層顏料,或者在使用扣杯法后,利用吸管吹氣控制顏料流動,將底層顏色翻出,形成潑濺紋路。也可以利用加上集風嘴的吹風機,大面積調整畫面效果。
(三)分流法
分流法是指將容器進行鏤空處理,依次倒入的顏料會從鏤空處流出,可以得到規(guī)整的紋樣,也可以結合旋轉等手法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的還有分形法、年輪法等,還可以結合木棍、紙片等工具自由創(chuàng)作。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對以上方法融會貫通,在手法的相互融合創(chuàng)新中對顏料的傾倒與流動產生不同的影響,讓畫面產生偶然性的紋路,讓每一幅作品都有獨特的美感。
三、流體丙烯畫創(chuàng)作的特點
(一)蘊含強烈的主觀性
無論是顏色和手法的選用,還是創(chuàng)作者對于畫面何時結束的判斷,甚至包括觀者對于作品的想象,主觀性都貫穿始終,這也是流體丙烯畫創(chuàng)作的最大特點之一。流體丙烯畫是作者自我感情的外在表現,是作者對于客觀事物在內心反映的一種自我表達。但不同于傳統(tǒng)繪畫對于客觀事物的重視程度,在流體丙烯畫中,一切創(chuàng)作皆圍繞自我展開,并在偶然中尋找主觀與客觀的辯證,是顏料自然流動帶來的獨特視覺效果與創(chuàng)作者個人審美的完美結合。
(二)流動性帶來的強烈動感與韻律感
追求顏料的流動性也是流體丙烯畫的典型特征,多種顏色在流動中相互碰撞、滲透,如同流水一樣向四周擴散,形成了各種沖突強烈又耐人尋味的紋路。流動性讓顏料變得自由,給畫面帶來了動感與韻律的變化。
(三)極具沖擊力的色彩和夢幻的氛圍
在流體動力學原理與丙烯顏料的特性結合下,多層次的流體丙烯顏料既可以相互交融又可以產生涇渭分明的效果,再加上硅油等媒介,就形成了具有神秘色彩、韻律感、運動感的精美紋路,極具視覺沖擊力。這種獨一無二的抽象形式,也給予了觀者以極大的想象空間,給人一種夢幻的畫面氛圍。
(四)具有藝術創(chuàng)作大眾化的趨勢
流體丙烯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繪畫,不注重細節(jié)的雕琢,創(chuàng)作門檻不高,人人可以參與創(chuàng)作。另外,流體丙烯繪畫創(chuàng)作手法自由多樣、無所拘束,具有強烈的趣味性和游戲性。而畫面獨特的抽象形式、繪畫理念和審美標準,又使其具有相當的藝術性。這種不用過多考慮美術基礎而又別具一格的創(chuàng)作方式,使流體丙烯繪畫具有了藝術創(chuàng)作大眾化傾向的特點。
四、流體丙烯繪畫的發(fā)展趨向
(一)與其他藝術門類和綜合材料的進一步結合
在現代藝術創(chuàng)作中,繪畫語言內在結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材料的自身魅力逐漸被挖掘。各種材料媒介的介入,讓流體丙烯繪畫逐步走向綜合。
當各種綜合材料和流體丙烯顏料合理結合時,可以很好地增加畫面的表現力,為流體丙烯繪畫提供更多的表現可能,提高流體丙烯繪畫的審美價值。這有利于在畫面中完整地表達作者的思想內涵,也有利于流體丙烯藝術的多元化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釋放。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同材料的介入可以產生風格迥異的效果,比如加入硅油可以產生細胞紋路,將洗潔精鋪在畫布上會使顏料在此區(qū)域無法很好地著色,涂抹爆裂媒介劑則可以產生裂紋效果。可以混入一些沙石、金箔等綜合材料,極大地豐富紋路的效果和畫面層次;也可以通過遮蓋法,將流體丙烯作為底色,在其上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讓作品展現出更為精彩豐富的視覺效果。
在未來發(fā)展中,流體丙烯藝術走向綜合材料方向是必然,也是探索流體丙烯繪畫藝術審美價值、應用價值,順應藝術發(fā)展潮流的必經之路。
(二)在繪畫治療中應用價值的發(fā)掘
繪畫治療是藝術治療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非語言表達、不受年齡與教育水平限制的優(yōu)勢,通過創(chuàng)造性藝術表達來闡述治療對象不想說或難以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各種精神疾病如自閉癥、抑郁癥的治療中均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由于受到自閉癥、憂郁癥等精神障礙患者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繪畫水平限制,部分患者會因為自己“畫得不夠好”而感到憂慮,而作為抽象藝術的流體丙烯繪畫則不易讓患者產生這方面的顧慮。無論是審美的多元化、主觀化,還是創(chuàng)作手法的自由多樣,畫面豐富的視覺效果,都使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充滿了趣味性和游戲性。相較于其他輔助治療活動而言,流體丙烯繪畫比較有吸引力,在對患者進行精神治療的同時,也能夠激發(fā)患者內在的情感,使患者在藝術創(chuàng)作時無意識的情感抒發(fā)中形成新的自我意象,最終領悟到如何通過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促進其心理情緒的穩(wěn)定。
隨著社會變化與各方面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生活中面臨著許多嚴峻考驗,這也導致了心理疾病患者數量的不斷上升。繪畫治療在心理治療領域經過長期的應用研究,被證實具有很好的效果。在精神障礙越來越受關注的現代社會,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和社會對于心理問題的不斷重視,繪畫治療的價值也會被不斷發(fā)掘,其中流體丙烯繪畫在專業(yè)心理治療人士的指導下也必定會成為一種優(yōu)異的繪畫治療方式。
五、結語
流體丙烯繪畫是一種新興的跨學科產物,隨著藝術潮流的不斷發(fā)展,流體丙烯繪畫也具有了審美標準主觀化、創(chuàng)作方式多樣自由的特點,創(chuàng)作者不再關注于客觀對象,更多強調視覺上的審美內涵。同時它還很年輕,所以流體丙烯繪畫所蘊含的獨特審美價值、流動性中蘊含東方意境的文化價值、在色彩啟蒙和藝術治療領域的應用價值等都尚待發(fā)掘。在如今強調不同學科交叉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流體丙烯繪畫注定在不同的領域中會有更多的形式和可能。
參考文獻:
[1]ZETINA S,ZENIT R.Siquieros accidental painting technique:a fluid mechanics point of view[EB/OL].(2012-10-09)[2021-08-13].https://arxiv.org/abs/1210.2770?context=physics.
[2]李容麗.繪畫治療在精神障礙人士中的應用研究:基于社會工作的視角[D].成都:西華大學,2018.
作者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