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對于計算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為培養(yǎng)社會所需專業(yè)人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目前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仍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而傳統(tǒng)的教學不能夠適應計算機應用發(fā)展的時代,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也就出現(xiàn)了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問題,通過對多方面論述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方向,為一些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33-0145-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0SID):
網絡時代的到來,計算機被普及,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它的存在,對于計算機的學習及運用也被許多高校列為專業(yè)課程,成為許多大學生爭相學習的專業(yè)。計算機專業(yè)的課程成為高校中重要的一門專業(yè),在高校中,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主要包括了計算機的應用、計算機的程序設置、網絡運用以及計算機的維修能專業(yè)課程。計算機之所以被各大高校如此重視,是因為計算機對于人們越來越重要。隨著智能化的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具多樣化,適用于社會各個部分,因此應該加以深入探究。但是目前,高校中計算機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高校大學生在計算機的應用于程序設置部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別是剛剛進人大學生活的學生們,之前的課程繁重,難以經常利用計算機進行專業(yè)技能的學習,步人大學后才深入計算機應用;一部分學生甚至還難以利用計算機進行基本軟件的使用,只是會簡單的游戲以及文字編輯。因此,加強高校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應用及其重要。在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中,由于在計算機領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關注,這就使學生在計算機的學習上提供了幫助,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加倍的學習效果。不難發(fā)展,高校大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技能的掌握以及基礎知識的學習帶著渴望的心態(tài),他們渴求計算機的學習;與此同時,計算機在社會當中的應用范圍甚廣,我國各個領域均離不開計算機的使用,任何一個企業(yè)都需要計算機作為核心辦公軟件。因此,對于計算機的研究應該報以不斷鉆研的態(tài)度。高校中計算機的基礎課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更難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必須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計算機教育方法以及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模式,才能夠促進高校大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掌握。
在高校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計算機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重要部分,時代不斷變化,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的學習也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創(chuàng)新。高校首先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將教學內容加以革新,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fā)展。
1 教學思想的改革
隨著社會發(fā)展對于計算機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中的公共基礎課程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發(fā)展對于計算機的需求,大學生想要掌握計算機更多技術需要高校在課程上進行調整,加大課程內容,滿足社會所需。目前高校的師資隊伍相對成熟,也相對形成了一個成熟的教學模式,但是在計算機的應用方面,還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求。計算機專業(yè)技能掌握不夠完善就會給學生在畢業(yè)后帶來工作上的不足,使學生難以應對工作中計算機應用的工作。因此高校計算機課程的革新以及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以及迫在眉睫,高校應該以學生為核心,圍繞學生制定出學生實踐中所需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
為了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能與應用,高校應該加強計算機專業(yè)的管理,將計算機的重要性普及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計算機重要作用;同時,加深學生對計算機專業(yè)的理解,加強學生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夠讓學生了解社會變化之時掌握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計算機應用技能。隨著社會的不斷革新,利用自己掌握的對于社會對計算機應用的了解,隨時進行自我創(chuàng)新。高校在計算及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地區(qū)、不同職業(yè)對于計算機的需求進行教育的革新,同時還要根據不同學生、不同專業(yè),進行計算機教育。
2 教學內容的改革
高校應該建立創(chuàng)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根據社會各個領域以及學生、學生專業(yè)的不同進行因材施教,展開教育內容的創(chuàng)新改革。
2.1 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與目的
高校教材中,在計算機公共基礎課專業(yè)的主要內容是關于計算機技術的掌握以及計算機的應用的內容,主要是結合社會發(fā)展的對于計算機專業(yè)的要求,不斷改革計算機教學內容的改革。利用+X結構體系,將計算機的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與計算機基礎知識相結合,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對于計算機專業(yè)的掌握,以便于在工作中良好的運用。
1)首先高校需要學生完全掌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的基礎知識,主要是關于硬件與軟件部分知識的掌握;其次是計算機各個程序的掌握,要求學生能夠利用程序進行設計;再有就是對于多媒體相關部分的運用以及互聯(lián)網網絡的掌握。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以上要素的基本概念,還要懂得如何加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與此同時高校需要了解社會發(fā)展的動態(tài),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2)高校中還需要求學生在熟知計算機相關概念后,了解計算機操作的中經常會用到的一些軟件的使用,能夠運用一些軟件進行設計或者編輯內容。
3)高校在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應用的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個人特點的不同,進行教學任務的發(fā)布。在計算機相關技能的掌握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要求學生。作為高校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了解,能夠清楚的了解計算機及時的應用范圍以及具有良好的計算機基礎技能的掌握。只有對計算機基礎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夠在數據庫的應用于軟件開發(fā)等課程中深入學習,為計算機的系統(tǒng)性的學習奠定基礎。
2.2 實踐性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
高校計算機課程主要的內容就是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在教師操作引導下自己動手操作,不斷通過實際操作進行鍛煉,以達到技能的熟練掌握。通過實踐還能夠讓學生充分掌握計算機相關軟件的應用。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學內容上,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是通過學生實際操作鍛煉計算機基礎技能的掌握;其次,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與主動實踐的能力,調動學生實踐操作的積極性,不斷加強計算機的學習。以下是筆者通過探討總結了幾點措施:
1)高校首先要建立雄厚的師資隊伍,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專業(yè)技能、與較高的綜合素質,充分意識到實踐對于計算機學習的重要意義。教師能力的提升,能夠加強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技能的掌握,同時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策略,善用實際操作教學,增加學生計算機上機課的訓練;同時能夠全面顧及每個不同的學生,了解學生優(yōu)勢、劣勢,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教師還應該具備對計算機信息化應用于社會發(fā)展之間的變化的洞察力,隨著社會對計算機的需求的變化,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做出相應的調整。
2)高校應該對開設的實驗課程加以重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課固然重要,但是計算機專業(yè)中實踐操作更為重要。在高校應該增設實踐課的課程節(jié)數,讓學生加以充分的實踐操作,在計算機上機課中得到鍛煉。
3)在計算機課程教材的編寫方面,應該以實訓教材為基礎,通過計算機引導術的運用,讓學生充分了解相關概念的同時,加強實踐操作訓練。
4)在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選修課程中,應該善用實踐操作,讓學生獨自完成課程設計;利用計算機進行作業(yè)時,將學生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運用。在設計相關程序時將自己所練習的相關實踐操作技能加以運用;充分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自身才能、興趣。最后高校還應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與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避免錯誤的出現(xiàn)。
3 教學方法的改革
高校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方面,首先應該注重以學生為核心,致力于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人才。在教學內容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1)首先,在計算機公共基礎理論課程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課前多預習,課后多訓練。經濟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該善用多媒體等工具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將基本操作進行展示,能夠使學生加深課程理解,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計算機學習的氛圍。
2)加強互聯(lián)網的運用,通過互聯(lián)網、多媒體進行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的理論課程中枯燥、乏味,實踐課程中只是在學生上機課中運用計算機進行的使用。在這一教學中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活動,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互聯(lián)網的使用,利用網絡教學方式,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通過網絡授課、網絡指導、網絡答疑,能夠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操作。網絡課程中,主要涵蓋的范圍包括虛擬的教學方式,也就是利用計算機進行在線講解,師生之間不必在同一個地點,這一點大大改善了學生的答疑問題,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同時,在一些選擇計算機學習的學生中,在學校學習的條件不允許的情況可以通過網絡課程進行學習,與教師在線交流,完全體現(xiàn)了時代的進步與計算機應用的廣泛性。
3)充分重視實踐操作。實踐操作是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夠得到鍛煉。高校應該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課程,引進先進的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場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操作環(huán)境。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才是計算機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首先,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講解的疑難點進行自主操作,能夠加深理解,充分認識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中的重點。其次,學生通過實踐能夠掌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及其應用的技巧,為日后工作提供經驗。同時,加強教師對于實踐操作的重視,在發(fā)布教學任務時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情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實踐操作的重要性。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中加強實踐操作,能夠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更具有專業(yè)性的計算機人才,也是為學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礎。
4 總結
綜上所述,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無論對于學生還是對于社會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應該加強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為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人才。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中,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應該加強實踐操作課程,引導學生善用實踐操作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訓練;其次,高校應該建立健全師資隊伍,為計算機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增加教師綜合素質;最后,以學生為基礎,以社會發(fā)展為根據,加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賈宗福,任向民.面向21世紀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1,22(5):105-107.
[3]任向民,賈宗福,基于網絡的教育教學的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25(2):110-113.
[通聯(lián)編輯:張薇]
作者簡介:尚梅芳(1978-),女,云南開遠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和網絡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