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紅
(貴州省遵義市第四中學 貴州遵義 563000)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各學段需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同時對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提出了根本性要求。在貫徹落實相關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生命觀念”這一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教師要切實發(fā)揮自身教育引導作用,并著眼于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科學引導策略,促使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有效使其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生命觀念就是對可觀察到的生命現(xiàn)象或特性進行具體闡釋的抽象概念,它包含如下四項內涵: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進化與適應觀;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觀念培養(yǎng)有著積極意義,同時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必要性包含如下幾點內容:首先,有助于促進高中學生健康成長發(fā)展。生物是一門內涵豐富、知識容量較大的學科,其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知識內容,比如有關人體生命的基因知識概念、DNA 知識概念等等,都是涉及生命觀念的重要內容,當教師有了對學生生命觀念培養(yǎng)的重視度,并通過具體活動方案引導學生參與學習,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念,全面提升對生命的重視度,并了解我們的生命起源,同時,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生命的重視度,從而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對學生進行生命觀念教育,還可以有效落實新課程改革方案中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教學活動不能只停留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遞上,還要著眼于他們日益增長的知識需要和能力需要,做好教學指導工作,促使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活動不僅僅只限于對基礎知識的吸收和把握,還要能夠在學科學習過程中建立起正確向上的思想價值觀念和科學意識,從而切實提升教學質量,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此外,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生命觀,還可以豐富教育活動形式。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的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對學生進行教材知識傳遞上,學生所吸收的知識資源十分有限,當教師提高對學生進行生命觀念的培養(yǎng)意識后,會著眼于實際情況,制定出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方案,這樣的生物教學課堂會變得更加精彩有趣,學生吸收知識的途徑也會得以擴充,生物授課形式也會更加多元化。最后,加強對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yǎng),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在課堂滲透生命觀念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全面且充分地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并提高對生命的重視度,同時學會使用正確的方式來珍惜自己的生命,過好生命的每一天。當高中學生能夠在學習和吸收知識期間,對相關內容有了準確了解,并切實提升了自身知識容量和思想認知,才能夠更好地明確生活學習方向,善待自己的生命。
興趣是幫助學生進行生物學習的重要因素,當教師有了對培養(yǎng)學生生命觀念的重視度,能夠將相關意識轉化為具體教學策略,并積極開展實施活動,能夠讓學生學習吸收知識的途徑變得多元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以多元方式構建課堂學習體系,而非一味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樣的教育活動可以讓高中生物課堂變得不再死氣沉沉和僵化呆板,可以營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活動氛圍。
如果高中生物課堂只是簡單的知識傳輸,難以促使學生獲得思想認知上的提升與發(fā)展,在此過程中,教師切實提高對學生進行生命觀念培養(yǎng)的重視度,能夠有效在腦海中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并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統(tǒng)一性、獨特性和復雜性,從而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來指導探究生命活動規(guī)律,并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樣潛移默化的熏陶教導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科知識的豐富多彩性,還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觀念,全面提升生物教育活動質量。
傳統(tǒng)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受應試教育模式影響比較深,對學生的學習引導活動大多停留在簡單的知識傳輸上,教學過程也比較沉悶單一。新時期下,在新課程改革方案相關教育要求的引導下,教師提高對學生進行生命觀的培養(yǎng),并運用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教學設備和教學方式,制定課堂授課活動,在此期間,教師的教育經(jīng)驗會越來越豐富,教學水平也會不斷得以增強。當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獲得創(chuàng)新進步,學生的知識增長、能力增長也會越來越順利。
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期間,教師積極向學生滲透生命觀念,有助于構建高質量的教學課堂。良好的生命觀念形成,并非教師的單向知識傳輸,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積極展開交流互動活動,對相關問題開展有效探討,并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切實迸發(fā)自己的探索熱情、思考動力、合作交流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生命價值觀念。當生物課堂彌漫著教師和學生積極交流互動的良好氣息,學生的學習活動質量和教師的授課質量也會得以切實提高。[1]
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命觀念,首先需要提高學生對生命觀念這一概念的認識,才能夠更好地與教師展開互動交流,從而提升對于生命觀念的把握,并促使其能夠著眼于局部、立足整體,有效增強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在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觀的認識活動期間,生物教師可以從微生物出發(fā),引入生命概念,促使學生提升認知興趣。
比如在學習《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這部分內容時,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愛護生物和環(huán)境的情感和關注生活、社會的習慣,以及確立保護生物圈,人與生物和諧共處的思想意識,教師可以引入“微生物”概念,促使學生對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及其活動有所認知,并使學生了解微生物在環(huán)境保護過程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當學生能夠感受到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命活動,并認識到生命的多樣性,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生命的認知與理解。[2]
生物的豐富性和生命現(xiàn)象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研究生命規(guī)律的難度。在生物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教師所教的內容和教材中的知識與我們的生命現(xiàn)象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花鳥蟲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較多的生物類型,因此在制定教學方案期間,可以引入一些學生們熟悉的生物,以此幫助學生構建生命觀體系。
比如在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活動,教師可以出示具體例子,引導其進行分析探究,比如:森林里生活中著鳥兒和蟲子,那么鳥和蟲子是怎么樣實現(xiàn)了各自之間的平衡的呢?花園里的花在春天開放,但是在一段時間后就會逐漸凋零,這是為什么呢?通過引入學生們熟悉的內容,可以有效幫助他們建立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認知,并構建出完善的生命觀體系,從而增強對學生的指導效率。[3]
加強對學生的生命觀念滲透,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對生命的認知,并切實提升生命意識,同時能夠找到正確有效的方式,促使學生的生命觀得到升華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自身教育作用,并創(chuàng)新授課活動形式,[4]將“天、地、人”等更加高層次的概念引入教育活動。比如在學習《生命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的種類,并說出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將“天、地、人”等信息內容引入其中,并幫助學生實現(xiàn)生命觀的升華,同時切實增強生物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的知識吸收活動和教師的授課活動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觀念,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和教師的授課水平發(fā)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期間,廣大生物教師要做好教育準備活動,著眼于時代教育要求和新課程改革方案中的具體內容,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工作,促使高中學生的生命觀培養(yǎng)活動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