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珍
上海市青浦區(qū)第二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倡導教師要重視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豐富英語課程學習資源。要科學地組織和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拓展學習渠道。要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教與學的支持與服務功能,選擇恰當?shù)臄?shù)字技術和多媒體手段,確保數(shù)字化、智能化等新技術的應用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用新的視角和方法來加以改變。因此,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不斷發(fā)展和更新,基于信息化視角的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教育領域的青睞。高中生的特點是喜歡接觸新事物,對各種App 軟件的使用能很快上手并靈活運用。因此,如果把App 軟件作為我們的教學和學習工具,不僅能增加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App 應用軟件技術同時也能增強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多重技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今年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是最大的一次“互聯(lián)網+教育”的實驗,在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真正見識了信息技術賦能教學的神奇,并親身不斷完善技術的運用,開發(fā)新功能,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在課堂在線即時互動教學和課后線下延時學習兩個方面進行了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據高中英語新課標對高中階段的英語寫作學習提出的教學實施建議,教師要關注寫作過程。然而在傳統(tǒng)的寫作課上,教師負責命題,學生課堂內獨立完成,教師課后批閱,然后講評作文,教授寫作的目標難以達成。如果想要在課堂上進行個別指導,學生受益面有限。對于學生而言,經常是在完成了作文之后,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寫得不好,在教師批改完后才得到反饋,滯后又低效。
運用Numbers 軟件可以給即時課堂的寫作教學帶來改變。它是一款功能強大的電子表格應用程序,目前已經過全新設計,可用于 平板電腦。值得慶幸的是,平板電腦進入家庭已不少見,幾乎每個學生手上都有,這為筆者統(tǒng)一教學設備提供了可能。
寫作教學前,筆者創(chuàng)建好一個Numbers 文件,按照執(zhí)教班級29 位學生人數(shù)復制了頁面。每一個頁面用學生的名字命名,然后把文件鏈接通過“協(xié)作”功能分享給學生(圖1),做好課前的準備。
圖1 Numbers 表格頁面
進入在線課堂,筆者布置了當堂概要寫作任務:Are you a textaholic?針對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組織學生就三個主要問題先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學生們在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之后準備進入概括和整合信息的階段,即重新組織語言。筆者要求每位同學進入自己設備上的專屬頁面,開始動筆寫作。這個時候,作為教師,筆者可通過“協(xié)作”功能查看任意一位學生的寫作進度。更方便的是,當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有明顯的錯誤或者存在困難需要幫助時,就貼上一個“便簽”進行提示,還可以用“手寫”功能給予適當?shù)呐?。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比較突出,筆者就插入一個“語音”,給予學生廣而告之的提示,實現(xiàn)了寫作過程中教師適時的介入(圖2)。
課堂實踐證明,使用Numbers 表格,所有的學生可以在同一個表格里同時進行寫作,其強大的功能為教師提供了在線教學的有力支撐。教師隨時“盯”學生的可能成為了現(xiàn)實,可以適時地介入學生的寫作過程,隨時地批注和審閱,真正體現(xiàn)了寫作過程化的管理,而且教師還可以當堂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最為寶貴的是,這種借助Numbers 表格的寫作教學模式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新的相互學習資源,課堂上、課后,同伴間都可以相互查看、欣賞和學習,實現(xiàn)了真正的交互學習。
圖2 寫作過程中教師的適時介入
抗疫居家在線教學,結合時事,筆者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網上的抗疫新聞和音視頻資源,拓寬學習的渠道。比如,精心挑選中國日報網(chinadaily.com.cn)上一段語言地道、內容充滿正能量的英語動畫視頻 “你知道火神山醫(yī)院是怎么在十天內建成的嗎?(How to build a hospital in ten days?)”(圖3),運用Keynote幻燈片演示軟件,在平板電腦設備上開展了英語聽說的教學,深受學生喜歡,學生學習成效顯著。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到資源里的好詞匯和美句,也為了讓學生能夠訓練發(fā)音和朗讀,筆者把教學細化成三個操作步驟:首先,把希望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內容截屏,制作成一頁Keynote,然后整合成一個課件。接下來,筆者在線上課堂帶著學生一起學習詞匯和句子表達,幫助學生理解含義的同時,也無形中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提升學生民族自信的思政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則延伸到課后真正的聽說訓練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筆者把這個Keynote 文件發(fā)給學生,并布置了相關的活動任務,即在每頁Keynote 文件中添加自己的朗讀錄音,并在最后一頁發(fā)表自己視聽后的看法,最后導出視頻,作為學習成果上傳和提交。
圖3 精選網上教學資源
讓筆者驚喜的是,這份作業(yè)學生不但準時提交,完成率100%,而且質量高。字正腔圓的英語語音語調、獨到的觀點和評論,令人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和效率刮目相看,也給筆者提供了反撥教學的思考。
從教師層面來講,這種簡單而有效的技術操作為學生提供了訓練口語朗讀和學習重要詞匯的機會。教師在收到學生們的視頻之后,可以檢查學生的朗讀,檢測課堂所學,并進行有效的反饋。
從學生層面來說,親自動手應用技術,與英語學習有機結合,不僅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而且能夠減輕他們學習的壓力。因為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反復聆聽,一旦出錯或自己不認可,還可以再次錄制,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從而得以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信息技術和智能工具為在線教學創(chuàng)設了更多的可能。利用技術,即時互動時教師可以解答學生的疑惑,學生可以進行匯報討論;利用技術,延時互動則可以激發(fā)學生深度思考,表達深層觀點,發(fā)表作品,展示成果。利用技術,教師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設計,關注學習工具與腳手架的設計、問題鏈與任務串的設計等。一旦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點與新技術巧妙結合,一定會讓每一間互聯(lián)網教室充滿智慧。當然,信息技術賦能在線教學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啟示。
面對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的日益發(fā)展,信息技術為我們的教育領域帶來了便利,但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如果想輕松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線上教與學,首先要熟練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識,方能讓技術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英語學科的信息化教學更需要教師會熟練使用各項技術,比如外刊資料的查詢,教學課件的制作,教學軟件的安裝,視頻軟件、音頻軟件、文字處理工具的下載,甚至平板電腦的操作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化身為知識領航員、興趣激發(fā)師、習慣管理者、活動設計師,才能勝任在線教學的重任。
在線教學雖是疫情下的應急舉措,但在當今國際“互聯(lián)網+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終將成為未來教學的常態(tài)。確實,網絡平臺的開放、多元的教學空間和環(huán)境促使線上教學突破了我們傳統(tǒng)的相對封閉、單一的教室,突破了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方式,使之轉化成了多種學習方式融合的教學方式。我們需要技術來支持基礎,還必須與優(yōu)化相結合。依托信息技術,開展因材施教的實踐探索會一直持續(xù)和發(fā)展下去。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筆者將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關注學生信息獲取和分享的途徑,關注學生互動質量的提高,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讓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巧妙結合,領航知識的傳播,激發(fā)學習興趣,設計活動的開展,真正實現(xiàn)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