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瓦房店市中心醫(yī)院(116300)姜久強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AMI室性心律失?;颊?,根據(jù)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46~86歲,平均年齡(60.8±2.76)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45~85歲,平均年齡(61.15±2.59)歲。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符合AMI室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年齡45歲以上,患者及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治療7d前未服用其他治療藥物,對本次研究所使用藥物不過敏。排除標準:排除藥物過敏患者;排除肝腎功能異?;颊?;排除電解質紊亂患者;排除不配合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胺碘酮治療,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稀釋150mg胺碘酮注射液20ml,靜脈推注,然后持續(xù)靜脈泵入0.5~1.5mg/min。若心率失常情況控制不佳則需再次靜脈推注胺碘酮,間隔20min進行一次,若心率恢復正常則改為口服鹽酸胺碘酮片,每次200mg,每日3次,服用7d后改為每日2次,服用14d后改為每日1次,每次服用劑量不變,治療時間為1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門冬氨酸鉀鎂治療,胺碘酮用法和用量同對照組,將40ml門冬氨酸鉀鎂+250ml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每日靜脈滴注1次,治療時間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價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LVPS(局部電壓電位)、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水平、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療效評價標準如下,顯效:治療后LVPS和LVEF水平恢復正常,心律失常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治療后LVPS和LVEF水平得到明顯但未恢復正常范圍,心律失常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LVPS和LVEF水平改善不明顯,心律失常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定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X2檢驗,P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1%)優(yōu)于對照組(70.6%),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LVPS、LVEF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LVPS、LVEF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LVPS水平(87.52±5.04)%、LVEF水平(55.40±6.19)%,高于對照組(82.37±5.33)%、(51.50±6.27)%,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59%(7/34),其中皮疹3例,房室傳導阻滯1例,低血壓1例,肝腎功能異常2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4.71%(5/34),其中皮疹2例,低血壓2例,肝腎功能異常1例。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心律失常情況比較 觀察組心率失常發(fā)生率5.88%(2/34),其中室撲1例,室上速1例;對照組心率失常發(fā)生率23.53%(8/34),其中室撲4例,室上速1例,室顫3例。兩組患者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比較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相關研究證明[1],心室顫動是引發(fā)心臟猝死的主要因素。門冬氨酸鉀鎂是門冬氨酸鉀鹽和鎂鹽的混合物,在抑制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效果明顯。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LVPS、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律失常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相近,P>0.05。研究結果同李春杰具有一致性[2],但本次研究觀察指標更為全面,說服力更強。 總之,AMI室性心律失?;颊咴诎返馔委熁A上加用門冬氨酸鉀鎂后可顯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