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燕
(山西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太原030013)
將茶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當中,是我國傳統文化快速發(fā)展的原因,如何將茶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當中?本篇文章即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首先對茶文化的內容進行介紹,之后對當今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最后了解到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結合不足之處分析如何將茶文化融入到教學當中。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文化起源于中國,茶文化屬于我國傳統文化文明的核心內容,僅僅在《全唐詩》中,到現在被遺留下來的就有四百多首詩,例如“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溝。燈光翻出鼎,釵影倒沉偶”這些詩句,這些詩詞也奠定了我國茶文化的基礎。但是茶文化所包含的內涵是比較多的,并沒有哪一本書給茶文化有所限定。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茶文化所傳播的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yōu)秀精神,對大學生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茶葉也流傳到不同的國家當中,我國不同地區(qū)的茶文化也有著些許變化,不同地區(qū)因為自身歷史變化,也對茶文化有著不同的影響。例如我國傳統的茶文化就有引入道家的心靜的思想。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反映著我國歷史,也影響著我國人的思想,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我國傳統文化的發(fā)展,將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課程當中,從而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從不同地區(qū)茶文化的發(fā)展來看,不同地區(qū)的茶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會融合不同地區(qū)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例如,在文化交流過程中,茶文化被帶到英國,吸收了英國的思想與文化,也形成了一項屬于英國自己的茶文化。而茶文化的特點就是這樣,不同地區(qū)的茶文化有著不同的特點,它具有多樣性,也具有多元性,它會隨著所在地的不同,有著不同的改變。而從整體上來看,我國茶文化所含的內容比較多,茶文化也屬于我國傳統文化,他的存在也是為了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各大高校也應當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將茶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教學當中,給學生展示出我國傳統文化優(yōu)秀的地方,不僅可以讓我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素養(yǎng)。
對于大學英語這門學科來說,需要學習的內容比較多,在課堂上,老師在講解過程中,大多會涉及到一些專業(yè)知識,例如語法。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了讓課堂效率變得更高,在講解課文時,只會講述這門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學習重點,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并不為將茶文化融入到教學當中。但是也正是這種教學方式,太過于無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門學科并不感興趣,容易被其他外界因素影響,反而并不能夠更好的學習這門學科。老師在具體的課堂當中,將語法以及各學科的基礎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督促學生完成重難點學習的要求,但是學生在學習過后,也并沒有完全掌握住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也正是學生無法將自己學習的知識使用起來,老師也并沒有將專業(yè)知識與茶文化相聯系起來,這樣學習英語的效率不高,自然也就出現了一些問題。
也有部分老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文化重視起來,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時,有許多老師在講授時會講一些其他的傳統文化。這種方式也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但是,茶文化的發(fā)展歷史比較長久,其所蘊含著許多的優(yōu)秀的傳統知識,將茶文化融合到大學英語這門學科,使教學內容能夠更加豐富,所以老師也應該重視起來。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理論教學,也要重視學生的實踐。順應課改內容,老師在教授學生過程中,也應當重視學生的實踐,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能力,在素質教育之下,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所以老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性,不能只是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要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而現在大多數大學英語這門學科在教授過程中,老師并不會重視茶文化的實踐,因為大多數老師會覺得這并不是自己需要教授的內容,而這種教學方式也會對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有著一定的影響。
對于英語這門學科而言,由于它本身的基礎理論知識比較豐富,所以在改革過程中并不會完全改變其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以往的那些板書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并不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所以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的學習并不積極,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些教學模式不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是因為大學期間的英語老師大多都是一些資歷比較豐富的老師,而這些老師并不會隨著課改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老師并不會接受新興事物,不會將新興事物融入到自己的課堂當中,這樣也不利于新興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當中,也導致英語課堂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這樣英語課堂不參與文化的融合,也不利于英語文化教學的有效開展,學校不重視教師自身的提升,也就導致老師的教學水平一直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效率就不高。老師的教學水平仍然保持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這也就導致無法在大學階段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英語課堂當中。
首先,對于我國茶文化而言,其歷史文化比較悠久,所包含的傳統文化知識比較豐富,所以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當中,對于大學英語這門學科來說,可以豐富該學科的課堂內容。此外,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課堂當中,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傳統茶文化,讓我國傳統文化能夠更好地被學習繼承,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身的素養(yǎng)。為了使茶文化與大學英語這門學科能夠更好的融合到一起,老師在教學之前,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備課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兩者不相融合的部分,在上課之前將其化解,有利于在課堂上展示傳統的茶文化,也更有利于將場文化與課堂相結合起來。除此之外,老師也應當重視茶文化的內在含義,不應當只是表面的在課堂上宣傳一下茶文化,只是做出表面功夫,在實際上的學習還只是教授學生英語方面的基礎知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開展主題,利用茶文化優(yōu)秀的文化內涵,來進行討論學習,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時印象更加的深刻。在具體的課堂上,老師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給學生展示一些有關茶葉的一些歷史視頻,使用茶葉做出的食物等等來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更加感興趣,也能夠讓茶文化與大學英語課堂有著更好的融合。
有部分高校在將茶文化融入到課堂時,只是做出表面的融合,在具體的課堂上,老師并不會對茶文化有過多的介紹。也有部分高校在兩者相融合時,學校并不會太注重茶文化,這樣也導致學生在學習過后不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實踐起來。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將一些實踐融入到教學當中,例如老師可以開展與茶文化相關的主題,學生根據老師所設定的主題進行討論分析最后在進行演講,學生在討論分析過程中,就已經學習到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除此之外,為了使傳統文化與課堂能夠更好的融合,學校也可以開展提高老師的傳統文化知識,將老師的茶文化知識素養(yǎng)提升起來,也有助于老師在給學生講解過程中更加的深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自覺的就會將所學到的茶文化講授給學生,更加有利于茶文化融入到具體的課堂當中。
除了開設主題演講,老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茶文化的歷史文獻,讓學生自主的翻譯,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提高了學生英語的基礎知識,老師在布置這些翻譯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時間來學習相關內容,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在課堂前進行展示,寫出自己對常文化的理解,以及學習到的知識,這樣的演講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道茶文化,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交流能力。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大多都是老師手寫板書來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對于現在的學生而言,并不足夠吸引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多種方式來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使用多媒體來展現更多的內容,比如有關茶文化的傳統歷史,不同地區(qū)的文化有哪些區(qū)別?老師通過一些視頻的講解,也可以向學生展示更多有關茶文化的知識,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這門學科也更加的感興趣,學生也能夠更加的主動的去學習這門學科,而茶文化也能夠與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有更好的融合。
根據分析可知,大學階段,英語這門學科的文化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很多學校在教授英語這門學科時,只重視理論知識,并不重視茶文化教學,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當中,又或者有些學校只是表面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課堂當中,其實只是表面功夫,沒有讓學生將所學內容實踐起來。除此之外,也有老師并不會將這些新興的內容融入到自己的課堂當中,自己的教學課堂比較單一。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都應當重視起來,采取各種方法,將這些問題解決,也將茶文化真正的與英語課堂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也能夠了解到我國傳統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