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用假話騙人,尋常事也;用真話騙人,反常事也。尋常事無可記,反常事可記之。
吾鄉(xiāng)周氏父子,聰明人也。聰明人不愿種田出大力,喜歡干一些出力少、賺錢快的事。周氏父子,父名文元,字金榜。子名武魁,字占鑣。他們家似乎世世代代都與農(nóng)民不一樣。如果說地道的農(nóng)民與土地是魚與水的關(guān)系,那么周氏父子與土地就是青蛙與水的關(guān)系。他們可以在水里待著,也可以跳到岸上甚至鉆到泥土中或是爬到樹上。
這些都是閑話,咱們書歸正傳。周氏父子所從事的工作,說好聽點叫經(jīng)紀人,說難聽點就是牲口販子,因為周氏父子只倒騰驢,因此大家都稱他們?yōu)轶H販子。他們的特長就是用一些手段把一頭老驢裝扮成一頭比較年輕的驢,然后賺一筆錢。
怎樣把一頭老驢裝扮成一頭看上去比較年輕的驢呢?具體做法是:將一把谷秸點燃,去燒燎老驢身上的死毛。這個分寸比較難把握,太近了會燙傷驢皮,太遠了又燒不出效果,所以這個活兒一般都是老周干。小周拤著一柄竹掃帚,待老周燎后刷之。刷時,驢似乎很享受。刷后,驢煥然一新,猶如穿上了一件光鮮的外套。處理完驢毛后就開始處理驢牙,這活兒較復(fù)雜。先用絲瓜瓤子沾著鹽末兒擦洗,驢越老牙越黃,擦洗后驢牙變白,會給買驢者留下好印象,驢也顯得年輕。接下來的工序最為復(fù)雜,那就是用錐子在驢牙上鉆剔出溝槽,因為老驢的牙齒經(jīng)過多年磨損,已經(jīng)磨平,這是判斷驢年齡最重要也最可靠的標志。在磨平的牙齒上剔出溝槽,這活兒也只能老周干,小周做助手。
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看牙的經(jīng)驗,知道鉆磨牙齒的滋味不好受。驢也一樣,所以小周要讓驢嘴分開,一直等到老爹把活兒干完。驢急了也是會咬人的,這活兒多少也有一些危險呢。最后,就是在牽驢上集前,用拌有酒糟的飼料喂它一飽,讓它微醺,興奮。你看這頭驢,毛眼兒新鮮,雙眼煥發(fā)光彩,哪像老驢?活脫脫就是一頭青年驢啊。
買驢人在扒開驢嘴看罷驢牙后,提出疑問:這驢牙似乎剛剛鉆過。這時,小周就說:大叔,您真說對了,今天早晨,我扒著驢嘴,俺爹用錐子鉆的!于是大家都哈哈一笑,不再懷疑。這就是用真話騙人的故事。
(摘自《上海文學(xué)》2020年第1期,劉玉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