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萍
“各花入各眼”——有人不喜歡的,自然也有很多人偏愛。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在書中的形象描寫得十分立體,絕對不僅是廣為傳唱的“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眉間微蹙”、不如寶姐姐善解人意、處世圓潤,甚至還有些“愛鬧騰”,“不懂禮數(shù)”……這一系列負面形象。“林黛玉是一個至真至純至美至善的女孩。有人說林黛玉不通人情世故。事實上林黛玉很成熟,對待世態(tài)人情非常敏感。
這些年來,讀紅樓的人不見多,說黛玉的卻不見少。
常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事情:看著一個個哭的梨花帶雨的姑娘,總有人要嘲諷上一句:“這人怎么和林黛玉一樣?!蔽宜紒硐肴]法理解,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林黛玉成了個貶義詞?那些動輒說人姑娘像黛玉的,真的看懂紅樓了嗎,真的看懂林黛玉了嗎?
每年教授《紅樓夢》節(jié)選篇目,或者和他人聊起《紅樓夢》時,發(fā)現(xiàn)這么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很多人對書中人物的喜歡或討厭都會隨著情節(jié)有些變化。剛開始讀紅樓的時候,喜歡黛玉,認為她博學(xué)多才,不喜歡寶釵的虛偽世故。后來再讀,又覺得寶釵知書達理,覺得黛玉整日哭哭啼啼、矯情。讀得越多越深入,又會覺得還是更喜歡黛玉,并且會越來越愛黛玉。
黛玉作為紅樓中極為重要的人物形象,她的一言一行,都由曹公精心設(shè)計,可她的人生觀卻與當時社會格格不入。曹公在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人物時,并未將她寫成一個單純的閨閣女子,她身上還帶著千古詩人的純澈高潔,帶著作者對浪漫主義,對美好生命,無限的熱情與愛,她是大觀園里最美的姑娘,她天真熱忱,溫柔嬌俏,也活潑狡黠,多愁善感,她是最美的年少時光,是曹公一生歲月里旖旎的舊夢,卻也是過往不可追憶。
那么,林黛玉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曹公又如何借她之口,訴說自己對年少時光的懷念和對浪漫的無限追求的呢?
要了解林黛玉,就得拋棄一些市面上流傳的偏見。所謂的“好使小性兒”、“敏感多疑”,這些,都是誤解。
黛玉不僅不是氣量狹小之人,相反還非常寬容,第二十六回末,黛玉夜訪寶玉,恰逢寶釵也在怡紅院中,晴雯心里煩悶不愿給她開門,便推說“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進人來!”引得黛玉誤以為寶玉同自己慪氣,不愿相見,傷心之下,又念起自己孤苦無依,才有了二十七回的葬花一事??删褪莻闹链耍瑢氂裢f明前后因果后,她也只是同寶玉說笑似的提起怡紅院的丫鬟該加以管束,毫無責怪的意思。
同樣還有,四十一回,櫳翠庵品茶,黛玉因品不出梅花上雪水泡的茶,被妙玉諷刺“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黛玉已經(jīng)是大觀園里極高潔雅致的女子,連她也被說成俗人,妙玉的孤高可見一斑??烧斪x者們以為,黛玉被妙玉這樣下面子定要生氣時,她卻念及妙玉本性怪癖,不愿與她計較。且結(jié)合后文七十六回,妙玉,黛玉,湘云三人對景聯(lián)詩一節(jié),私以為,妙玉和黛玉關(guān)系不會太差,甚至可能是相交的好友,且寶玉生辰收到妙玉的賀帖,不知如何回應(yīng),也是尋黛玉共同商討,若按這樣的解釋,那么妙玉的話就不該做諷刺解,或許是出于相熟好友的調(diào)侃。兩人要真是好友,以妙玉的性子,也是黛玉包容她多些,更可見黛玉溫和寬容了。
要說明黛玉的性情,書中的事例遠不止這些,還有湘云拿黛玉比戲子,襲人背后直言黛玉不如寶釵等,她皆沒往心里去,所以,多疑小性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既如此,那為什么寶黛二人又常有爭吵呢?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原文二十九回早已說明白了“原來寶玉自幼生成來的有一種下流癡病,況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那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我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都只用假意試探,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事”
寶黛二人日久生情,又因封建社會的大家族背景,難以將心思說明,故只好相互試探,便常有爭吵,而兩人也越吵越心意相通。再說戀愛中的女孩子,難免敏感些,加上寶玉是個姑娘堆里廝混大的,對姐姐妹妹絲毫不知避嫌,又有薛寶釵的金玉良緣之說,黛玉自然為將來擔憂。這些想法并非空言,原文三十二回后,寶黛相互剖白,表明心意,從此之后,兩人便再無口角。
否定了常見的認識誤區(qū),下面就該認真講一講黛玉其人。
若要在紅樓中找個姑娘做一生的朋友,黛玉無疑是最合適的,她心思單純,溫和熱情,又待人真誠。對寶玉自是不必說,元妃省親時要求姊妹兄弟現(xiàn)場作詩,寶玉寫不出,她便順手替人作了,賈政回府檢查功課,她也總是仿著寶玉的字跡,給寫完一半。
四十回,賈母兩宴大觀園,黛玉不小心說出了《牡丹亭》《西廂記》中的句子,其他人都未注意,只寶釵留了心,四十二回時,便由此事勸導(dǎo)黛玉,黛玉由此對她心懷感激,將自己以前的誤解悉數(shù)告知,兩人冰釋前嫌,成了大觀園里感情最好的姐妹,四十五回,黛玉病中逢寶釵前去探望,就將自己寄人籬下,無依無靠的苦全講與寶釵,后五十七回,黛玉甚至接將薛姨媽認作干媽,當寶釵為親姐姐。
不僅與小姐,黛玉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侍妾丫鬟們也極好,四十八回,香菱初入大觀園,想和姐妹們學(xué)寫詩,寶釵不肯教她,覺得那不是女孩家的正經(jīng)事,卻是黛玉熱心指點。寶玉打發(fā)丫鬟去給黛玉送東西,正趕上她給瀟湘館的下人分月錢,就順手抓一把給小丫鬟,更不要說貼身丫鬟紫鵑,冒險為她試探寶玉的真情。能得這樣的傾心相待,紫鵑本身的性格是一部分,更多的應(yīng)是還她付出的一片真情。
其次,紅樓中的黛玉更多時候是活潑嬌俏的。譬如十九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足有半章寫寶黛嬉笑打鬧,再如二十回“林黛玉俏語謔嬌音?”作者直接用上了“俏”“謔”等字,這都是形容小姑娘狡黠可愛的詞。再看黛玉的語言和動作:
話說史湘云說著笑著跑出來,怕黛玉趕上。寶玉在后忙說:“絆倒了!那里就趕上了?”黛玉趕到門前,被寶玉叉手在門框上攔住,笑道:“饒他這一遭兒罷。”黛玉拉著手說道:“我要饒了云兒,再不活著?!毕嬖埔妼氂駭r著門,料黛玉不能出來,便立住腳,笑道:“好姐姐,饒我這遭兒罷!”卻值寶釵來在湘云身背后,也笑道:“我勸你們兩個看寶兄弟面上,都撂開手罷。”黛玉道:“我不依。你們是一氣的,都來戲弄我?!睂氂駝竦溃骸傲T呦,誰敢戲弄你?你不打趣他,他就敢說你了?”
寥寥幾句,一個明朗可愛的少女形象便躍然紙上。
誰的生活會全是惆悵與悲傷呢?黛玉是快樂的,在作為烏托邦的大觀園,在姐妹們的簇擁中,她也活在春風里,活在陽光下。可她的快樂卻也是虛幻的,短暫的。
她非現(xiàn)實中人,她從詩中來,從夢中來,從童話中來,卻不能在塵世久留。
所以她有她的憂愁,對無所依托的身世,對飄搖未定的將來,對倉促流逝的青春。她的周圍,是現(xiàn)實的風刀霜劍。寄人籬下的生活,寶玉母親的態(tài)度,下人的議論…
在極度現(xiàn)實的世界里,浪漫是注定走向衰亡的??杉词姑鎸﹀e綜復(fù)雜的人事,無望的愛情,注定飄零的剎那芳華,就如那枝頭的落花,她悲傷,惆悵,哀嘆,但絕不屈服,也不迎合。她是驕傲的,不困于現(xiàn)實,不囿于世故。也就是擁有這樣心氣的她,才寫得出“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黛玉是固執(zhí)的浪漫主義者,而大觀園外的世界,卻是現(xiàn)實的絕境。她沒有別的選擇,便只能抱著自己所堅守的底線,與世界拼個玉石俱焚。
黛玉的結(jié)局歷來猜測頗多,至今也難有定論,后四十回的描寫與前文多有差異,如:黛玉道:“我在這里,情愿自己做個奴婢過活,自做自吃,也是愿意。只求老太太作主?!眴芜@一段就頗荒謬,黛玉侯門嫡出的千金小姐,如何自降身份,給人做奴婢,驕傲如黛玉,又怎會低聲下氣求人。不過若論結(jié)局,倒還是這一版勉強值得一觀,其余的,最好還是莫輕信。
說到最后,林黛玉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稍作總結(jié):她是嬌俏可愛的少女,是親切真誠的朋友,溫柔細致的愛人,更是清高孤傲的詩人,執(zhí)拗的浪漫主義者?;蛘撸腔?,是雪,是夢,是世間一切求不得和留不住,是最美的初見,或是久別重逢。
每個人的心里,都該住著一個林黛玉,那是未經(jīng)世俗沾染的,最本真的自我,亦是我們,理想中的將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