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陽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幼兒園 江蘇張家港 215611)
研究者通過自身在公辦A 園與私立B 園的從業(yè)經歷,公辦A 園屬于鎮(zhèn)區(qū)中心幼兒園,開辦多年,教師主要通過教師招聘考試分配,教師的專業(yè)性較強,是一所面向普通家庭招生的公辦幼兒園。主要教學內容為五大領域內容以及園本課程。私立B 園是一所市區(qū)雙語國際園,開辦9 年,教師通過面試招聘,是一所面向中產家庭招生的幼兒園,主要教學內容為五大領域,英語、邏輯數學以及課外興趣小組等。兩所幼兒園的環(huán)境,招生對象,教師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模式,有著明顯的區(qū)別。研究者觀察到私立幼兒園的大班孩子對數學的運用程度和熟練度普遍比公辦園要高,是否就意味著私立園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幼兒的數學能力發(fā)展呢?下面結合案例進行橫向比較并具體展開分析。
A 園案例:教師精心制作了一面“數學墻”,讓幼兒根據墻上的問題找到答案卡片粘上去,以及“單雙號汽車限行”找單雙數,“動物電影院”配對數字等自制玩具,可是才一個月,教師就發(fā)現沒人愿意去數學區(qū)玩了,教師說:“你們都要做愛動腦筋的孩子!”這才有幾個幼兒去數學區(qū)。過了一會,萱萱拿起動物電影院的動物卡片和小王一起講故事,宸宸拿著汽車的模擬開汽車,琪琪說:“老師,數學墻上的卡片掉下來了,我去把它修好。”子軒從角落里拿出蒙氏木制的插座圓柱一個個配對。
B 園案例:一大早,幾個幼兒就興致勃勃地來到數學區(qū),婷婷拿出水果磁貼說:“小若我們來玩水果分成吧,我出題目你擺水果?!币酪涝谟眯“魯[一擺三個正方形最少要多少根小棒,雨齊在撥算盤,皓皓拿著天平說:“老師,我發(fā)現了一個核桃和7 個花生一樣重!”這下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天平吸引住了,婷婷說:“我上次還發(fā)現一個橘子和5 塊積木一樣重呢?!?/p>
分析: A 園的數學材料大多為自制玩具,耐久性差,而且數學墻上的問題是固定的,沒有及時更換,動物配對找單雙數也是同樣有材料不夠靈活的問題,幼兒玩過幾次就失去了興趣。蒙氏木制插座圓柱大小配對是小班的玩具,難度上已經不適合大班幼兒了,幼兒會很快覺得無聊。B 園的材料多采用塑料和木頭材料,更耐久。水果磁貼可根據幼兒的想法自己出題做分成,靈活性強,還能協調同伴關系。塑料小棒不光能擺圖形,也能擺數字和算式,一物多用。天平可用于生活中的物體稱重比較,幼兒持續(xù)保持興趣,一些班里學習珠心算的幼兒自己帶了算盤自己練習。由此可見,數學區(qū)受歡迎的材料應該是耐久度高,能一物多用,靈活度高,能與生活物品結合,以及與幼兒自身思維發(fā)展程度相匹配的材料。
A 園案例:集體活動中,《分南瓜》學習4 的分成。教師利用自制的紅綠兩種籃子圖片與南瓜圖片,分別請幼兒上來分一分,找一找有幾種分法。小沐說:“原來有3 種分法。“教師:”那你們能把這三種分法用數字記錄下來嗎?”可雋說:“我會!我也會!”教師請幼兒上黑板記錄,教師:“我們來看看是什么樣的分法,請你們讀一讀。”接著做一做操作紙,教師先說操作要求,再請幼兒操作給小朋友分食物。針對性提問較多,大多數幼兒積極舉手發(fā)言,操作紙上幼兒有個別幼兒沒有做對,教師單獨拿出來集體講解了一下,說:“做錯了沒關系,你只要后面把錯誤的弄對,你就有了一點進步!”
B 園案例:中班下學期已經在學習100 以內的加減法了,所以大班為了通過私立小學幼升小考試,每周數學集體活動時間都有一次模擬“考試”,其余時間做《邏輯狗》數學思維訓練,考試內容參考了小學數學周報等小學輔導教材。雨齊、夏夏每次都得100 分,她們每次拿到試卷都很自信,開心極了。濤濤卻考得不理想,老師陪在他身邊一對一講解,他卻還是弄不懂。濤濤一會玩玩鉛筆,一會戳戳橡皮,一會說:“老師,我奶奶來接我了,我要趕快走了!”他完全沒有心思在題目上,又開始給其他小朋友搗亂,老師嘆了一口氣就不再管濤濤了,另一位老師說:“誒,他英語這次也只考了29 分,還這么開心,不知道是不是還沒開竅呢!”放學后老師和奶奶交流說:“他今天考試成績不理想,卻一點都不想訂正?!?/p>
分析:A 園教師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主學習與思考,活動難度比較適宜,利用了實物圖片等直觀物體幫助幼兒學習,幼兒的積極性較強。教師對幼兒以鼓勵為主,對幼兒的評價不拘泥于練習的對錯,而是以最終掌握為目的。由于公辦一個班40 個孩子,人數較多,所以在個別輔導方面對比私立園不占優(yōu)勢。B 園有明顯的小學化傾向,幼兒對學習的態(tài)度呈非常極端的兩極分化狀態(tài),更容易取得成功的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但是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幼兒卻已經有厭學的情緒。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比較片面,唯成績論,而不是更關注孩子的習慣。
A 園案例:桐桐平時集體活動中基本不舉手發(fā)言,今天的數學操作紙上錯誤有點多,教師擔心她可能還沒掌握,也不愿意主動問老師,就拍照發(fā)給桐桐的媽媽,說:“今天桐桐的數學操作錯的有點多,桐桐媽媽你在家里再和她鞏固一下吧。”桐桐媽媽立馬給老師打了個電話:“老師我家孩子為什么教都教不會呢?我剛把她罵了一頓,她居然哭著說不想來上學了!”教師就勸家長不能粗暴地對待孩子,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桐桐媽說:“我脾氣暴,就我一個人管孩子,上面還有個老大呢,他爸爸一點都不管,回家就玩手機,孩子有什么事就反而來說我沒把小孩教育好!好像他沒有責任的!我也想控制情緒的,就是忍不??!”
B 園案例:小雨的媽媽是醫(yī)生,爸爸是博士。一天媽媽來接孩子,說:“最近想鍛煉她的動手能力,就用零花錢鼓勵她幫忙做家務,今天早上她一個人起來幫我們準備了早飯,心里正感動呢,結果她說媽媽我做的早飯好吃嗎?好吃的話能不能給我漲點工資。只好給了她5 毛錢?!苯處煟骸按蟀嗑蜁鲲埩?,真能干?!毙∮暾f:“你還沒給我呢。老師,我媽媽說了擦桌子1 毛,洗碗2 毛,做飯3 毛,倒垃圾1 毛,要讓我把工資自己記在小本本上,算出來星期天才給我工資,媽媽你不會和我耍賴皮吧?”小雨媽媽說:“難道我是這樣的壞媽媽嗎?好了,今天爸爸要帶你去游泳呢。”
分析:A 園大部分家長沒有了解或者說了解過了也不愿意去實施比較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孩子教育要么簡單粗暴,要么放任不管。沒有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父母的引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自然提不起來,甚至由于孩子做不出來題目,家長的打罵更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畏難的情緒。B 園大部分是中產以上的家庭,家長學歷比較高,對家庭教育有相關的了解,家庭氛圍和睦,和孩子的關系更平等民主。家長引導幼兒自主在生活中計算自己的“工資”,不光能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還能提高動手能力和了解勞動的艱辛,為了“賺錢”,孩子會動腦筋怎么樣才能“賺更多錢”,更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學習好數學,離不開父母和教師的相互配合,家園共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發(fā)現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學做合一”,提倡幼兒的生活教育。幼兒的能力發(fā)展很大部分是在一日生活和游戲中獲得的,數學的學習自然也離不開游戲以及生活運用,所以數學區(qū)域活動的環(huán)境十分重要。大班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初步萌芽但也有所差別,所以數學區(qū)的材料除了要符合大班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還需要有難易的區(qū)別,以便幼兒根據自身興趣與能力選用。材料也不應該只有一種功能,像直接寫上算式填空粘貼數字,這種只有一種功能的材料,應該要及時更新,而不是做成“數學墻”讓幼兒整個學期都面對一樣的題目。
幼兒園數學小學化指在單一高控的模式下讓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的數學內容,并且根據成績給予幼兒片面性的評價。幼兒的思維是具體的,小學化違背了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些幼兒看起來數學很好,大班就掌握了100 以內的加減法,但從長遠看具有不利的影響:①難度超出了太多,幼兒對學習提不起興趣。②基于成績的評價不利于幼兒正確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③高控的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幼兒自我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④剝奪了游戲時間,不利于身體健康。[1]
最后,教師也應該向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理論指導,擺正心態(tài),不要過分苛求孩子的數學成績,孩子做錯題目就火冒三丈,而是把關注目光放在孩子學習習慣、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等多元維度上。在家庭教育中的普遍問題:父親教育責任的缺失,母親不穩(wěn)定的情緒,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學習與發(fā)展的,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