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張碩
【摘要】在國外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有非常多能夠幫助兒童成長的文學典籍,這些典籍對于我國幼兒的英語學習來講也具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要想使其能夠在我國幼兒教育等工作中進行利用,就需要提前進行翻譯。在翻譯工作中歸化與異化屬于非常重要的兩種策略,這兩種策略當前在學術研究中一直都是重點,同時地是兒童作品翻譯中常用的翻譯觀點。雖然兩種觀點看似相互對立,但是在翻譯的過程中,通過合理的綜合利用,能夠使其發(fā)揮出更好的效果。本文在研究歸化異化在兒童文學作品翻譯中的應用時,主要以王永年《愛麗絲漫游奇境》(Alice in Wonderland)為例,展開了綜合性的分析與研究,首先介紹了兒童文學的概念,并闡述了歸化異化的相關理論,然后分別列舉了歸化異化在兒童文學作品翻譯中的應用。通過對相關內容研究,發(fā)現(xiàn)兩種方式的結合使用,能夠使翻譯效果更好。
【關鍵詞】歸化;異化;兒童文學;翻譯
【Absrtact】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literary classics that can help children grow up, which is also of great help to our children. But if we want to make use of it in preschool education, we need to translate it in advance. In translation work,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re two very important strategies. These two strategies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in academic research.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works. Although the two views seem to b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reasonable combination and utilization can make them play a better effect. When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works,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Wang Yongnian's translation on Alice in Wonderland as an example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expound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nd then lists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 oreign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evant cont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an make the translation effect better.
【Key words】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作者簡介】張凌云,張碩(指導老師),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兒童文學作品中文譯本的翻譯策略研究——以《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為例”(項目編號2020XJDCA0)的階段性成果。
引言
無論從文化傳播的角度還是從作者寫作角度,兒童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都要用故事劇情和語言表達吸引觀眾,吸引小讀者的閱讀,而再加上巧妙的翻譯策略更利于小讀者理解書籍內容。但是關于兒童文學翻譯中歸化異化兩種策略的使用現(xiàn)階段還處于研究階段,從已有文獻來講,雖然研究比較多,但是卻并沒有做出明確的定義。所以本次研究工作主要是在這一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歸化異化兩種翻譯策略的使用展開了分析,借此提升相關研究的實際效果,使其能夠發(fā)揮出更好的效果。本文將討論歸化異化在兒童文學作品翻譯中的應用,以王永年《愛麗絲漫游奇境》譯本為例,希望通過討論確定這兩種方式所適合的場景,提升兒童文學翻譯的效果。異化與歸化兩種翻譯策略在實際翻譯中都擁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次研究初步獲得結論,在進行兒童文學翻譯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歸化異化方式的結合利用,借此使其發(fā)揮出更好的效果。通過結合使用,可以使二者之間起到相互彌補的效果,解決這兩種方法各自存在的問題,對其實際利用來講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兒童文學概述
1.兒童文學定義及特點。兒童文學作品是專為少年兒童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作品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兒童文學作品通常由成人所編著,深層動機可以說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兒童,許多兒童文學作品也改編自成人文學作品。
2.中國兒童文學的翻譯現(xiàn)狀。筆者對我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會刊《中國翻譯》近十年來的文章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顯示這十年來該刊發(fā)表文章共1590篇,其中關于文學翻譯的文章有239 篇,而關于兒童文學翻譯的僅有2篇。由此可見,兒童文學的翻譯和其他文學體裁的翻譯無論是在理論的發(fā)展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很不平衡,兒童文學翻譯遠遠不能滿足兒童的需求。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和兒童文學的特殊性有關。兒童文學翻譯相對于成人文學翻譯有其特殊性,而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其目標讀者是兒童,其次就是原文本是兒童文學作品,譯文本也是兒童文學作品。這就對兒童文學的翻譯帶來了挑戰(zhàn),譯者在翻譯兒童文學作品時,務必兼顧譯文的讀者對象和原文本,也就是歸化與異化的差異,所以需要通過針對具體情況展開研究與分析,確定不同情況下所使用的翻譯策略。
二、歸化異化的理論概述
1.歸化異化定義。在翻譯界存在兩種貌似對立的觀點——歸化和異化。歸化與異化首先由美籍意大利學者韋努蒂提出。前者被認為是以目的語為歸宿的翻譯策略,而異化概念則是以源語言文化為歸宿的翻譯策略。
2.歸化異化作用及關系。歸化與異化是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提出的,這兩種翻譯策略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并不存在完全的歸化與完全的異化。歸化所主張的是譯文讀者能夠按照本民族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習慣來閱讀譯文,翻譯文本的表達應該是完全自然的,并盡可能把源語行為模式納入譯文讀者的文化范疇,使讀者感到親切。異化則主張譯文與源語或原文作者的要求相符,在文章的寫作風格、文化表現(xiàn)等方面突出原文之“異”,盡量傳達原文的異域文化特色、語言特色及作者的寫作特色,同時這種翻譯策略也豐富了譯入語的語言形式及表達方法。簡單來講,異化能夠保留源語的特色,而歸化則更容易被本國讀者理解。所以通過異化與歸化的結合使用就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例如在異化翻譯的基礎上,配合歸化的解釋注釋,就能夠更加有效地發(fā)揮出這一效果。
3.歸化異化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應用研究現(xiàn)狀。Feldmann(2017)在研究中提出,某種意義上,確實可以認為歸化翻譯策略更適合于理解能力還不深刻的未成年人。兒童語言能力、認知水平、心理發(fā)展的不成熟這些特點,是以往大多數(shù)譯者主張采用歸化策略的原因。歸化策略把不易理解的文化現(xiàn)象和思維方式轉化成漢語思維方式,減少了小讀者在閱讀時候的思維障礙,使他們能夠順暢地閱讀譯文,這是歸化翻譯的好處。
從相關研究內容可知,在兒童文學翻譯中,歸化與異化策略都有使用,但是卻沒有研究提出這兩種方式在實際應用中能夠發(fā)揮出的效果,而通過總結相關文獻可知,在兒童文學的翻譯中應該采用歸化和異化相結合的策略,不能只注重歸化而忽視異化。
三、《愛麗絲漫游奇境》翻譯中的歸化
1.專有名詞的歸化。專有名詞指的是作者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特殊名詞,現(xiàn)實世界指的是19世紀中后期的英國社會,作者與原文讀者所在的現(xiàn)實世界的專有名詞。對于當時的讀者來講,這些名詞主要發(fā)揮指代功能。文章中的Alice,地名的New Zealand,或者是歷史人物的Shakespeare等,都屬于專有名詞的范圍。對于當時的讀者來講,能夠非常簡單地進行理解,但是對于我國當代社會的讀者來講,因為對英國文化不夠了解,或者是對當時的歷史掌握不足,相關名詞就都屬于虛構的事物或者是人物,在理解上就容易受到影響。所以在進行名詞解釋的過程中,怎樣翻譯相關專有名詞,就已經成為譯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大多數(shù)讀者并不是語言方面的專家,對國外歷史了解程度也非常少,對其他國家的語言與文化了解程度并不深刻。讀者之所以想要觀看國外文學作品,也僅僅是因為自身的興趣和想要對他國歷史有一點理解的原因。所以讓這些讀者知道作品中所講的內容到底是什么就成為譯者最重要的工作。讀者并不會在每一句話上停留較長的時間,這要求譯者通過更加簡單的方式傳達其中的內容,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歸化的方式降低讀者對于國外文化不了解而產生的陌生感,促使其更好地欣賞這些作品,在兒童文學作品翻譯中,更需要注意這一問題。
例如在《愛麗絲漫游奇境》中有人物Alice、保姆 Mary Ann,還有愛麗絲的同學Mable等。雖然對于讀者來講這些人物都是虛構的,但是在書中有針對這些人物的介紹,其也擁有非常清晰的定位,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使用了音譯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其更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并且能夠充分融入到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之中,非常好地利用了歸化法。而在利用這一方式之后,也沒有剝奪作品的“外國感”,能夠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其中所展現(xiàn)的環(huán)境,更好地體會作品的背景。
2.分句翻譯中的歸化。伴隨讀者文化視野逐漸擴大,整體上的閱讀習慣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在我國翻譯國外作品的過程中,對于歸化的重視程度相對較高,因為通過這一方式可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含義,降低讀者的閱讀難度,也可以使其中不容易被中國人所理解的內容變得更加簡單。從歸化方式自身的特點來講,其更加適合年齡比較小,閱讀能力并不是非常強的兒童。通過歸化的方式能夠使文本中不容易理解的內容轉變成漢語思維,并將其更加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使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太大的思維障礙,使其能夠更加簡單地進行文本閱讀,而這也是歸化方式最基礎的作用。
例如在I stared at this sudden apparition with my eyes fairly starting out of my head in astonishment.這一句,譯者將其翻譯為“我非常驚奇,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盯著這突然出現(xiàn)的神童”。在這一例文中,“apparition”這一詞語的原意指的是幽靈或者是鬼怪等意思,我國兒童處于國內文化環(huán)境之中,對于一些超自然現(xiàn)象有著一定的理解,例如神童一詞。這段翻譯使用了歸化的翻譯方式,不僅可以使幼兒更好地理解這一詞匯所表達出的含義,而且還非常符合我國的文化環(huán)境,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出其中所表達的含義。
“Nothing that he could do to the things seemed to please them or do them good. He tried coaxing,he tried slapping,he tried punching; they smiled back at him out of the tub unconverted,happy in their original sin.”這一句譯者翻譯為“無論他怎樣努力,卻依然討不到那些衣物的歡心,和它們關系很差。他把它們又哄,又擰,又打耳光,但是衣服們只是從盆里沖他嬉皮笑臉。心安理得地保持原樣,沒有改變的意思”。在這段話中主要是通過擬人化的方式描寫衣服,語言非常的詼諧,并且非常強烈地表現(xiàn)出了慌亂的場景,特別是在“slapping”“punching”等詞語使用上,非常巧妙。這一翻譯中,主要是通過歸化的手法進行翻譯,將其翻譯成“哄”“扇耳光”和“擰”,并且為了使閱讀更加有效,將其語序做了簡單的調整,這樣的方式,能夠使讀者對其更好的理解,所以也更加容易獲得讀者的興趣。
四、《愛麗絲漫游奇境》翻譯中的異化
1.名稱和標題的異化。王永年版《愛麗絲漫游奇境》在翻譯的過程中主要使用了異化的翻譯方式,但是其在翻譯的過程中,卻沒有受到異化方式沒有趣味性這一問題的影響,使用了文字引申義的方式,使其在保持異化翻譯的基礎上,也能夠更好地被幼兒所理解。例如在翻譯Dodo一詞的過程中,其主要來源于as dead as a dodo,原本的意思指的是死氣沉沉、沒有活力。而通過將其翻譯為渡渡鳥,并引申含義,指出因為渡渡鳥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鳥類,所以會擁有這樣的含義,不僅可以使幼兒更好地理解異化翻譯中的內容,而且還能夠使翻譯之后的文本更加具有趣味性,并不會因為異化的影響,使其無法發(fā)揮出原本的效果。在文章中,作者也利用這一詞匯表達了Dodgson的口吃,而通過上述方式則能夠簡單地處理文本,但是對其原本的含義會產生影響,無法展現(xiàn)出更加豐富的背景信息。所以在這一情況下,就可以通過注釋進行解釋,借此添加相應的背景,使其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出原本的含義,并且通過補充說明的方式,使故事的趣味性提升,保證其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
2.特殊術語的異化。在特殊術語翻譯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選擇合適的翻譯詞匯就會使其失去原本的意味,導致整體上產生問題,所以在這一情況下,通過異化翻譯,就具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在hatter這一詞匯翻譯的過程中,王永年直接進行直譯,將其翻譯為帽匠,而這一詞匯在原文中主要是代指as mad as a Hatter,也就是帽匠瘋。因為在原文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帽匠會利用水銀制作帽子,但是長時間后,就會出現(xiàn)汞中毒的情況,在初期會出現(xiàn)發(fā)抖的行為。雖然在這一作品中帽匠瘋瘋癲癲是否是因為這一原因并不能完全確認,但是卻能夠解釋其出現(xiàn)古怪行為的原因,而且也不會出現(xiàn)歧義。
Cheshire Cat是一款奶酪包裝上的微笑的貓,并衍生出了一句諺語“to grin like a Cheshire Cat”,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使用了直接翻譯的方式,將其翻譯為柴郡貓,通過這一方式保持了國外文化的特點,并且也并不會造成理解不順暢的問題,所以通過異化翻譯的方式,所獲得的效果非常好。
3.分句翻譯中的異化。兒童文學要求語言相對簡單,并且富有趣味性。在分句上需要盡量使用短句,并且還需要使用更多的疊詞,在《愛麗絲漫游奇境》譯文中,“所以愛麗絲正正經經的一口一口地吃掉了那塊蛋糕”“正在這時,愛麗絲聽見不遠處的池塘中,有什么正在撲通撲通地濺水”。這些譯文應用了非常多的疊字還有語氣詞,使譯文更符合幼兒的閱讀習慣,并且非常地富含趣味性,而在內容上也遵循原文,并沒有出現(xiàn)歸化的內容。通過向讀者傳遞這些信息,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所寫內容。
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涉及文化的內容,成人文學往往會聯(lián)系譯者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歸化翻譯,但是對于兒童文學來講,則需要通過更符合其閱讀特點的方式進行解釋。例如在翻譯“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這一句時,在成人文學中基本上會將其翻譯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而這樣的詞匯對于幼兒來講往往會過于高深,雖然是幼兒所處的文化背景,但是其卻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而通過異化翻譯的方式,則會將其翻譯為就連荷馬也會有打盹的時候。通過后者的翻譯方式,則會使其中含有更加豐富的意思。因為通過歸化的翻譯方式而被過濾,通過異化的翻譯方式,并進行相應的解釋,則能夠使其呈現(xiàn)出更加準確的含義。
“However, this bottle was NOT marked ‘poison, so Alice ?ventured to taste it ?and ?fornd it very nice, (it had, in fact, a sort of mixed flavor of cherry-tart, custard, pine-apple, roast turkey, toffee, and hot buttered toast,) .She very soon ? nished it off.” 這一句在翻譯中會將其翻譯為“然而這回瓶子上并沒有‘毒藥的字樣,所以愛麗絲就試著喝了一點,它的味道非常美味(有點像櫻桃餡餅,有點像雞蛋糕,有點像菠蘿蜜,又有點像烤火雞,有點像牛奶糖,有點像熱奶油面包),所以索性就唏哩呼嚕地喝完了”。這一句使用了異化的方式進行翻譯,因為在我國很少會食用火雞,在以往翻譯中則會將其翻譯成鵝,但是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逐漸加深,幼兒對于火雞的形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歸化翻譯反而會顯得多此一舉,直接將其翻譯為火雞更能體現(xiàn)出其真實的含義,也能夠豐富幼兒世界的多樣性,避免局限幼兒的思維。
五、結論
在實際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將異化與歸化方式結合在一起使用,通過結合利用,可以在保證趣味性的基礎上,保留內容原本的特色,在淺化理解的基礎上,開拓了兒童的視野,具有多重好處。前人在研究中并沒有具體提出異化與歸化結合使用的作用,也沒有下定結論這兩種方式是否能夠結合使用,本文在這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突破。但因為研究的深度不足,所以并沒有確定具體結合使用的方式,還需要針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Feldmann Theresia.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 Current Topic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Libri et liberi : ?asopis za istra?ivanje dje?je knji?evnosti i kulture, 2017.
[2]Hussein Ali Habtoor,Abrar Abdullah Al-Qahtani. English Cultural Expression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sed in Rendering Narnia Chronicles into Arabic[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8,8(8).
[3]Jacqueline Legacy, Jessica Reider, Cristina Crivello, et al. Dog or chien? Translation equivalents in the receptive and expressive vocabularies of young French–English bilinguals[J].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016,44(4).
[4]Katarzyna Biernacka-Licznar,Natalia Paprocka. Children's Books in Translation: An Ethnographic Case-Study of Polish Lilliputian Publishers' Strategies[J].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2016,9(2).
[5]Mehdi Asghari,Bahloul Salmani. Cultural-context Adaptation in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Short Stories from English to Persian[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6,6(5).
[6]Naroa Zubillaga Gomez. (In)direct offense. A comparison of direct and indirect translations of German offensive language into Basque[J]. Perspectives, 2016,24(3).
[7]Reinbert Tabbert.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s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y, 2002(2).
[8]Virginia Kwok. Faithfulness in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Babel[J].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la traducti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2016,62(2).
[9]Wenjia Zhou,Yuying Li.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ipulation 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Ren Rongrong'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Charlotte's Web[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9,9(6).
[10]Xu,Jiang. Translatability or untranslatability: Perspectives in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Jabberwocky[J]. 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2018,5(3).
[11]Yaxi LI,Yushan ZHAO. The Appeal of Foreground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J].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19,15(11).
[12]Ying Liu. On Zhou Zuoren's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J].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2017,3(5).
[13]李廣踐.顯性翻譯和隱性翻譯在我國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應用——以戴乃迭譯《寶葫蘆的秘密》為例[J].湘南學院學報,2020,41(03):69-75.
[14]李陽,李艾蒙,陳林.兒童文學翻譯的創(chuàng)譯研究——以《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1(10):41-44+50.
[15]凌逸文.功能對等理論下《愛麗絲夢游仙境1》字幕翻譯的評析[J].戲劇之家,2019,10(34):61-63.
[16]馬葉彤.兒童文學作品特點及翻譯策略——以《愛麗絲漫游奇境》為例[J].泰山學院學報,2019,41(02):135-139.
[17]任麗潔,張軍.淺析兒童文學翻譯策略——以《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兩個中文譯本為例[J].英語廣場,2020,10(17):27-29.
[18]王素雅,李忠霞.兒童文學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愛麗絲奇境歷險記》為例[J].海外英語,2018,14(24):59-61.
[19]伍翠,劉小蓉.跨文化交際視域下文學翻譯譯者主體性意識——以愛麗絲·門羅《男孩和女孩》中譯本為例[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0,41(04):86-90.
[20]應承霏.近30年國外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