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瓊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空中課堂,以某個學校為例,開設分別以全校學生和全年級學生為班級的大課堂和小課堂兩種形式。全校師生甚至家長均可收聽收看。這樣的課堂,對授課老師來說,每一節(jié)課都相當于是公開課,備課、上課,設備使用樣樣都不能馬虎。對課堂的組織和學生的學情也要有充分的考慮,比如學生聽課環(huán)境、聽課專注程度、聽課時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都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空中課堂教學活動不能照搬平時線下面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隔著時空的師生之間沒有目光的交流,老師就不能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能及時提醒某些學生的學習行為,不能及時得知某些學生學習的反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更多地去思考:空中課堂老師怎么做,學生的學習才會更有效?
一、了解學情,關注學習準備
空中課堂,學生各自在家通過電腦、手機或IPAD等多媒體設備進行聽課學習。由于小學生自控能力差,難免有些不自覺或家長監(jiān)督不到位的學生利用手機或電腦玩電子游戲,忘記上課或上課遲到的現象時而有之。這時候,教師應該多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 首先,上課前的一天在各種家校聯系的平臺上提醒學生或家長,關注第二天上課的時間、課程和應該準備的學習用品。每次課前,授課老師提前進入空中課室,屏幕亮出本節(jié)課的溫馨提示,提示學生本節(jié)課需要準備的課本、筆和筆記本等學習用品。通過課前充分的準備為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邁出良好的第一步。
二、精心備課,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
設置明確又精練的教學目標,抓住重點,力求一課一得。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币还?jié)空中課堂,時間很短,只有30分鐘,要在30分鐘里面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應提前布置預習,給出任務完成相應的學習。然后老師要精心打造授課內容,在備課時,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學情,努力設計有趣方法。最后,課堂精講精練,把需要掌握的內容以簡潔明了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練習盡可能做到可操作性強,以方便老師及時了解學情,及時反饋。力求讓學生當堂所學當堂消化,一節(jié)課下來學有所獲。
比如學習古詩詞為例,目標的設置、落實及反饋可做這樣的練習:
1.看誰填得對,認字寫字大考查:籬落()()一()深,樹頭()()未()()。
2.接龍背“默”看誰記性好:兒童急走追黃蝶,——。
由于是空中課堂,故這個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快速在討論區(qū)打出字幕。老師及時點評,適當表揚,這是快速反饋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加強互動,開拓學生的思維
上課中間,在不影響進度情況下發(fā)起簽到。以玩游戲或以“畫中畫”的形式呈現老師的頭像跟同學打招呼:“同學們好,看到彈出的小窗口了嗎,動動手指簽簽到,揮揮小手問聲好!”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空中距離,增進師生久違的親切感,讓學生明白上網課雖然他們是一個人在電腦面前,但不是孤獨的,是有老師和同學在一起“戰(zhàn)斗”的。這樣,既可以活躍氣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中營造生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比如發(fā)起“舉手發(fā)言”“做練習”等功能及時檢查學生聽課、學習的效果;課堂中適當提問學生,然后請其他學生進行評點,發(fā)表不同意見。這些生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樹立典范,頭腦風暴,大大活躍課堂氛圍,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起到提高課堂學習有效性的作用。
四、拓展練筆,培養(yǎng)運用語言能力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閱讀和寫作就是吸收和表達的關系,吸收越充分表達就越貼切、詳盡。”讀與寫相互結合,才能相得益彰。比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9課《短詩三首》的第一首《繁星》(七一)后設計練筆,仿寫詩歌;學完這個單元的詩歌,布置學生自己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從收到學生的作業(yè)看,學生學習效果不錯。比如四一班丁同學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
下雨了,下雨了
小鳥“嘰嘰”,小樹兒搖。
雨點“啪啪”,小狗兒跳。
小鴨“呷呷”,小孩兒笑。
咦?咦? 小孩為什么笑?
哦,哦 !原來他們在小水坑里跳!
空中課堂,不同于線下課堂,我們要更多地關注教學的實效性,關注學生學習的實效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空中課堂在未來會占一席之位,我們期待空中課堂有更精彩的未來。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