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廣菲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需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去學,在探索中去掌握知識、獲得數(shù)學技能和基本活動經(jīng)驗。
【關鍵詞】問題探究;數(shù)學活動;變式練習
一、背景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應除了要關注自己的教,更需要關注學生的學。要讓學生真正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需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去學,在探索中去掌握知識、獲得數(shù)學技能和基本活動經(jīng)驗。筆者想以此案例談談在這方面的一些嘗試。
二、案例描述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4節(jié)完全平方公式。
(一)探究活動
師:你會用一個數(shù)學式子表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嗎?
生1:因為正方形的邊長是a+b,所以它的面積可表示為(a+b)2。
生2:因為這個正方形是由4張紙片拼成的,4張紙片的面積分別為a2,2ab,b2,所以它的面積可表示為a2+2ab+b2。
生3:可以把圖形分成兩部分,拿拼圖示意說a(a+b)+b(a+b)。
生4:我也把圖形分成兩部分,拿拼圖示意說b(a+b)+a(a+b)。
師:大家能從不同角度表示這個圖形的面積,非常好!你們能用所學的知識把式子(a+b)2推導成a2+2ab+b2的形式嗎?并說說每一步依據(jù)?
生1:(a+b)2=(a+b)(a+b)=a(a+b)+b(a+b)=a2+ab+ab
+b2=a2+2ab+b2第一步根據(jù)乘方意義,第二步把其中一個(a+b)看成一個整體,依據(jù)單項式乘多項式的法則進行乘開,第三步仍然根據(jù)單項式乘多項式法則乘開,最后一步是合并同類項。
生2:我是把(a+b)2看成(a+b)(a+b)后,再用多項式乘多項式進行乘開。
師:在這里,一般地對于任意a、b,(a+b)2都可以變形為a2+2ab+b2,我們把這個式子(a+b)2=a2+2ab+b2稱為完全平方公式。你們能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a+4)2嗎?追問:式子(a-b)2能用這個公式計算嗎?
生1:可以,因為a-b可以看成a+(-b)。
生2:它可以看成兩個(a-b)相乘,再用多項式乘多項式法則進行乘開。
師:我們也把(a-b)2=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你們能根據(jù)公式的結構特點,用文字描述這個公式嗎?
反思一:數(shù)學概念、性質、定理、公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如果僅僅教師講、學生記,學生很難做到對數(shù)學算理的理解。所以筆者在教學中提供教具、模型等學習材料,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對具體的事物進行操作探究,使他們獲取新知識所需的具體經(jīng)驗,通過問題探究和自己的思維活動形成對概念的理解,這樣所獲得的知識才是清晰的、牢固的和全面的。
(二)利用公式計算
師:我們學習了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利用它進行相關的整式計算。
反思二:知識的鞏固階段,學生對所學知識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表象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實現(xiàn)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筆者一般采用:(1)鞏固練習;(2)變式練習;(3)逆反練習;(4)拓展性練習等方式。教學實踐表明,這不僅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形成一定的解題技巧,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本質的理解。
(三)思維拓展
師: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完成下面的填空:
反思三:以上的教學過程,是對完全平方公式的深化理解:(1)功能性:簡便計算;(2)圖形化: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3)整體化:滲透整體思想。以達到對公式的內涵、外延、功能性的全面認識。
(四)小結
師:今天學習了完全平方公式,想想我們是如何推導得到公式的?
生1:乘方的意義,多項式乘多項式的法則推導的。
生2:用拼圖方法,借助面積說明(a+b)2=a2+2ab+b2。
師:完全平方公式結構特點是什么?
生1:兩數(shù)和的平方,計算結果是三項式,有兩項是這兩個數(shù)的平方和,中間項是這兩數(shù)積的2倍。
師:在式子(a+b)(c+d)=ac+bc+ad+bd中,當a、b、c、d滿足什么關系時,由它可以得到完全平方公式。
生1:當a=c,b=d或者b=c,a=d時,這時可得到完全平方公式。
反思四:課堂總結很有學問,之前筆者常常是提出本課所學的知識點及注意點就完了,其實課堂總結既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回顧,也是對本節(jié)課所獲得的技能的回顧,更是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升華。
三、案例分析
筆者認為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變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模式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2)抓住學生這個年齡的好奇、愛動的心理特征,把以往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閱栴}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讓數(shù)學思維在學習中生長;(3)在教學中,不僅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重視學生對知識生成的理解,以及數(shù)學思想的理解;(4)通過反復的變式練習和追問,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開放性思維和拓展思維的訓練;(5)重視小結。小結除了完成對知識點的歸納,更完成了對知識、技能和活動經(jīng)驗的深化理解。實踐表明一個好的課堂小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許碧月.淺談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數(shù)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02)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實驗學校,江蘇 南京 2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