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階段一項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高考英語學科中占最大比重,因而在整體教學中占據(jù)重中之重的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開展過程中應當思考通過怎樣的方式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優(yōu)化教學課堂結構,優(yōu)化教學手段與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效果。
【關鍵詞】高中英語 ; 英語閱讀;手段與方法
【作者簡介】陳玉鳳,廣州市南武中學。
新課標所倡導的教育應該是教師著眼于喚醒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教育;是著眼于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促進學生技能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需要把以“教師為主導地位”的知識教授性課堂轉變?yōu)橐浴皩W生為主體學習者” 的探究性課堂,要完成這樣革命性的轉變,需要教師不斷地對課堂進行各種嘗試,引領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教師對日常教學進行記錄,反思與研究,從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師經(jīng)過自己長期的摸索、聆聽同行的公開課,專家的講座、寫教學反思等方式, 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課堂有效模式。但是不管是何種模式,何種課堂,有應該體現(xiàn)“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英語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教師教授的每節(jié)課都應該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教師教會學生獲取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知識是學生“學習”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知識,一個人無法思維; 反之,沒有思維,知識是空洞而無活力。這說明課堂教學應該由傳統(tǒng)式的知識教授性向思維培育性課堂轉變。
一、思維課堂的內(nèi)涵與意蘊
思維課堂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科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品質為目標的課堂。學生要形成有本學科專業(yè)的思維習慣與思維品質,教師需要把課堂的著力點放在關注學生思維表現(xiàn)、思維發(fā)展;教師通過一定的課堂載體,創(chuàng)設學科情境,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下形成思維品質與思維能力。思維性課堂以學生的視野,從學生的角度,結合教師的點撥去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學生們展示與板書、學生們評價與反饋,在這一系列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去吸引學生,激起學生的學習樂趣與動機,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學生的展示與表達、交流,強化學生思維訓練。這個教學活動設計的優(yōu)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探究的思維品質,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思維性課堂里,老師對學生并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lián)系是自由進行的,學生占據(jù)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脫離軌道,沒有脫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做到了有的放矢,松張有利,學生充分發(fā)揮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學生有了思考和表達的自由,像似“離”了老師,但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在思維心理、思維技能、思維品質都得到訓練與培養(yǎng),形成高階思維,最終學生也獲得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閱讀思維課堂的教學手段與過程
1.采用“以導促學”教學模式,作為學習動機的“誘發(fā)者”,教師在思維課堂中要創(chuàng)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生思維萌芽。思維課堂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它以思維為導向,依賴課堂而形成思維目標,又超越課堂,延伸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想要提高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應該注重對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并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在之后的閱讀探究中脫離對教師的依賴,自主獲取高效的閱讀體驗與效果。根據(jù)這樣的教學實施思路,教師可以采用“以導促學”的教學模式,展開深入探究,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預習的同時,布置一定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全面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以人教版的必修一教材的“Anne' s Best Friend”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前可以布置預習工作,設置一份預習案,根據(jù)學生的英語基礎,教師可以設置相關問題對學生思維加以引導,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這樣他們能更清晰地而又主動地去探究閱讀內(nèi)容,從而提升閱讀學習效果。針對這節(jié)閱讀課,教師可以設置這些問題: “Who is Anne' s Best Friend by reading the text?”“ why does the diary? become Anne' s best friend? ” “What happened to Anne' s family?” “ Do you agree that a best friend is someone to whom you can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and give your reasons.”。 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明確并理解閱讀內(nèi)容。這種方式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獨立思維,讓學生在閱讀內(nèi)容的自主探究過程中養(yǎng)成持續(xù)性的學習能力,并體驗快樂學習、快樂閱讀。
2.充分利用多媒體對高中英語閱讀的教學作用。高中英語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大部分需要學生自主學習,而教師教授的知識則占了其中較小的部分。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資源豐富,又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師應該將課本內(nèi)容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結合,成分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將教材內(nèi)容與之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考慮到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的好奇心的滿足,另外,教師所提的問題是否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程度,以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去解決問題為導向。
以人教版必修四教材Unit1 的“women of Achievement”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作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教學課件。在本課閱讀內(nèi)容涉及了偉大女性科學家Jane Goodall及醫(yī)學家林巧稚的偉大事跡。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多層面的相關資料拓展,讓學生閱讀更多有關他們的事跡,之后設計一些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讓學生在課件瀏覽中進行有效的分析與反思,全面性認知閱讀內(nèi)容。比如可設立問題:“What are the main deeds of these great women?”“What main contributions of these women and the significance to human society?” “What excellent spirits and qualities have you learn from these great women?” “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future as a model for these great women?”學生可以根據(jù)多媒體課件以及教學內(nèi)容中獲取閱讀認知,進而進行了總結概括,從多角度看到偉大女性的優(yōu)秀品質。通過多媒體教學的背景資料,學生可以更加理性生動地認知閱讀內(nèi)容,提升理解能力,獲得較為清晰的閱讀認知。
三、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實現(xiàn)小組“生生對話”
高中英語教學階段教師想要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獲取教學內(nèi)容的全面認知,這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自主探究方面,也體現(xiàn)在學生與他人的思維碰撞,開展高考的學習互動模式上,讓小組成員圍繞教學任務開展共同的探究,彼此之間各抒己見,表達觀點與想法。其他成員從另一個角度獲得對教學內(nèi)容的全面了解,深化閱讀能力,加強閱讀學習效果。
以必修二Unit4 教材“How 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Wildlife”這課為例,教師首先引導小組成員對教材內(nèi)容中的閱讀材料展開全面而細致的閱讀,同時針對學生閱讀過程提出相關的閱讀思維引導,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積極地從閱讀內(nèi)容提取相關信息,加強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可設立這樣的話題:“By reading this passage, 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are in danger?? What dangers do they encounter? ”“ What are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這些問題可以驅動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彼此的對話探討可以加強對這篇閱讀材料的理解,深化閱讀理解力。這為這節(jié)課的文化品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礎。老師可以設立話題:“Talk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se animals from danger from your own views combined with y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given passage.”“What actions should th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take to protect these animals?”。讓學生們針對這些問題開展充分的討論與表達,各組成員補充,從而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促成文化品格的形成。
通過這種小組合作自我探究的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在這一過程中充當臺前幕后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通過啟發(fā)、引導、點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動力,維持學生思維的動力,挖掘學生的潛力,形成主動思考意識、提出新的認知、生成新的知識與能力。學生在與同學小組合作探究、自我展示過程中,在老師的點撥下,師生實現(xiàn)平等對話。這種平等對話達到師生,生生“同頻共振” 的效果,實現(xiàn)思維共享共贏。
四、總結
總之,高中英語教師想要提升教學效果,需要創(chuàng)新并引入多種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大膽探索思維課堂有效手段與策略的研究,大力培養(yǎng)學生各項能力的生成,促進學生的快樂閱讀與體驗。
參考文獻:
[1]陳祥春.思維課堂的內(nèi)涵與策略[J].中國教師,2016(02):20.
[2]陳小梅.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6.
[3]丁彩霞.高中英語閱讀策略的有效性探究[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6.
[4]方煒.淺談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設疑的藝術[J].湖南教育:綜合版, 2005(22):42.
[5]金柱,林永希.試析打造思維課堂,加強“五模塊”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
[6]莊玉平.讓課堂充滿思維—課堂教學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2(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