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新 馬艷芳
摘? 要:2020年高考化學試題(山東卷)以五種情境素材(日常生活情境、生產(chǎn)環(huán)保情境、學術探索情境、實驗探究情境、化學史料情境)為載體,實現(xiàn)對關鍵能力(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考查,進而落實化學五大核心素養(yǎng)(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關鍵詞:情境素材;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
在化學學科中體現(xiàn)高考評價體系的核心理念,使“一核四層四翼”在化學試題中落實,關鍵在于以情境素材為載體,實現(xiàn)對關鍵能力的考查,進而落實化學核心素養(yǎng),最終達成立德樹人等核心價值的目的。
2020年是山東省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后第一年,化學試題(山東卷)也由過去的理綜模式轉化為單科考查模式。試題在國家考試中心指導下由山東省招生考試院自主命制?;瘜W試題(山東卷)重視情境素材,考查關鍵能力,落實核心素養(yǎng)。
1? 重視情境素材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學建議與評價”中明確指出“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是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平臺,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真實的表現(xiàn)機會”[1]。通過具體的情境素材,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提升化學核心素養(yǎng),增強生態(tài)文明意識。高中化學考試中經(jīng)常創(chuàng)設的情境大約分為五類:日常生活情境、生產(chǎn)環(huán)保情境、學術探索情境、實驗探究情境和化學史料情境[2]。化學試題山東卷在高考命題體系指導下,強化情境類命題趨勢,體現(xiàn)學科學科特點,主要體現(xiàn)了四類情境。
1.1?? 日常生活情境
化學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生活問題的情境再現(xiàn)中測量化學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養(yǎng)水平,是未來化學學科考試內容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向。如第2題設計谷物發(fā)酵釀造食醋;小蘇打用作食品膨松劑;含氯消毒劑用于環(huán)境消毒;大氣中NO2參與酸雨形成。該題四個選項均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要求考生掌握化學原理方面的知識,并能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闡釋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鉆研化學的興趣。
1.2? 生產(chǎn)環(huán)保情境
化學是社會生產(chǎn)知識的重要內容,可以從物質來源的方式或者工業(yè)過程設計環(huán)境情境。山東卷中很多題型涉及到生產(chǎn)環(huán)保情境。第6題從中草藥中提取的 calebin A可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癥,從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入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涉及化學知識情境;第9題以菱鎂礦(主要成分為MgCO3,含少量SiO2,F(xiàn)e2O3和A12O3)為原料制備高純鎂砂的工藝流程中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有NH3、NH4Cl,從工業(yè)流程設計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體現(xiàn)資源利用;第10題微生物脫鹽電池是一種高效、經(jīng)濟的能源裝置,利用微生物處理有機廢水獲得電能,同時可實現(xiàn)海水淡化,通過改進化學工藝實現(xiàn)廢水利用和毒害物質處理,體現(xiàn)了綠色環(huán)保的意識。
1.3? 學術探索情境
化學學科是一門有著深厚積淀的基礎性學科。今日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對過去化學探索的積累上。高中化學探索情境大約分三類即最新合成方法、新穎功能物質和新型催化技術。第17題提到CdSnAs2是一種高遷移率的新型熱電材料,開拓學生的學科視野,錘煉學生的學術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4? 實驗探究情境
實驗能力是化學學科需要掌握的最具特色的學科能力。在實驗中尋求思維創(chuàng)新和能力提升,成為化學學科關鍵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內容。第20題某同學利用Cl2氧化K2MnO4制備KMnO4;某FeC2O4﹒2H2O樣品中可能含有的雜質為Fe2(C2O4)3、H2C2O4﹒2H2O,采用KMnO4滴定法測定該樣品的組成;第5題利用裝置進行相關實驗中,考查了碳酸氫鈉受熱分解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制備溴苯并驗證有HBr產(chǎn)生,用裝置制備無水MgCl2,用裝置在鐵上鍍銅。通過實驗情境構建,考查學生化學知識積累和實踐能力。
1.5? 化學史料情境
化學學科探索歷史值得重視。了解過去的研究過程,可以打下堅實的研究基礎,激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開拓當前研究的思路。對于考試而言,對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真實的再現(xiàn)是一條有效的途徑。第19題合成吲哚-2-酮類藥物的一種中間體,吲哚-2-酮類吲化合物從1841年提取出來并確定結構,吲哚二酮的化學性質和用途逐漸被人們所認知。因該類物質在染料、抗生素、抗癌類藥物中有著廣泛的用途,近幾年合成含有這類骨架的化合物也越來越受到有機合成化學家們的重視。利用這些真實的研究過程和成果可以考查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促進學生獨立進行思考,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 考查關鍵能力
我們從知識認知加工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知識輸入)、思考能力(知識加工)和表達能力(知識輸出)三種[4]。這三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共同性、關鍵性特征。
2.1閱讀能力
21世紀對閱讀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專家提出:不會閱讀的學生就是潛在的差生的觀點。閱讀不僅僅是看書,看并領會其內容才是閱讀,領會意味著把看到的化學信息、材料等納入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中去,并能連成一體。第16題用軟錳礦(主要成分為MnO2,含少量Fe3O4、Al2O3)和BaS制備高純MnCO3的工藝流程圖和幾種氫氧化物的Ksp內容非常多,該題雖然在遵循化工生產(chǎn)真實流程的同時,對工藝流程的環(huán)節(jié)與條件進行了簡化處理,在確??茖W的基礎上通過最簡潔的呈現(xiàn)方式進行表達,但是跟歷年全國卷工業(yè)流程題比較信息量更大,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非常高,閱讀能力不強的學生很容易造成思維混淆。第17題(4)是物質結構與性質中對晶體結構的考查,該題不僅僅有文字描述、表格信息、還有晶胞結構圖,對學生來說必須將所有信息整合提取有用信息,對學生閱讀能力要求也非常高。
2.2思考能力
杜威在《我們如何思考》中提到:“人們用心搜尋證據(jù),確信證據(jù)充足,才形成信念,這一思維的過程就叫思考、思索?!?sup>[5]現(xiàn)在大部分教師都認同一個觀點:不會思考的學生是沒有潛力的學生。思考要有根據(jù)、有條理、有深度,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將有用信息、有用知識遷移應用。第19題是以吲哚?2?酮類藥物一種中間體的合成路線作為情境素材,題目在信息設計、問題設計和關鍵能力遞進考查等方面都進行了合理的規(guī)劃。信息Ⅰ、Ⅱ、Ⅲ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需要深入思考消化吸收才能迅速轉化運用到推斷化合物中。再看試題的問題設計,第(3)問考查官能團名稱、有機反應類型等,要求考生有效識別證據(jù)信息,對流程中涉及物質的結構、性質、有機反應過程等進行判斷與推測,最終獲得對整個流程的合理判斷,集中考查分析與推測能力和歸納與論證能力;第(4)問為基于新信息考查合成路線設計,該題的合成路線并不復雜,但是試題在考查結構對比和官能團轉化的同時,引導考生基于綠色設計思想進行合成路線的設計與評價,通過要求考生科學并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來實現(xiàn)對探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深度考查。
2.3表達能力
“所謂‘表達指的是,把自己內化了的知識以能夠傳遞給他人的形式來表現(xiàn)的過程,或是由于外化而得以表現(xiàn)的內容。”[6]
通過表達,我們判斷一個人情商高低,因此表達能力欠缺的學生是沒有影響力的學生。文字描述能力也是表達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學生語言組織是否流暢、條理、清晰等,都體現(xiàn)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試題中所有主觀題都是對表達能力的一種考查,尤其第16題,用軟錳礦和BaS制備高純MnCO3的流程中需要描述軟錳礦預先粉碎的目的以及S和Ba(OH)2的量不同結果不同的原因分析,都很好的考查了表達能力。
3? 落實核心素養(yǎng)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xiàn),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xiàn)了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形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瘜W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3]。
3.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從元素、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進而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學科觀念。第4題考查了通過鍵能比較C2H6與Si2H6穩(wěn)定性,共價晶體硬度比較;SiH4和CH4中C、Si的化合價比較來判斷兩者還原性強弱以及Si、C原子間形成π鍵的原因分析。試題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中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通過C、Si兩原子分析組成物質的穩(wěn)定性、硬度、還原性以及成鍵特點等,從微觀和宏觀相結合視角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3.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并遵循一定規(guī)律。第14題通過1,3-丁二烯與HBr發(fā)生分布加成反應,再結合反應進程中的能量變化圖以及在不同條件下加成產(chǎn)物的比例不同分析產(chǎn)物穩(wěn)定性、轉化率、反應速率變化以及反應速率增大程度。該題以核心素養(yǎng)中“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為測試宗旨,要求考生能夠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并伴有能量轉化,能夠分析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原因,能多角度、動態(tài)地分析化學反應。
3.3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
具有證據(jù)和模型意識,能基于證據(jù)和模型對反應原理進行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和根本原理。第13題采用惰性電極,以去離子水和氧氣為原料通過電解法制備雙氧水來考查電極反應式書寫、工作原理分析及簡單計算。該題重在考查“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要求考生在掌握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推斷,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jù)之間的邏輯關系。
3.4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fā),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爆F(xiàn)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第11題以四個基本實驗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證明酸性:碳酸>苯酚、除去堿式滴定管膠管內的氣泡、配制用于檢驗醛基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為測試宗旨,考查考生能否依據(jù)解決化學問題的需要,選擇常見的實驗儀器、裝置和試劑,并完成簡單物質制備、檢驗等實驗。
3.5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安全意識和嚴謹求學的科學態(tài)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深刻認識化學對人類生活的重大貢獻。第1題通過用冷水貯存白磷、用濃硫酸干燥二氧化硫、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蒸發(fā)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金屬鉀的燃燒幾個具體化學知識,促使考生深刻地感受到化學科學在促進科技發(fā)展和社會文明等方面的價值與貢獻。
2020年高考化學試題(山東卷)重視對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將對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考查巧妙地蘊含在貼近生活實際又具有思考價值的情景,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生活觀念、環(huán)保意識、學科情懷都得到了提升,既是一場思維的盛宴又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8-77.
[2]? 楊學為.高考評價體系解讀(202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0:70-79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5
[4]? 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4-33.
[5]? 約翰·杜威.我們如何思考[M].伍中優(yōu),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3.
[6]? 鐘啟泉.重視兒童的表達活動.基礎教育課程[J],2014(1):73-73.
作者簡介:陳景新,中學高級教師,濱州市優(yōu)秀教師,濱州市教學能手,濱州市名師工作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