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三中學
經(jīng)常聽到學生這樣說初中物理:“太難了,難死寶寶啦!”“太難了,覺得不愛了!”每當這時候,筆者不禁思索,初中物理死記硬背太累,靈活運用不會,學習起來乏味,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讓物理不再“霧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以下幾點經(jīng)驗:
了解學生,做到“投其所好”。作為八年級的一門新開課程,物理學科穿著一身神秘的外衣出現(xiàn)在課堂上,吸引著許多學生。三分鐘熱度怎么轉(zhuǎn)變成樂學好學呢?筆者認為,教師要先了解學生,做到“投其所好”。教師可在每次接手新的班級時,利用一個月或是更多時間了解班上每個同學的脾氣秉性、興趣愛好及特長,并一一記錄;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實驗探究,盡可能地與生產(chǎn)生活相關(guān)、與同學們?nèi)粘O嚓P(guān)、與學生們的興趣愛好相關(guān),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指導時要深入淺出,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安排一些能在家完成的相關(guān)實驗,鼓勵學生根據(jù)實際改進實驗,力爭做到活學活用,使他們在動手過程中有獲得感、在課堂反饋中有成就感。
顛覆自己,做課上“笨老師”。很多課堂活動基本上都是“1+N”這個模式,雖說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但真正做到卻很難。物理課要想上得好,教師需要顛覆自己,做課堂“好導演、笨老師”。短短的45分鐘上課時間,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來把“戲”演好,誰都不能偷懶。演示實驗過程中,教師可“笨”到演示實驗也出錯誤,需要學生幫助找原因、想辦法解決,保證學生們的參與度。但教師又不能一“笨”到底,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可借巡視之際,參與到學生的實驗中答疑解惑,提高與學生的互動,保證課堂質(zhì)量。當然,教師要想物理課上不被“問倒”,平時在業(yè)務(wù)上就得多鉆研、多總結(jié)、多反思、多涉獵、多積累。
回歸本性,做課下“好朋友”。我國自古就有重視培養(yǎng)和建立良好師生關(guān)系的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的師生關(guān)系中,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上是和諧的。教師要善于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和學生成為好朋友,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八九年級的孩子,天真爛漫、富有想象力,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懂得感恩、懂得理解,但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要盡量幫助孩子排困解憂、答疑解惑,這樣就能在傳道授業(yè)時受到學生喜歡,進而所教學科也會被學生喜歡,畢竟人們常常“愛屋及烏”?。?/p>
當然,身為教師,還需要不斷加強自身業(yè)務(wù)學習,努力錘煉基本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shè)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處理好師生關(guān)系,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喜歡上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