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孫平平 馬強 李小燕 李正男
【摘要】觀賞果樹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其樹形優(yōu)美,花朵美麗芬芳,果實玲瓏甜美,具有極高的經(jīng)濟效益、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各城市非常注重栽培觀賞果樹,像桃樹、石榴樹、梨樹、橘樹等。全面做好觀賞果樹栽培工作,離不開高素質專業(yè)人才隊伍,因而,要注重推進新農科背景下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改革,通過實施理論實踐教學一體化模式綜合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以某高校為例分層淺談新農科背景下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改革方案,希望能為觀賞果樹栽培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新農科背景?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改革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許多高校就將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納入教學科目中,為國家培養(yǎng)大量高素質專業(yè)人才,有效推動了觀賞果樹栽培管理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當前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包括課時偏少,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單一等,本文將在簡述這三種問題的基礎上綜合探討解決對策,并系統(tǒng)分析如何建立合理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一、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結構來看,當前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中尚且存在三種問題:第一,課時偏少。據(jù)調查統(tǒng)計,大多數(shù)高校針對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設置了24個課時,雖然能將專業(yè)知識傳授給學生,卻時常因為課時偏少而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簡而言之,因為課時有限,所以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與技能也有限,沒有更多時間組織學生去觀光果園進行參觀和實訓。第二,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和上世紀課程內容相比,如今的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內容明顯更新不足,部分高校的課本教程尚未將觀賞果樹新品種與新工藝納入知識體系中,這樣必然無法滿足培養(yǎng)專業(yè)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第三,教學方法單一。目前,部分教師在開展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活動時所使用的方法較為單一,如習慣于采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法,割裂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銜接關系,重理論輕實踐。部分教師雖然也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和APP教學法,然而,長時間采用某一種教學法必然會影響學生的聽課興趣。此外,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不足,沒有和學生進行定期交流,不能準確了解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解能力和專業(yè)實踐操作能力。
二、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改革
(一)擴展課時
全面做好新農科背景下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工作,必須結合教學目標適當增加課時,對于從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平均每學期應設置適量的課時。一般來講,大一到大三應適當擴展課時,以便于向學生傳授更多知識與技能。大四的學生作為畢業(yè)生,適宜多加實訓,此時,應增加實訓課,組織學生去觀光果園進行頂崗實習,逐步實現(xiàn)將學生培養(yǎng)為專業(yè)人才的目標。
(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提升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質量,必須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及時更新知識體系,將果樹新品種、新工藝納入課程之中。與此同時,教師應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協(xié)同學生編制新課本教材,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另外,教師應注意細化教學內容,努力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和專業(yè)實踐技能。例如,在觀賞桃樹栽培管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協(xié)同學生分層設置“觀賞桃樹品種選擇”“觀賞桃樹生物學特性”“觀賞桃樹栽培技術”“觀賞桃樹整形修剪”“如何提高果品質量”“果實采摘”和“觀賞桃樹病蟲害防治工作”等教學模塊,同時,應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點模塊。舉例而言,“觀賞桃樹栽培技術”就屬于重點教學模塊,在該模塊教學中,教師應正確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組織學生參與觀賞桃樹栽培管理活動,告知學生:提高觀賞桃樹栽培技術,必須科學建園,做好定植工作和土肥水管理工作。桃樹喜光、耐旱、怕澇,園址應選在背風向陽,土質疏松,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塊,避免痛茬連作。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桃樹品種花粉少,且發(fā)育不良,需要配置授粉樹,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配置比例為(10~15)︰1。春秋兩季均能栽種觀賞桃樹,秋季栽的桃樹需要越冬保護。栽前要對苗木進行分級,修剪根系。如果有失水問題,應該把苗木的根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晝夜,使苗木吸足水。定植穴為1米,深80厘米;或栽前,挖寬、深各60厘米的定植溝,表土和心土分開放置,回填土時,要求先填20厘米的陽土,而后填20厘米的麥秸、玉米秸等,最上部用表土和粗肥混合填平,粗肥的施用量為3000~5000kg/畝。如果表土不夠,可以從行間取。定植時要求接芽朝向西北、接口與地表平。生產(chǎn)上多采用長方形栽植形式,南北行向,栽植密度視品種、砧木、土壤、地勢、管理水平而定,一般丘陵山地的株行距為(3~4)米×(4~5)米,平原地的株行距為(3~4)米×(5~6)米。桃源土壤項目包括秋耕、中耕、除草、間作等。桃園的施肥原則是重施有機肥,適時適量追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配合葉面噴肥。在灌溉與排水過程中,桃樹要求適宜的田間持水量為20%到40%,根據(jù)桃樹一年中各物候期對水分的要求,灌水的關鍵時期是萌芽前、花后、硬核期和上凍前灌封凍水。如果教師能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上述理論知識,并將知識應用于觀賞桃樹栽培管理工作中,必然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材內容實用價值。
(二)完善教學方法
提升新農科背景下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的良好發(fā)展,教師應立足于教學目標,認真研究教學大綱,順應觀賞果樹栽培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在繼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促進理論教學與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采用互動教學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聆聽學生的建議,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根據(jù)學生的見解改善教學方案與教材內容。與此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當代先進的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微課堂與線上課堂,將重點知識在最多時間內傳授給學生,確保學生能正確理解所學內容。某高校教師在開展觀賞石榴樹栽培管理技術課程的過程中,采用了基于手機易班App的交互式系統(tǒng),通過充分發(fā)揮智能手機的優(yōu)勢,將大量的相關圖片與動畫視頻發(fā)送給學生,不僅能有效幫助學生解答疑惑,提升學習效果,而且可以拓展課時間和教學空間,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學習專業(yè)課程。此外,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到當?shù)赜^賞果樹觀光園參加頂崗實習活動,引導學生不斷積累知識與經(jīng)驗,全面提升實踐管理技能。
三、建立合理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不僅可以更為準確、客觀、全面地反映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教學成果,還能輔助教師了解每一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準確認知自身的學習狀況,彌補知識與技能缺陷。以前傳統(tǒng)課程考核模式大多采用撰寫課程論文這一形式,學生不僅要書寫紙質版課程論文紙,而且需要提交電子版論述,反復這樣操作,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枯燥感。此外,在信息時代,學生在寫論文時不免會參考網(wǎng)上的資料,甚至直接復制粘貼,進而導致論文重復率偏高。對此,則需要改革課程考核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細化評價指標與內容,在考核評分中,運用“5+3+2”(期末考試、參與式教學成績和平時成績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在考核比例中,期末閉卷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參與式教學成績(線上測試、制作課件講解/問題討論)占30%,平時成績(包括考勤、課堂互動積極性與聽課態(tài)度認真與否)占20%。在啟用這個考核模式的過程中成功引入?yún)⑴c式教學環(huán)節(jié),轉變了學生的角色,可以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線上活動和課堂教學,認真聽課,不斷提高知識水平與專業(yè)技能。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做好新農科背景下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工作,必須結合教學目標適當增加課時,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及時更新知識體系。首先,教師應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協(xié)同學生編制新課本教材,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其次,教師應立足于教學目標,認真研究教學大綱,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另外,應著手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以提升課程考核工作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類延旭.“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是高校必須牢牢把握的根本問題[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5) :1.
[2]唐景莉.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述評[J].中國高等教育,2018,(Z2) :11.
[3]鐘宇,張健,馮茂松.“園林植物組織培養(yǎng)與快繁技術”課程構建及教學初探[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6,(2) :44.
[4]王華,黃佳欽,張銘.園藝專業(yè)“雙創(chuàng)”型人才培養(yǎng)實踐教學考核體系探討:以安徽農業(yè)大學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31) :368.
資助項目:內蒙古農業(yè)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金項目(NDYB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