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要: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文章從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總體思路著眼,歸納總結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亮點,如進一步強化了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的教育職責,建立了家校合作機制,重新定義了嚴重不良行為,明確了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實施主體,明確了專門學校及專門教育的地位并對專門學校的入學程序進行完善,對嚴重不良行為進行分級矯治教育并增加了專門矯治教育,與其他相關法律充分銜接促進了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等方面。提出進一步完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一些思路,以期為今后更好地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亮點;解讀;對策
中圖分類號:DF7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1)02-0102-06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我國平安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wěn)定意義重大。我國最早于1999年11月1日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該法經(jīng)過2012年的一次修正及2020年的修訂,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進行大的修訂是為了積極應對我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涌現(xiàn)出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之前收容教養(yǎng)制度的沉睡問題等),是為了進一步充分體現(xiàn)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對預防未成年犯罪工作的新要求。
我國此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進行修訂,能夠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充分體現(xiàn)出黨的方針政策對未成年人加強保護,積極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精神實質。
(一)各方面協(xié)同發(fā)力共筑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屏障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方面,如家庭監(jiān)護的缺失,管教的不嚴,關愛的匱乏,社會保護的不力等。因此,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須充分發(fā)揮家庭、學校、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社會團體等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構筑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堅實屏障,為未成年人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防止未成年人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二)多層級細化設置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舉措
通過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梳理可以看出未成年人在走向犯罪前大多數(shù)都出現(xiàn)過早期的一些不良行為甚或一些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這些行為在很多情況下由于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預防而造成他們進一步滑向犯罪深淵。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矯治,多層級細化設置未成年人的偏常行為標準,并分級預防、分級干預和矯治,嚴密構建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多項舉措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意義重大。
(三)多角度總結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經(jīng)驗體現(xiàn)新時代特征
為了更好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黨中央和國務院出臺了眾多相關的政策,如《關于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檢察機關也在積極探索如臨界預防、家庭教育、分級處遇及保護處分制度,相應的行政機關如教育行政部門等也在大量的實踐經(jīng)驗基礎之上不斷豐富發(fā)展學校、專門教育機構的做法。此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充分吸納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并總結相關部門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了國外一些好的做法,進一步滿足了當下未成年人工作的實際需求,充分體現(xiàn)出了新時代的特征。
(四)全方位銜接其他部門法中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相關法律法規(guī)
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關的法律有很多,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典、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此次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與這些法律進行了相對充分的銜接。如作為保護未成年人最基礎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于2020年10月17日修訂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最基礎的法律,二者規(guī)定的內(nèi)容各有側重并充分銜接?!段闯赡耆吮Wo法》傾向于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政府、網(wǎng)絡、司法等方面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則側重于通過提前干預、教育矯治等措施防止其滑向犯罪深淵。二者之間的充分銜接體現(xiàn)出如何通過對未成年人各方面的保護防止其違法犯罪,如何通過教育矯治措施來實現(xiàn)對未成年人的充分保護。
此次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進行修訂,進一步強化了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對未成年人教育的直接責任,進一步明確了專門學校與專門教育的法律屬性[1]37-38,確定了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的組成與具體職能,以專門矯治教育取代過去的“收容教養(yǎng)”,進一步充分將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規(guī)定與其他法律銜接。通過修訂,對未成年人偏常行為的分級處遇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即,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及學校加以管教,并賦予了學校相應的處分及管教措施(具體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一條)未成年人的嚴重不良行為(九種)(具體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條)由公安機關適用九種教育矯治措施(具體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一條)、專門教育措施;對嚴重不良行為中未成年人實施了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但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罰處罰的,則采取專門矯治教育這種閉環(huán)管理的措施。
(一)進一步強化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的教育職責,建立家校合作機制
1.強化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的教育職責[1]39
通過對大量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來自流動家庭、父母離異家庭、留守家庭、單親家庭、再婚家庭的排在前五位,這說明家庭對于未成年人的成長影響很大,因此進一步加大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的教育職責勢在必行?!额A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預防犯罪的教育”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三章“對不良行為的干預”第二十九條中都體現(xiàn)了法定強化家庭教育的精神內(nèi)涵。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對預防未成年犯罪負有直接的責任,并以法律形式確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職責。另外,在此次修訂過程中,有代表建議應加強居民委員會、村民居委會等基層社會自治組織對家庭監(jiān)護情況的掌握和了解,修訂案充分吸納了此建議,在總則當中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與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企事業(yè)單位、學校、家庭等都作為預防未成年犯罪的實施主體,以實現(xiàn)在各級政府的組織下能夠相互協(xié)調(diào)、各負其責,達到綜合治理的效果,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出有利的環(huán)境。
2.建立家校合作機制
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干預應充分發(fā)揮家庭與學校的聯(lián)系互動及合作功效,學校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管理教育措施應當及時讓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知曉,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也應當支持理解并積極配合學校對未成年人的管理與教育。此次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首次將建立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機制(具體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二條)相關內(nèi)容放入其中,充分保證了這種合作機制的良性運行。另外,對于因為嚴重不良行為送入專門學校進行教育矯治的學生,此次修訂也明確了專門學校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聯(lián)系制度,以更好地為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進行看望提供便利(具體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八條)。
(二)重新定義了嚴重不良行為,明確了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實施主體
1.重新定義了嚴重不良行為
修訂草案與二次審議稿當中對什么是“嚴重不良行為”只是確定為九種嚴重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沒有體現(xiàn)出犯罪行為與一般違法行為的區(qū)別,這不利于后期進行分類矯治。因此,在充分吸納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了什么是“嚴重不良行為”,即未成年人實施的有刑法規(guī)定,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以及嚴重危害社會的九類行為都是嚴重不良行為。對嚴重不良行為進行重新界定及列舉,可以為后期采取矯治措施提供更精準的依據(jù)。按照這種劃分,法律規(guī)定對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人采取的是專門矯治教育,而對一般違法行為沒有夠上犯罪的行為則是通過專門教育來進行矯治。盡管二者都依托專門教育機構完成,但專門教育與專門矯治教育在管理方式,針對群體等方面完全不同。
2.明確了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實施主體
針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教育,除了專門學校作為主要承擔主體之外,法律賦予了一些部門的評估及決定權。首先,賦予了公安機關可以采取九種矯治措施的權力。其次,賦予了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的權力。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的組成、職能、權限是此次修訂案重新規(guī)定的。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集合了各方力量,如教育、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安、司法行政、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婦女聯(lián)合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門學校等單位,以及律師、社會工作者等人員,專門研究與專門教育有關的教學及管理工作。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可以對未成年人的嚴重不良行為進行綜合評估,且經(jīng)其同意后,由教育行政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部門作出決定將未成年人送入專門學校接受專門教育(具體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條)。再次,針對那些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賦予了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對其進行閉環(huán)管理的矯治權力。
(三)明確了專門學校及專門教育的地位并對專門學校的入學程序進行完善
1.明確了專門學校及專門教育的地位
專門學校的建設依據(jù)目前依然是中央出臺的《關于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的意見》,此次修訂案又專門授權國務院制定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具體辦法。專門學校的設立,是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具體實踐與體現(xiàn),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重大。設立專門學校,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少年司法體系改革中的具體落實與體現(xiàn)。專門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新的制度設計,除了強調(diào)教育功能之外,還注重了其預防與矯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功能,它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和矯治的重要保護處分措施。因此,法律規(guī)定省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專門教育發(fā)展和專門學校建設納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此外,專門教育不是單一孤立的教育機構,它的功能的實現(xiàn)需要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充分協(xié)調(diào)。因此,法律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成立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并進一步明確了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作為評估機構的重要地位。
另外,用“專門學校”取代“工讀學?!笔菑姆蓪用骟w現(xiàn)出對未成年人的關愛和保護?!肮ぷx學校”曾經(jīng)作為普通教育中的特殊形式,對矯治挽救處在犯罪邊緣的未成年人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修訂案用“專門學?!比〈肮ぷx學校”進一步展現(xiàn)出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心理層面的細微關懷。盡管“專門學?!庇兄厥庑裕廊惑w現(xiàn)出其以教育感化挽救為方針對那些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矯治的初心,彰顯出時代觀念的進步。
2.對專門學校的入學程序進行完善
進入專門學校的未成年人是因為有了嚴重不良行為。同時,進入學校進行教育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無力管教或管教無效,法律賦予了其監(jiān)護人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的權利,申請后還需要由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進行評估且同意,再由教育行政部門做出送入專門學校的決定;第二種情況是未成年人有了法律規(guī)定的四種情形(具體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不需要通過其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申請,而是直接由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進行評估且同意,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做出決定將其送入專門學校。
(四)對嚴重不良行為進行分級矯治教育并增加了專門矯治教育
1.對嚴重不良行為進行分級矯治教育
未成年人的專門教育突出了以教育為主,同時注重矯治和預防犯罪的功能。對在專門教育學校學習的未成年人,應分級分類給予教育和矯治,除了學習相應的文化課之外,更應注重道德、法治及心理健康教育,在適當?shù)臅r候還應對其進行職業(yè)教育。通過專門教育使未成年人不僅能夠學到科學文化知識,還可以從道德法治層面得以不斷提升。這種特殊性就決定了專門學校與普通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不同,在管理方面則會更加嚴格。另外,分級教育要針對不同未成年人設置不同的教育方案,因人而異,分級分類進行矯治教育,同時還要在每個學期適時向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提請評估。對矯治教育對象進行合理評估,為未成年人順利轉回普通學校就讀做好銜接工作。
2.明確“專門教育”與“專門矯治教育”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專門矯治教育不同于專門教育,專門教育的對象是有嚴重不良行為且沒有夠上犯罪的未成年人,而專門矯治教育針對的則是實施有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只是由于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但二者也有相似的地方,即都是教育矯治方式,而不是刑罰處罰或治安處罰方式,同時,專門矯治教育是依托專門學校的場所來實現(xiàn)的(具體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條)。
3.用“專門矯治教育”取代“收容教養(yǎng)”體現(xiàn)出了立法的進步[2]
在1999年最早制定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規(guī)定了“收容教養(yǎng)”制度,但由于啟動程序相對復雜導致該制度長期以來處于“沉睡狀態(tài)”。此次修訂案增加了專門矯治教育,是對之前“收容教養(yǎng)”制度的啟動與改進。在充分吸收“收容教養(yǎng)”這一制度的做法之后不再使用這一稱謂,而是以一種教育的方式取代,這無疑是立法上的進步。對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實施了專門矯治教育制度,通過專門學校的場所來實現(xiàn)之前的“收容教養(yǎng)”,進一步體現(xiàn)出對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之前“收容教養(yǎng)”的未成年人大多在“少年管教所”實現(xiàn)矯治,少年管教所關的是“少年犯”,這種相對混同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將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與罪犯混同。以專門學校為依托對未成年人進行“專門矯治教育”可以避免其被“污名化”。另外,“收容教養(yǎng)”強調(diào)更多的是對未成年人的懲戒,而“專門矯治教育”則更加強調(diào)教育;收容教養(yǎng)是一種行政處罰措施,不能超過三年,而“專門矯治教育”由于是對未成年人的一種教育矯治措施所以不受3年的限制,這種在學校學習的狀態(tài)可以持續(xù)到高中,同時,在國家大力支持的前提下,有些地方的專門教育學校還可以為未成年人提供職業(yè)技能培訓?!皩iT矯治教育”這些舉措為未成年人融入社會打下了良好基礎,這些都是“專門矯治教育”優(yōu)于“收容教養(yǎng)”制度的方面,充分回應了我國少年司法以教育預防挽救未成年人為主的理念。
(五)與其他部門法相關法律充分銜接促進了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保護未成年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對于全面促進青少年良好發(fā)展,對于維護家庭和諧穩(wěn)定,對于加強國家平安建設都十分重要。這些年我國加大了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方面的立法規(guī)定,如在刑法、刑事訴訟法、教育矯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中都有所體現(xiàn)。此次修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充分與相關法律進行銜接,更好地促進了法律體系的完整性,進一步加強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1.與《刑法修正案(十一)》充分銜接。《刑法修正案(十一)》規(guī)定對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在必要之時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①,取消了之前“依法進行收容教養(yǎng)”的規(guī)定。
2.與《刑事訴訟法》進行了充分銜接?!额A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與《刑事訴訟法》都體現(xiàn)出了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指導方針,并且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關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也與刑事訴訟法中關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的精神與規(guī)定相一致。此外,對于未成年人的專門教育或專門矯治教育、被行政處罰、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和不起訴的相關記錄也規(guī)定了與刑事訴訟法相一致的保密(依法封存)制度。
3.與《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guī)定相銜接。關于未成年人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最基礎的法律,二者的規(guī)定各有側重。另外,二者都增加了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具體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這一制度的建立同時在兩部保護未成年人基礎性法律當中體現(xiàn),彰顯出我國依法治理當下學校涌現(xiàn)出的引發(fā)全社會廣泛關注的校園欺凌問題的決心。
4.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qū)矯治法》充分銜接?!吨腥A人民共和國社區(qū)矯治法》第七章專門對未成年人的社區(qū)矯正進行了特別規(guī)定②。此次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的社區(qū)矯治與社區(qū)矯治法充分銜接,如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的矯治應當與成年人分開進行,社區(qū)應在社區(qū)矯正過程中對其加強法治教育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職業(yè)教育等,這些規(guī)定的一致性進一步體現(xiàn)出我國當代立法技術的日趨完善。
另外,此次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還增加了人民檢察院對各項工作的檢察權,以更好地對預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工作進行監(jiān)督。同時鼓勵學校可以從司法機關、執(zhí)法機關、法學教育和法律服務機構等單位聘請人員擔任法治副校長或校外法治輔導員。
此次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進行修訂,在犯罪的預防、教育矯治以及與社會正常關系修復方面采取了一些新措施,進一步加強了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預防,但仍有一些不足與先天的缺陷,希望隨著法律的實施與運行不斷總結經(jīng)驗并進一步加以完善[3]。
(一)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定位與功能需要進一步明確與落實
此次修訂案增加了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這一組織機構,這一組織機構由許多部門如教育、民政、財政等組成,法律確定其主要的功能是研究確定與專門學校有關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因此,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應該是一個由多部門組成的相對松散的協(xié)調(diào)議事機構,其主要應發(fā)揮與專門教育及專門學校宏觀事項的審議功能。但此次修訂案第四十三條、四十四條(具體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四十四條)卻賦予了其評估同意的權力。這引發(fā)了如下問題:一是,這個由多部門組成的評估機構是否能承擔如此繁重的日常評估工作,當未成年人需要送往專門學校接受教育矯治時,是否每次都要邀請這些部門的人過來開會研討?這種頻繁的會議評估能否落到實處?二是,對未成年人進行評估,以確定其是否達到應該被專門教育的程度,這種專業(yè)性如此強、需要各種專業(yè)知識(如心理學、教育學)支持的工作,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這一松散組織是否能夠勝任?三是,法律規(guī)定要經(jīng)過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同意,其定位是什么?是賦予了其決定權嗎?如果確定了其有決定將未成年人送入專門學校接受教育的權力,那么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的決定權如何體現(xiàn)?“評估同意”并沒有真正準確地表達出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職能屬性。因此,建議后續(xù)由國務院在對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具體辦法制定的過程中明確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的法律屬性,以期后續(xù)開展工作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二)公安機關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不分年齡階段采取矯治教育措施的規(guī)定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guī)定不完全一致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章第十條規(guī)定的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公安機關發(fā)放的許可證等措施的權力,并規(guī)定對那些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如果有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此次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又賦予了公安機關可采取九種矯治教育措施的權力。如此看來,當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時,應給予教育還是處罰,應采取何種措施予以教育或采取何種措施予以懲戒并不十分明確,這將會導致公安機關在具體執(zhí)法時的混亂和無所適從。因此,建議對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行為時,應明確是給予矯治教育還是治安管理處罰,以期公安機關在適用法律時可以做到法律依據(jù)充分。
(三)以“專門矯治教育”代替“收容教養(yǎng)”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盡管“收容教養(yǎng)”更強調(diào)對未成年人的懲戒而非教育且這一稱謂確實有礙觀感,但以“專門矯治教育”代替“收容教養(yǎng)”依然解決不了現(xiàn)實中的諸多問題。
1.專門教育針對的是有嚴重不良行為但沒有夠上犯罪的未成年人,而專門矯治教育針對的則是實施了有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但因未達到法定刑事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將兩種性質上完全不同的未成年人都通過專門學校這一平臺實現(xiàn)教育(矯治),放到同一種教育制度中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抹殺了近幾年專門學校為淡化“壞孩子”標簽所做的努力。盡管專門矯治教育所用的是專門學校的專門場所并實行閉環(huán)管理,但也將會導致一些父母不愿意把他們的孩子(需要專門教育)送到與主觀惡性很強的低齡未成年犯罪人員所在的同一學校進行教育這一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
2.采用對專門矯治教育模糊語言的設計導致實踐的難以落實。專門矯治教育采取閉環(huán)管理,閉環(huán)管理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管理?法律規(guī)定始終語焉不詳。如果是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管理那么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來作決定是否合適?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不限制人身自由那么專門學校怎樣實現(xiàn)與專門教育不同的專門矯治教育又是一個實踐不好解決的難題。另外,我國近些年來陸續(xù)廢除了如收容遣送、勞動教養(yǎng)、收容教育等制度,廢除這些制度的原因就是為了有效地限制由公安機關決定對公民施以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措施,公安機關除了可以作出行政拘留(行政處罰)和刑事拘留(行政強制)這兩種限制人身自由的決定之外,限制人身自由的權力只能由檢察院和法院通過司法程序進行規(guī)制。而此次修訂依然將專門矯治教育這種閉環(huán)管理的措施交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進行決定,實際上是再一次增加了公安機關對公民人身自由限制的權力。同時,這種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有可能是幾個月也有可能是幾年。所以這種表面上取消有礙觀感的“收容教養(yǎng)”而用“專門矯治教育”取代的做法,實則并沒有解決“收容教養(yǎng)”在實踐中原本存在的一些問題。
3.將專門矯治教育的決定權賦予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進行決定,不僅使公安機關難以抉擇,更不可避免導致“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專門矯治教育針對的是實施了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但這一行為是否有法定從輕或者減輕的情節(jié),應該給予多長時間的專門矯治教育法律都沒有明確,如果不通過司法機關審慎的決定,僅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作出決定,無法避免這些行政機關的權力濫用,更有可能會造成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另外,公安機關是否決定將未成年人送入專門學校進行專門矯治教育對其是一種嚴格的考驗,如果送入專門學??赡軙媾R大量的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如果不送,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話可能公安機關自身會受到問責。
針對以上的問題,建議將“專門矯治教育”司法化。專門教育可以依托專門學校來完成,由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同意,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決定,但專門矯治教育應該司法化。應該由公安機關對涉嫌實施了犯罪行為,但不夠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提出意見,由檢察機關審查決定是否移交人民法院,應當由人民法院作出決定是否進行專門矯治教育。如果被專門矯治教育的未成年人不服法院的判決還可以通過二審或者再審來實現(xiàn)權利的救濟。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將刑法第十七條修改為:“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p>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qū)矯正法》第七章“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特別規(guī)定”,于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1]趙禎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二審:以專門教育挽救問題少年[J].中國人大,2020(8).
[2]金澤剛.專門教育取代收容教育是矯治教育科學化[N].光明日報,2020-08-12(11).
[3]佟麗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草案的“致命”缺陷[EB\OL].https://mp.weixin.qq.com/s/47kWOD1Xe NzzoCFuFJAK8w.
責任編輯陸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