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培正學院 劉文靜,陳霖霞,甘錦鳳
跨文化意識,指不同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思維,長此以往人們進行跨文化交流時,產生思想碰撞,不管這種思想的差異有多么微小,都會對交流造成沖擊,只有雙方對本民族文化差異或沖突的文化現象、風俗等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在此基礎上以包容的態(tài)度給予接受與適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開始追求文化旅游以滿足精神需求,旅游推薦平臺充當了人們體驗不同的民族風情的重要媒介,逐漸受到大家的青睞。在旅游推薦平臺中充分做到專業(yè)和具有跨文化意識的翻譯,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
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習慣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需要進一步以旅游推薦平臺為媒介,提高跨文化意識從而加深文化對接。
在平臺上推送旅游推薦文章時,不同的文化對推薦文章的英譯有不同的影響。中國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里也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歷史文化,這些與地理位置,人文素養(yǎng)都是緊密聯系的,其他國家也是如此,都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習俗等差異,這對旅游推薦文章的翻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需要譯者有極高的跨文化意識,讓雙方在根本不了解對方的語境環(huán)境特點的情況下,進行深度地跨文化交流。
1.主體定位模糊,缺少模塊打造
對所推薦的旅游景點認識不足和主體定位不準確是制約旅游推薦平臺發(fā)展的普遍問題。大多數面向外國游客的旅游推薦平臺只單純關注了城市的娛樂功能,完全忽略對該城市旅游文化的宣傳。
其次旅游推薦平臺沒有合理打造模塊,根據模塊分配合理推出優(yōu)質內容,而只是單純輸出,沒有歸類整理。這會存在推送內容混亂、文章風格篇幅不統(tǒng)一、偏離平臺定位等問題,影響文化傳播力度。
2.針對性不強,原創(chuàng)內容不足
許多面向外國游客的旅游推薦平臺,未根據外國游客的喜好進行旅游咨詢的打造及原創(chuàng)內容推送。而是通過轉載、分享的方式,對文章內容機械翻譯,這導致對外國游客傳播中國旅游文化時,讓外國游客缺乏同理心,難以達到文化傳播目的。
1.翻譯內容不統(tǒng)一
到中國來的外國人,年齡、文化水平、興趣愛好都不同,但都對中國感興趣,可是現實是對中國了解甚少。因此作為此類旅游推薦的譯者更需要根據它們的特點,運用刪、增、改的手法作適當的處理。從跨文化角度出發(fā),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歷史等皆不相同,若我們想輸出中國文化,勢必要將相關旅游景點的背景資料補充清楚,保證外國游客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對于一些較為晦澀難懂的中文也可以進行意譯,盡量讓游客理解其含義。作為面向國外游客的旅游推薦平臺,應該制定合理切實、可行的翻譯內容及統(tǒng)一的標準,什么內容需要增譯,哪些又需要刪改,這都需要前期團隊包括譯者進行合理的選材和較好的編排。
2.翻譯風格的影響
傳統(tǒng)旅游資料的翻譯體裁屬典型的呼喚型文本,包括旅游景點介紹、旅游告示標牌等,而作為旅游翻譯來說,主要是傳遞信息和誘導行動。如今隨著新興旅游方式的出現,各式各樣旅游推薦方式層出不窮,不僅有傳統(tǒng)山水風光欣賞、也有接地氣的農家樂等。因此對于旅游翻譯來說,最重要的是譯出實感,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注意。作為線上推薦平臺,我們更應統(tǒng)一平臺的翻譯風格。例如:在進行紅色旅游推薦時,我們就可以使用一些較為大氣、豪邁的表達,根據推薦內容轉換風格,使之符合推薦地特點特色,又滿足我們的出發(fā)點—輸出中國文化。
3.翻譯失誤或錯誤
作為線上推薦平臺,僅靠圖片、視頻無法帶給外國游客更多的感受,因此譯文尤其重要,而在本次實踐也發(fā)現翻譯失誤問題存在不少。例如地名的翻譯錯誤、小吃名翻譯有誤或簡單采用直譯解決,這都是不嚴謹的。我們可以采用音譯加注解的方式向游客進行介紹,同時合理借助翻譯工具及收集網絡相關背景知識,豐富譯文內容,幫助外國游客了解當地旅游文化,拓寬視野。
1.表達思維的不同
中西方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有很多表現。中國是一個高語境國家,長期采用的是一種螺旋式的表達思維,語言表達上較委婉,交際雙方在進行信息交流時對語言本身的依賴程度很小。通過交流環(huán)境就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內容。而西方國家大多是低語境國家,很多時候西方人所采用的主要是直線型和曲線式思維,與人交流偏直白,英語句子多半開門見山言明論點,然后逐步進行論述,層次分明,讓交流者清晰的理解到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意思,而漢語句子往往委婉地引人開口,秘而不宣。
2.文化內涵的不同
旅游是展示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內涵的重要途徑,不僅僅是游覽大自然的美景,還是對文化觀念和民俗風情的體驗之旅。在旅游的過程中,游客能夠在這些風景中感受到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人文風情,在真實的情境中對一個國家的文化進行深度的了解和探索。而在對旖旎的風光進行推送的過程中,譯者介紹景點的這一過程中要著重注意文化內涵表達的差異性。
1.明確定位,合理打造模塊
公眾號需對所推薦旅游景點的文化背景進行充分調查,加強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認識,從而根據該景點的文化內涵結合當代外國游客的需求進行內容打造。為兼顧各個層面信息,還需對平臺進行模塊合理規(guī)劃,從旅游推薦、云端展示、預約信息等層面合理安排推文內容,規(guī)范布局排版,創(chuàng)新頁面設計,讓外國游客增強閱讀體驗感,從而形成宣傳合力,達到傳播旅游文化和信息的目的。
2.了解受眾,提供特色化推薦內容
內容是提高一個平臺知名度的根基,是吸引力的源泉。旅游推薦平臺要更好地傳播中國旅游文化,進行原創(chuàng)優(yōu)質的內容的輸出,就必須有針對性的了解受眾的需求喜好,掌握符合外國游客喜好的內容,通過受眾需求結合景點的文化內涵進行特色化旅游推薦內容的設計。將所推出的內容選題撰寫成突出旅游景點特色的系列文章,并進行合理的翻譯,以便其內涵方便外國游客理解,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傳播。
1.增強推薦內容譯文的準確性
旅游景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要想把旅游資源中的文化信息準確翻譯并傳達給外來游客,就必須吃透原文,準確傳達原文信息,深入考慮相關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宣揚中國旅游資源本就是一種文化輸出,我們必須更加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底蘊,了解中外差異,才能吸引國外游客,達到良好的效果。而作為一個旅游推薦平臺,不僅僅需要明確自己的平臺定位,更需要對國外游客有大致的了解,因此用戶調研必不可少,了解外國游客的喜好有助于我們選取合適的旅游景點以及采用準確的翻譯策略。同時,旅游景點的背景知識、中文推薦材料的選擇也十分重要,前期的準備工作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譯文的錯誤率。
2.提升我國旅游翻譯人員整體水平
近年來,隨著旅游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對譯者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但譯者水平卻參差不平。對旅游翻譯來說,特別是對于面向國外游客的旅游推薦平臺來說,筆譯尤為重要,這決定了是否能夠吸引到國外游客注意;是否能夠切實解決游客的需求以及對于宣傳中國旅游文化是否具有效用,因此我們應該注重提升譯者的水平。面對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譯者應不斷學習,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定性,拓展知識面,增強自身翻譯能力。
1.熟悉目標受眾的表達思維模式
譯者在旅游平臺雙語呈現時,要深刻認識到外國游客是平臺的主要受眾。因此,在進行旅游翻譯時,譯者需要不斷強化和培養(yǎng)跨領域文化的溝通意識和能力,熟悉當代中西方的文化特征、思維和表達模式及文化習慣,正確理解并恰如其分地運用。譯者應要加強自身文字表達能力,將博大精深的母語文化融入翻譯當中,使更多國外游客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并且翻譯要注重用語的科學性,選擇恰當的詞匯和語法,以外國游客的表達思維模式為翻譯的落腳點,將中外文化科學地結合。
2.提升跨文化意識,深入了解旅游文化
譯者要把提升跨文化意識牢記于心,而主動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提高跨文化意識的第一步,進而會發(fā)現不同的事物在不同文化下的內涵不同,切不可籠統(tǒng)概括,要接受這其中的文化差異,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其次是要閱讀大量的語言材料,加深對不同文化的了解,有效培養(yǎng)自身的跨文化意識。文化是旅游的根本,旅游則是文化的表現形式,譯者要從文化入手,挖掘出文化內涵,使其具備吸引旅游者的內力,從而打通文化交流的通道,使不同文化實現對接。
綜上所述,跨國旅游在經濟發(fā)展的帶動下得以快速發(fā)展,更多的外國旅客對中國旅游文化產生極大興趣,在該環(huán)境下,提高跨文化意識、提升旅游翻譯水平對旅游線上推薦內容尤為重要,這不僅能推動中國對外旅游行業(yè)的發(fā)展,也能讓外國游客正確了解中國旅游文化,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