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彩鈴 孫遠剛
〔摘要〕采用問卷法,向遼寧省大連市內小學生在線發(fā)放兒童抑郁量表(CDI)及自編新冠疫情調查問卷,了解疫情期間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根據問卷結果,提出應對策略,預防小學生異常心理和行為的發(fā)生,為今后小學生危機干預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小學生;心理健康;干預方式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33-0024-03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在全國至世界各地迅速蔓延,一時間形勢十分嚴峻。這類重大危機事件的主要特點是突發(fā)性、不可預測性、危及生命。心理學領域把這類事件稱之為應激性創(chuàng)傷事件[1]。在面對這樣的事件時,人們內心的平衡被打破,可能出現(xiàn)認知、情緒和行為等的失衡,進而導致焦慮或抑郁[2]。 為了解在這一特殊時期,長期居家隔離、線上網絡授課、親子相處時間增多等給小學生心理帶來的影響,開展了此項問卷調查。
青少年時期是身心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比起中學生對情緒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小學生的心理內部穩(wěn)定性較差,情緒波動比較大,反應強烈、變化快,更容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此外,小學生的心理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出現(xiàn)問題需要及時干預。本研究意圖考察疫情期間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危機干預工作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通過網絡平臺邀請大連市的小學生自愿匿名參與問卷填寫,共收回1708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873份,女生835份。有效樣本中,一年級295份(17.27%),二年級283份(16.57%),三年級271份(15.87%),四年級280份(16.39%),五年級285份(16.69%),六年級294份(17.21%)。
(二)研究工具
1.兒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
兒童抑郁量表是Kovacs根據成人的貝克抑郁問卷( Becks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改編而成的,用于測量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郁情緒[3]。Kovacs于1992年再次修訂,它是西方出現(xiàn)最早并應用最廣的兒童抑郁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適用年齡為 7至17 歲[4]。該 量表共27道題,包括快感缺乏(Anhedonia)、負性情緒(Negative Mood)、負性自尊(Negative Self-Esteem)、效能低下(Ineffectiveness)和人際問題(Interpersonal Problem)5 個分量表。采用0、1、2計分,分別用“偶爾”“經?!薄翱偸恰眮肀硎景Y狀出現(xiàn)的頻率,總分54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水平越高。根據原量表常模,確定抑郁癥狀的劃界分為19分。評估時段為最近兩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2。
2.自編新冠疫情調查問卷
問卷包括人口學資料(性別和年齡)、對疫情的認知水平、居家期間的情緒狀態(tài)、上網課時的心理狀態(tài)、與父母的相處狀態(tài)等維度。
(三)數(shù)據處理
使用IBM 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小學生CDI得分情況
對1708名小學生CDI量表各條目得分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整體得分服從正態(tài)分布(K-S的p>0.05),量表的總分均值為10.35,標準差為6.38;其中男生均值為9.85±6.02,女生均值為10.86±6.74。詳見表1。
總體抑郁檢出率(量表得分>19)為7.38%,男生為6.88%,女生為7.90%。詳見表2。
(二)小學生新冠疫情調查問卷情況
對于疫情的認知。調查顯示,有62.31%的小學生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渠道了解關于疫情的消息,51.32%的小學生認為自己對疫情比較了解,39.86%的小學生認為自己對疫情非常了解。60.27%的小學生認為疫情對自己的生活影響一般,22.34%的小學生認為疫情對自己的生活影響非常大。整體來看,小學生對疫情的認知水平較高,隨著疫情逐漸進入常態(tài)化防控階段,受社會支持情況影響,人們對疫情的關注度普遍較高,小學生也逐漸關注與疫情相關的正面信息,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逐漸減少。
居家期間的情緒狀態(tài)方面。調查顯示,有73.28%的小學生表示自身情緒比較穩(wěn)定。進入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階段后,小學生逐漸習慣家人的陪伴,居家生活狀態(tài)趨于平穩(wěn)。雖然仍擔心延期開學及線上學習專注度不夠、學習效率較低等問題,但因為小學生相對中學生來說課業(yè)負擔較輕,能逐漸適應居家學習。
在線上網課的心理狀態(tài)調查顯示,有46.75%的小學生認為自己能夠適應網課學習,38.46%的小學生認為自己無法適應網課學習。沒有老師的監(jiān)督難以堅持、缺乏課堂互動無法及時解決問題及長時間面對電腦注意力易分散,是小學生在家上網課時普遍會遇到的問題。
與父母相處狀態(tài)的調查顯示,有18.33%的小學生認為與父母關系非常親密,42.78%的小學生認為與父母關系比較親密,37.67%的小學生認為和父母相處親密程度一般。大部分小學生居家期間親子關系良好,能與父母進行良好溝通;因親子相處時間驟然增多,也有部分家長和孩子無所適從,家庭矛盾頻發(fā),親子之間無法有效溝通。
三、應對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整體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學生的心理受到了一定沖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尤其在情緒管理、應對學習壓力及親子關系等方面問題尤為明顯。面對突發(fā)狀況時,個體出現(xiàn)一定的應激反應屬于正?,F(xiàn)象。家長、教師應該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采用科學的干預方式來引導小學生調適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
(一)開展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
受此次疫情影響,大部分小學生情緒上有波動,少部分出現(xiàn)了抑郁、焦慮等應激反應,學校教育工作者應該予以重視??梢圆捎脭⑹炉煼?、認知行為療法、理性情緒療法等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升情緒管理能力;開展正念訓練、呼吸放松訓練等,緩解小學生的心理壓力,消除消極情緒;鼓勵小學生多參加集體活動等,逐步培養(yǎng)他們善于求助、尋求支持的意識。
學校可以請專業(yè)心理咨詢師來校開展團體輔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因居家太久而疏遠的同伴友誼,在團體中尋求支持。向小學生們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包括熱線電話、QQ群、微信群等方式,借助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力量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
(二)加強家校合作,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學校和家庭雙方的參與都是必不可少的,家校合作共育機制已經得到諸多認可[5-6]。在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階段,更要落實家校合作。根據學校疫情防控方案,班主任需要通過家校通、電話、走訪等方式對小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進行統(tǒng)計和篩查,隨時報備異常情況,實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及時與班主任溝通。班主任要引導家長合理安排學生生活起居,引導學生勞逸結合,保持良好心態(tài)。
(三)加強媒介素養(yǎng)教育,提高小學生的信息判斷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 ,網絡媒介已成為中小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小學生群體作為網絡時代的“原住民”,更是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捷。長時間的居家線上學習阻斷了小學生的正常社交,使部分學生迷失在網絡社交中。學校可就此開展辯論賽之類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就網絡上的一些熱門話題進行討論,增進親子交流,糾正錯誤觀念,增強小學生對于網絡信息的判斷能力,進行健康的社會交往。
參考文獻
[1]張運紅,黃秋瑜.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小學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導刊,2020(7):51-56.
[2]羅鳴春.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xiàn)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3]俞大維,李旭.兒童抑郁量表(CDI)在中國兒童中的初步運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4):225-227.
[4]王君,張洪波,胡海利,等.兒童抑郁量表信度和效度評價[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7(9):1642-1645.
[5]趙旭東,錢銘怡,樊富珉.心理-社會干預系統(tǒng)在突發(fā)性事件中的意義和作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8):580-583,564.
[6]胡芳.我國中小學家校合作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1(2):23-26.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大連,116029)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