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敏
糖尿病患者需要終生堅持用藥控制血糖。但是藥三分毒,口服降糖藥也不例外。因此,口服降糖藥也要警惕產(chǎn)生副作用。
常用的口服降糖藥分為5類,即磺脲類、雙胍類、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和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這5類降糖藥的作用機理不同,臨床應(yīng)用有所差別,其不良反應(yīng)也不盡相同?,F(xiàn)簡介如下。
磺脲類降糖藥第二代磺脲類降糖藥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藥物,占大多數(shù)醫(yī)院降糖藥處方量的第一位。常用藥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磺脲類降糖藥可促使胰島素釋放,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因而能夠有效降低血糖,被列為一線降糖藥。該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yīng)一是引起體重增加,因而特別適合用于偏瘦的糖尿病人;偏胖的糖尿病人在用磺脲類降糖藥期間要注意加強飲食與運動療法,以免體重增加過多。二是易引起低血糖反應(yīng)。一般以格列本脲所致的低血糖反應(yīng)最為突出且危害較大。因此,老年糖尿病人應(yīng)慎用格列本脲,最好換用其他降糖藥物。
雙胍類降糖藥臨床以二甲雙胍最為常用。雙胍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肝糖元異生,減少葡萄糖來源,同時增強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釋放,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利于降低血糖。雙胍類降糖藥不會增加體重,特別適合用于偏胖的糖尿病人。與磺脲類降糖藥合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使降糖作用明顯增強。二甲雙胍的主要不良反應(yīng)是胃腸道反應(yīng),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腹痛、腹瀉、口中有金屬味等。為了預(yù)防及減輕腸道反應(yīng),最好是在進餐之前或在餐后服用該藥。另外,長期服用二甲雙胍還會引起易疲倦及體重減輕等臨床表現(xiàn)。有胃腸道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的老年糖尿病人最好不用該藥。
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包括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競爭性抑制位于小腸的各種a-葡萄糖苷酶,使攝入的淀粉類食物分解為葡萄糖的速度減慢,從而減緩腸道內(nèi)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長期使用后也可降低空腹血糖,估計與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關(guān)。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不良反應(yīng)與雙胍類降糖藥相似,也是以胃腸道反應(yīng)多見。為預(yù)防及減輕腸道反應(yīng),最好在進第一口飯時同時服用。
噻唑烷二酮類又被稱為胰島素增敏劑,包括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能增強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從而達到對血糖的長期控制。但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很少單獨使用,通常是與磺脲類降糖藥合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該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yīng)是肝功能異常、水腫、體重增加和輕/中度貧血等。另外,該類藥物還有引起液體潴留的可能,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人應(yīng)慎用該類藥物。另外,長期服用該類藥物期間要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用藥的最初一年中每2個月就要復(fù)查1次肝功能,以后可以每半年復(fù)查1次。
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性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特點,可特異性地促進早相胰島素分泌,使胰島素分泌峰值與餐后血糖升高的峰值更加協(xié)調(diào),降低餐后血糖,并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繼而使空腹血糖也得到控制。該類藥物與二甲雙胍合用,特別適合用于新診斷的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該類藥物臨床安全性較高,極少引起嚴重的低血糖,對肝腎功能的影響也較小。主要不良反應(yīng)為胃腸道反應(yīng),偶爾可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但比較輕微,對癥處理即可很快緩解。隨著繼續(xù)用藥,其胃腸道反應(yīng)可逐漸減輕至不再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