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6)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作為武術之一的太極拳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休閑和健身手段,小到兒童,大到老人,都能打兩下太極拳。太極拳作為一種太極文化符號,是武術的主要拳種之一,強調身心統(tǒng)一、內(nèi)外兼修。太極拳有姿勢美、自然美、造型美、意境美等特征,它是一種負荷適宜的有氧運動,太極拳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陶冶心情等功能。
太極拳,是我國眾多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chǎn)的一種,它以中國傳統(tǒng)儒家及道家哲學中的太極和陰陽辨證理論為核心思想,具有調理身心、強身健體、武術對抗的作用,強調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拳術。1949年以后,國家體育委員會對武術工作制定了“挖掘、整理、研究、提高”的方針,并成立了工作室,從太極拳入手,編制了武術教材,為武術的普及和推廣創(chuàng)造條件。創(chuàng)編的24簡化太極拳、48式太極拳、88式太極拳,對太極拳技術標準進行了規(guī)范,現(xiàn)在太極拳在國內(nèi)國外都已經(jīng)非常普及。
太極拳在普及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因素:學習太極理論,最著名的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了解太極拳的科學性、實用性、健身性,選擇符合自己的、容易掌握的太極拳動作,經(jīng)典的太極理論可以翻譯成外人,向世界推廣;豐富太極拳的套路,太極拳體系內(nèi)容較多,僅僅一兩套難以滿足大眾的需要;設立太極拳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使產(chǎn)品深入人心,提升推廣度,提高炎黃子孫的自豪感、民族的自尊心,自覺抵制邪教組織的一切活動。太極拳緩慢柔和,比較適合現(xiàn)代人的一種運動。
文化是一個國家最核心的綜合實力。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始終推崇“以和為貴”,“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念,“柔和”不是卑微消極的處世,而是追求和諧共處和包容萬物的胸懷。太極拳文化是眾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太極拳中的傳統(tǒng)文化講求和諧共處、包容萬物,做任何事情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在生活中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禮儀廉恥、以禮待人、以德服人;太極拳中的“天人合一”觀,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保持良性的生態(tài)平衡;太極拳已經(jīng)走向國外,登上國際文化交流的舞臺,學習研究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增強本國人民對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同時中國文化的傳播,向世界推廣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展示良好的國家形象。
孔子學說已經(jīng)傳向五大洲,很多國家已經(jīng)建立了孔子學院,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增加其它國家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理解,推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其中孔子學院的一些學員不僅僅學習漢語、更是加入到中醫(yī)、太極拳、武術的課程中,提升了中華文化的知名度。我們應該在孔子學院合理開設太極拳等相關技術和理論的教學,定期派遣專業(yè)武術老師到各國孔子學院上課講學,與世界各國孔子學院愛好太極拳學生交流,組織太極拳文化的研討會,傳播弘揚太極文化。
太極拳運動可以提高人體免疫能力,防治疾病,強壯筋骨??梢酝ń?jīng)脈、調陰陽、活氣血、養(yǎng)精神、順呼吸。陰陽平衡運動是保健之根本,太極拳對肌肉的收縮與放松、新陳代謝的合成與分解有健康作用,聯(lián)系太極拳能使身體的每個關節(jié)都能得到活動,同時呼吸均勻,可以做到自然放松和心靜,能夠調節(jié)情緒、促進積極的情感;集體中練習太極拳能協(xié)調人際關系,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觀察、傾聽和感受對方的情感;如今是信息時代,生活節(jié)奏較快,太極拳練習緩解人們緊張的神經(jīng)同時提高練習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敏感度;不過分追求美食佳肴,在物質上保持樸實無華,提倡節(jié)儉;住的環(huán)境講求自然安靜;適合任何年齡、體型的人,同時增強人體腿部力量;增強心肌收縮及舒張功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
太極拳氣沉丹田,以氣運身,內(nèi)氣上至百會、下通涌泉,加快循環(huán)頻率,毛細血管經(jīng)久不衰,腹肌的收縮與舒張,調整腹部壓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肌營養(yǎng)。太極拳運動可以預防和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紊亂導致的胃腸道疾病,太極拳的深慢呼吸能可機械刺激胃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減少便秘。太極拳運動強調腹式呼吸,有利于肺活量的增加;技術動作有平衡、身法、步法、手法、腿法、跳躍等,對整體的協(xié)調和平衡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太極拳是可以在春夏秋冬不分季節(jié)的運動,能保持肌膚的通透性,疏通汗腺,平衡內(nèi)分泌;放松肌肉和身體,調節(jié)心理,改善睡眠,讓你感覺身處世外桃源,心情舒暢,熱情高漲,生活多姿多彩。
據(jù)陳玉民等人才研究發(fā)現(xiàn),在16周太極拳干預前后得出的結果顯示定期的太極拳鍛煉能一定程度改善注意力缺少多動障礙(ADHD)傾向兒童的不良癥狀,ADHD兒童行為沖動、魯莽、控制力差;太極拳鍛煉能改善學齡兒童平衡能力,主要是左、右平衡;太極拳促進兒童自我意識和智力水平提升,促進個性發(fā)展,龔茜等人對某學校420名學生行為、智力與學習情況、身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方面進行訓練組與對照組測試得出:兒童自我意識得到顯著提高。改善兒童體質,身體發(fā)育良好,男生上下肢力量、腹部力量改善;女生速度、靈敏素質改善,太極拳練習要求高度注意每一個動作,注意力較集中;增強兒童心血管機能、肺活量,據(jù)李建設、牛秀榮實驗表明太極拳組男女較對照組有較好呼吸功能的潛力。李建設等人隨機抽取邯鄲市初級中學太極拳練習史一年以上的少年兒童115人為研究對象,抽取沒有業(yè)余專業(yè)體育練習的120人為對照組,結果表明,太極拳練習能全面提高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讓心理向良性方向,特別是在建立良好人際關系、適應周圍環(huán)境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等方面,消除心理不良健康因素,提升抗挫折的能力。
兒童骨骼、肌肉發(fā)育還不成熟,骨骼中鈣質較少,,彈性較大,不易骨折,但較容易彎曲變形、脫臼,大腦皮層興奮過程占優(yōu)勢;好動、好模仿、注意力不穩(wěn)定、以及主要是機械記憶,形象思維為主,自我控制能力不住,所選的太極拳運動,要有趣味性和教育性,在教學中,動作要形象演示,并編一些小故事要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兒童骨骼、肌肉、韌帶的結構和功能還沒有發(fā)育完善,太極能刺激骨骼生長,使身體各方面素質都得到鍛煉,不容易生??;練習太極拳需要思想集中,兒童注意力容易分散,提高兒童的注意力及自控能力;兒童對事物好奇,太極拳有藝術性、觀賞性、趣味性,能培養(yǎng)兒童較好的藝術情操,穩(wěn)定性情;給大腦良好刺激,對空間感知、轉換、形體感知等具有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勇敢精神,鍛煉意志;太極拳推崇“禮始禮終”的尚武精神,講究學藝先學禮,習武先習德。讓兒童懂禮。
很多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的溺愛使一些青少年不講禮貌、以自我為中心,遇到挫折逃避,沖動是青少年的特點之一,草率的做決定或進行冒險的行為,喜歡盲目跟風,模仿別人或者明星,青少年由于認識水平還不完善,明辨是非能力不足,有的能夠合理規(guī)劃計劃,嚴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行動,排除干擾,但有部分很難保持自己的計劃,今天嫌累,明天貪玩,荒廢自己的時間和學業(yè);有的青少年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與朋友、父母發(fā)生矛盾,導致性情大變,違法亂紀,毀了自己的一生,看到有的人輟學,自己也不想讀書,遇到困難,總是想別人去解決。太極拳博大精深、內(nèi)涵深刻,學生長久坐著學習,練習太極拳能緩解緊張情緒、緩解肌肉酸脹,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修身養(yǎng)性,在學習太極拳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取長補短,虛心聽取別人見解,增加友誼,有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助人為樂的優(yōu)秀品質。
太極拳運動量適中,它能促進青少年心肺功能的發(fā)育,對運動有良好的適應性;身體素質較好的發(fā)展,特別是下肢力量;青少年胸廓狹小,呼吸肌較弱,運動應才有氧運動為主,而太極拳主張呼吸與動作的配合,采用的是腹式呼吸,減輕心臟負荷,促進呼吸功能的發(fā)展和成熟;包雪鳴等人選取湖州某中學七年級312學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結果顯示太極拳運動對降低體像煩惱有積極的作用,體像煩惱是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像,對自身形體方面很不滿意,想改變自身某些特征,并有消極的情緒,對自我不接納,產(chǎn)生煩惱、焦慮,體像煩惱時間過長,會影響其健康,太極拳講求天人合一,把自己作為宇宙的一部分,能夠調節(jié)身心,使身心達到和諧,降低體像煩惱水平;太極拳也能有效的改善青少年身體機能,主要是力量素質、柔韌素質、靈敏素質等;太極拳單腳站立時間長于無練習者,能提高青少年身體姿勢控制能力,提高姿勢穩(wěn)定性,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應鼓勵強身健體,鼓勵練習國粹太極拳,加強其傳統(tǒng)美德的引導教育作用,包括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強調人是有道德、有理性的,青少年要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氣,體諒長輩、為家庭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尊敬老師,認真學習,團結同學,實現(xiàn)振興中華的中堅力量。
中年人責任大,對事業(yè)成就期望高,工作和生活負擔大,飲食不規(guī)律,事業(yè)應酬喝酒,上班有地鐵、電梯,做家務有現(xiàn)代化的產(chǎn)品,然后這個時期的中年人生理功能由盛到衰,體力逐漸衰減,機體各器官開始出現(xiàn)衰老征象,免疫功能下降。太極拳鍛煉能提升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適合中年人健身。太極拳運動對中年婦女的影響主要在降低中年婦女的身體脂肪含量,提升循環(huán)功能、呼吸功能、力量素質、平衡素質、柔韌素質,增加中年婦女耐受運動負荷的能力;姜娟等人實驗研究,太極拳干預七7個月之后,試驗對象軀體化、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因子都明顯低于鍛煉前,心境有比較明顯改善,緊張、憤怒、抑郁等方面也低于鍛煉前,精力、自尊感明顯高于鍛煉以前,同時改善中年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延緩年齡增長而引起的中樞系統(tǒng)老化,增強平與協(xié)調能力。
蔡任等人選擇南京市中年人群為對象,參與人一共80人,男性35人,女性45人,40人太極拳鍛煉,40人對照組,每周五次,訓練12周,結果顯示,改善頸動脈血流速度,對中年人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和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中年人動脈管壁彈性開始變差,膽固醇等作用導致動脈硬化,太極拳鍛煉能改善周圍血管的血液粘滯度;太極拳的屈膝坐腿,能使下肢肌肉得到鍛煉,預防骨質疏松。
人口老齡化趨勢已經(jīng)成為我國一個嚴峻的社會現(xiàn)象,這一群體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尤其是其健康問題。比如體重過重、神經(jīng)衰弱、記憶力差、老年人高血壓、老年癡呆等。太極拳速度較慢,運動量較小,時間空間限制很多,簡單易學,特別適合老年人這一群體,促進其血液流動,降低老年人的肥胖情況,促進老年人消化腺的分泌。老年人由于退休,生活節(jié)奏變慢,生活比較單調,無事可做,練習太極拳可以調整心理,甚至可以相同愛好者相約公園,一起打太極,這不僅擴大了自己的交際圈,也使自己孤單感降低,使其一直積極向上、生活豐富多彩,成為老年生活的調劑品。
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在臨床上是指有記憶障礙,但無癡呆癥狀,具有較高的癡呆發(fā)生風險,現(xiàn)在很多研究得出,太極拳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老年抑郁障礙主要是情緒低落、焦慮、孤獨和較多的軀體不適的精神障礙,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發(fā)病,太極拳運動對老年抑郁障礙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延緩老年人抑制功能衰退,一直功能指干擾和阻止與現(xiàn)在任務無關的信息、控制過程中的優(yōu)勢反應、控制與當前任務不再相關信息的激活;老年人慢性疾病較多,主要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而太極拳一段練習之后,老年人血壓顯著降低,有氧耐力改善,最大吸氧量增加,降低血糖,血清胰島素增加,但處在正常水平;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和動脈硬化,降低老年人血脂水平,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系統(tǒng);對老年人的睡眠障礙有較好的改善效果,虛弱老年人能在一段時間太極拳運動后步行和自理能力有療效,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人,能延緩疾?。焕夏耆说纳眢w質量指數(shù)、體重、手握力量、靈活、平衡顯著改善,老年關節(jié)炎疼痛和僵硬得到緩解,身體功能自我感覺良好;在鼻咽癌患者中,挑選有太極拳經(jīng)歷和沒有練過太極拳的,實驗發(fā)現(xiàn)太極拳組的單腿支撐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心率變異相關指數(shù)出現(xiàn)下降,太極拳運動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心率變異水平。
太極拳運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種拳法結合了中醫(yī)經(jīng)絡學和陰陽五行理論,具有運動量小,強度低,活動部位廣泛,且能調節(jié)身心,調理心肺功能。對運動者要求低,場地設施容易滿足。很好的滿足了各種損傷及術后病人的康復需求。
外周性前庭功能低下導致的眩暈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常常出現(xiàn)眩暈、失衡、姿勢不穩(wěn),導致跌倒及相關損傷。通常急性期的病變以康復鍛煉為主,而不是藥物或者手術治療。利用太極拳中的站樁動作可鍛煉患者的前庭感覺和本體感覺;金雞獨立轉頭、反向云手轉頭及各種轉體動作可加強患者前庭刺激,鍛煉前庭眼反射功能,加強視覺的穩(wěn)定性;單腳獨立動作可以加強本體感知能力。而且太極拳運動輕柔,動作舒緩避免患者損傷的同時又能起到鍛煉目的,并且患者可獨自完成,減輕了患者的經(jīng)花費。試驗表明,通過為期4周,每周5次,每次1小時的太極拳鍛煉,患者的起立—行走用時明顯縮短,頭暈障礙癥狀明顯緩解,閉眼單腳站立時間明顯延長。
現(xiàn)代年輕人由于長時間使用電子產(chǎn)品導致頸椎過度屈曲,很容易引起頸椎病,太極拳是結合中醫(yī)經(jīng)絡學及養(yǎng)身理論編制成的一套養(yǎng)生拳譜。其中的虛領頂頸和坐跨松腰身法練習,脊椎可從上到下一步步的進行調整,使各節(jié)段椎體松開,促使軟組織的放松和血液循環(huán),促進損傷部位的修復及力量的加強。起到頸椎康復的作用。
腰椎受到外力作用形成的外傷、勞損、疲勞及腰椎間盤功能性退行性改變等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若果能通過一種內(nèi)在力量使腰椎間盤自行還納,同時增強腰椎后韌帶及肌肉的力量即可通過不手術治療這種疾病。太極拳是一種以腰部為主體,伴隨上下、前后、左右活動的一種運動。以腰為軸心,引導身運動,形成對身體各部的牽引、擠壓,可使椎間盤還納,促進代謝及血液循環(huán),很好的達到了鍛煉肌肉及損傷再修復的作用。多項研究均表明太極拳運動對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效果。
太極拳作為一種低耗氧運動,追求一種心神、意識、肢體和呼吸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可以提高運動能力、有氧代謝能力,促進血液氧氣的運輸和攝取,同時太極拳特有的“深、長、勻、細、緩”呼吸方式,對呼吸功能的鍛煉、氧氣的利用、二氧化碳的排出甚至呼吸道的重塑具有很好的作用。這對以氧氣吸收和利用存在障礙的心肺疾病具有極好的調理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太極拳對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相比于其它現(xiàn)代康復鍛煉方式具有更好的康復效果。
鑒于太極拳對下肢力量、平衡能力、協(xié)調能力的影響,可以用來對大量老年人腦卒中及帕金森病的康復鍛煉,以期實現(xiàn)對患者步態(tài)及行走功能的恢復。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助其病后順利返回社會。在心理層面上,太極拳能有效降低練習者的焦慮及抑郁,提高心理應激水平,提高睡眠質量,提高各系統(tǒng)協(xié)調能力,增強各系統(tǒng)功能,增加主觀幸福感。
太極拳作為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因其博大精深的底蘊,作為一種養(yǎng)生拳法,能改善全身功能,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及康復階段的患者練習,可以到起“有病治病,無病防身”的功效。作為普通大眾我們應該提高對太極拳的認識,積極主動地練習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