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本萍
摘要:直觀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價值突出,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地理學科思維,強化學生的直觀記憶能力訓練,幫助突破抽象知識理解的難點。直觀教學法是多樣化的,情景引導、實物展示、地圖教學等都能夠提升教學過程的直觀性,比較符合初中生的思維特征,利于提升知識教學效率。下文主要分析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直觀教學法的策略,旨在推進初中地理學科教學目標落實與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關鍵詞:初中地理;直觀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初中課程體系中地理學科占據重要地位,在豐富學生的物理知識儲備、養(yǎng)成學生物理思維、提高學生物理知識應用能力方面都發(fā)揮著顯著作用。地理學科知識具有抽象性特點,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循循序漸進地提供教學指導,構建地理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脫離傳統(tǒng)教學模式束縛,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以生為本構建有效的地理課堂。當前階段初中地理課堂中直觀教學法的應用質量還不高,我們需要充分引入直觀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突破地理知識學習的重難點。
1.應用實物開展直觀教學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和實踐是構建直觀教學模式的基本方法,地理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需要學生具備直觀感知能力,因此,我們在組織初中地理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考慮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參與生活實踐,當然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這也是我們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地理教學模式作出的重要改革與創(chuàng)新[1]。
我在組織地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結合教材內容,將學生帶出課堂,帶到生活中,促使學生在實地觀察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產生直觀的認知,借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實地觀察活動,諸如到河流邊觀察、到植物園觀察、到博物館觀察等。在這樣的實地觀察中,學生的知識儲備得以豐富,其也會意識到地理與生活的關系,為其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2]。以《數(shù)以萬計的河流》這一內容教學為例,為了加深學生對河流的認知,加深其對河流水文特征的理解,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則,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河流地區(qū)進行實地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哪一部分是河床、河流的流向等,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的引導下,學生自然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自主地聯(lián)想到地理事物,探究地理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提高其地理學習水平。
2.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情境
基于地理教學知識的抽象性特點,初中地理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將學生熟悉的問題和場景融入到教學活動中,降低初中地理知識的理解難度[2]。例如,在講《海陸的變遷》這節(jié)課程的時候,就可以組織學生看看有關汶川大地震、雅安地震、九寨溝地震的影像資料,學生除了深入感悟到自然災害的危害性,還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為什么會發(fā)生大地震,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給學生普及一下自我保護的知識點,比如:如果一旦遇到地震,我們大家應該怎樣做等等。通過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化素材,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3.應用地圖強化讀圖析圖教學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地理插圖和地理圖片,主要是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鑒于此,需要教師在實際的地理教學活動中,有效應用教材中存在的插圖以及圖像,把學生的知識學習活動和這些圖片合理融合起來,在提出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有效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地圖,獲得經驗,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地理思考能力養(yǎng)成,為學生后續(xù)深入的學習活動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徹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紙上談兵”的缺陷。比如,在《地球和地球儀》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教學中,我們第一步需要引導學生分析地球的形狀、大小,認識地球儀,合理識別緯線、赤道、經線與本初子午線,掌握到經線、緯線的特征,學習使用經緯網明確地球上某點位置的方式。第二步,提出問題:“同學們,是不是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但是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我們現(xiàn)在居住在地球上,難以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在古代,人們對地球的大小、形狀還是難解之謎呢?”……,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地理思維。
4.實驗教學突出直觀性
地理是一門極具實踐性的學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開展地理實驗是地理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在組織初中地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將抽象的地理知識以直觀的地理實驗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4]。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水土流失這一原理的理解,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較為簡單的實驗活動。在課前我向學生提供木板、草皮、水盆等實驗器材。然后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我引導學生將木板傾斜為一定的角度,按照要求對覆蓋木板的土質進行了更換,并灑上水。在直觀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會自主地總結出一部分與水土流失原理有關的內容,在學生已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我再進行補充說明。采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探究到解決水土流失的方法,為其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綜上,直觀教學法比較符合初中生的思維特點,尤其是在地理學科教學指導中,學科知識抽象性特點突出,很多學生反應學習難度比較大,為了順利化解教學重難點,我們可以嘗試引入直觀教學法。結合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我們其實可以嘗試構建生動的教學情景、利用地圖、實物展示、組織實驗,這些教學活動組織方式都可以帶給學生直觀體驗。上文主要論述了初中地理教學中直觀教學法的應用路徑,希望研究內容具備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友蘭.淺談初中地理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1(14):92-93.
[2]王靜.淺談初中地理教學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4,21(7):162-162.
[3]白云.以圖導學的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2015,23(04):120-121.
[4]譚珊.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方法探析[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20(0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