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達
《過零丁洋》《南安軍》《別云間》是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下冊的三首古詩。在群文閱讀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將古詩的教學文本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在同一主題下進行群詩閱讀教學,旨在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提高學生古詩閱讀與賞析能力。本文將談談我在群詩教學方面的實踐。
一、提取信息,初讀定調(diào)
愛國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學生雖然從小到大也接受了各種各樣愛國主義教育,但是古代詩人畢竟離學生的距離較遠,如何拉近學生和古代詩人的距離,讓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國情懷,需要老師提供相關資料。當然,如果老師只提供資料,學生看一看,了解一下而已,就和教學單篇古詩沒有什么區(qū)別。因此,學生需要從老師提供的資料中,提取關鍵信息,結(jié)合老師的問題,進行比較、整合。
【教學片斷一】
(屏顯)文天祥:吉州廬陵人,南宋愛國詩人,抗元名臣,47歲去世。曾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依然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
夏完淳:明末著名詩人,抗清英雄。天資聰穎,5歲讀經(jīng)史,7歲能詩文,14歲隨父抗清,兵敗被俘,英勇就義,年僅17歲。
師:文天祥的相關經(jīng)歷側(cè)重他的哪段經(jīng)歷?
生:抗元經(jīng)歷,他失敗被俘后寧死不屈。
師:夏完淳的經(jīng)歷跟文天祥的一樣嗎?
生:和文天祥一樣,都是戰(zhàn)敗被俘后寧死不屈。
師:他們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生:最大的區(qū)別有兩點:一是抗戰(zhàn)時間不同:文天祥被俘時已抗元四年,夏完淳被俘時已抗清三年;二是去世時間不同:文天祥47歲去世,年齡較大,夏完淳17歲去世,英年早逝。
這個教學片斷中,通過學生對資料信息的把握,可以看出,學生已不僅僅是對資料的了解,而是初步學會了提取關鍵信息,通過比較,找到了文天祥和夏完淳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初步理解了他們的愛國情懷。
二、對比聯(lián)結(jié),思讀解情
對作者和背景的理解,只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兩位詩人的愛國情懷。如何深入地理解他們的愛國感情,還需要深入到字里行間去體會。但是,如果只是單純地品味語言、賞析詩句,就和單篇的古詩教學如出一轍。因此,我讓學生將三首詩放在一起進行閱讀,通過尋找三首詩的相同點,進而深入理解三首詩,體會他們的精神內(nèi)核。
【教學片斷二】
師:三首詩都寫了什么內(nèi)容?請找出來作簡要分析。
生1:三首詩都寫了他們“被俘”?!哆^零丁洋》中“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南安軍》中“歸鄉(xiāng)如此歸”,《別云間》中“今日又南冠”。最后一句中的“南冠”指俘虜,明顯寫出作者被俘。而前兩句被俘的意思都暗含在句子中。
生2:三首詩都寫了“山河”。《過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風飄絮”,《南安軍》中“山河千古在”,《別云間》中“無限山河淚”。
師: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說“山河破碎”,而在《南安軍》中說“山河千古在”,是否矛盾呢?
生3:不矛盾。這里的山河指江山、國家。“山河破碎”只是暫時的,而“山河千古在”后面的那一句“城郭一時非”,用“城郭”和“山河”對應,更強調(diào)了城池暫時換了主人,但國家仍一直在詩人心中,在人民心中。
師:夏完淳的“山河淚”又該如何理解呢?難道是山河在落淚嗎?
生4:不是山河落淚,而是人落淚。
師:是??!這里是寓情于景。我們有沒有學過類似的詩句呢?
生5: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是移情于景,表達作者的悲痛之情。
師:那么,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為什么要落淚呢?
生6:因為國家滅亡,還因為自己再也不能為國家出力了。
師:是??!杜甫的《蜀相》中有這么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未捷身先死,連后世英雄都為之落淚??!何況本人呢。這淚就是英雄淚??!
生7:三首詩還都寫了他們“死”?!哆^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南安軍》中“餓死真吾志”,《別云間》中“已知泉路近”?!叭贰本褪屈S泉路、陰間,意思就是死。
師:面對死亡,他們都是很坦然的。但是,如果能夠有尊嚴地活下去,他們會不會選擇活下去?
生8:我想他們會選擇活下去。
師:我們在九年級上冊學過一篇文章,講到生與死的抉擇,大家還記得嗎?
生8:《魚我所欲也》。
師:你能背一下關鍵句嗎?
生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師:所以,他們的選擇都是舍生取義,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三首詩可以說是“英雄絕唱”。
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提出了一個尋找共同點的問題:“三首詩都寫了什么內(nèi)容?”但是又沒有浮于表面,而是在尋找共同點的同時,通過相互比較,并進行相關詩句和文字的前后勾連,左右貫通,這不僅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挑戰(zhàn),也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詩人蘊含在詩句里的情感。
三、升華認識,聯(lián)讀通意
通過學習,學生理解了文天祥和夏完淳這兩位愛國詩人的愛國情感。但是,古詩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貫通古今,古為今用。如何讓學生在和平時期,去體會愛國情感,去踐行愛國主義思想呢?以下教學片斷讓學生感同身受。
【教學片斷三】
(出示資料)資料一:張定宇是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院長,這所醫(yī)院是這場全民抗“疫”之戰(zhàn)最早打響的地方。他在這場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的戰(zhàn)斗中,一直堅守崗位。而他自己,從2018年確診“漸凍癥”后,也在同這不可逆的疾病進行著頑強斗爭。
資料二:46歲的退伍軍人劉森波是一名“病毒樣本快遞員”。他從廣州來到武漢,并主動請纓承擔高風險任務——武漢雷神山醫(yī)院樣本物流收取和運送工作。
資料三:山東日照東港環(huán)衛(wèi)大爺,到派出所放下一個紙包就轉(zhuǎn)身離開。里邊是12000元錢,一張紙條寫著:“急轉(zhuǎn)武漢,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點心意,東港環(huán)衛(wèi)?!彼?8歲的袁兆文,每月工資600多塊。
師: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zhàn)爭中,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奮戰(zhàn)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他們義無反顧,令人感動。請閱讀以上資料,以“張定宇(劉森波、環(huán)衛(wèi)大爺或你知道的抗疫英雄),我想對您說”開頭,說一段話。
生1:張院長,雖然您重病在身,但是面對殘酷的疫情,您從未畏懼退縮,您是那樣全力以赴,嚴謹認真。向您致敬!
生2:劉伯伯,您是一位快遞員,但又不是一位普通的快遞員,因為您承擔著高風險任務,您恪盡職守的樣子,傳遞著溫暖的力量。
生3:環(huán)衛(wèi)大爺,12000元對于有些人來說也許算不了什么,但對于您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茫茫人海里,您并不顯眼,但災難面前,您的伸手援助,卻是雪中送炭。
……
師:同學們,“愛國”并不只是在廝殺的戰(zhàn)場上體現(xiàn),在災難面前,千千萬萬的普通人都用他們的行動表達了他們的愛國心??梢姡瑦蹏腕w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
這個教學片斷中,我結(jié)合防控疫情中涌現(xiàn)出的普通人的事跡,將“愛國”這個永恒的話題古今貫通,讓學生體會到愛國就體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總之,這個課例很好地把握了群文閱讀教學內(nèi)在的理念:一是在閱讀中學會閱讀,閱讀是“讀”會的,而非“教”會的。二是結(jié)構化閱讀,整合多篇文本中的信息,形成一個整體性的理解結(jié)構。三是集體建構,讓每一個學生把有差異的理解提供出來,大家在其中尋找共同的東西。通過比較,形成彼此的智慧,形成有效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