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肖冬梅
(成都市雙流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空港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200)
當前,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在腫瘤患者的治療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PICC置管常用于對腫瘤化療患者所進行的長時間的靜脈營養(yǎng)的補充以及靜脈滴注,其優(yōu)勢主要有操作便捷、留置時間長、穿刺成功率高以及可以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痛苦,臨床中通常是在癌癥晚期或者腫瘤患者手術后進行應用。但是其會產生靜脈炎或者血流感染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因此,強化對PICC置管以及相應的護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的主要目標就是分析探討癌癥患者置PICC管后發(fā)生各類并發(fā)癥的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150例癌癥患者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按照隨機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75例。其中參照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人數(shù)比為40:35;平均年齡為(53.22±1.03)歲。觀察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8:37;平均年齡為(53.41±1.06)歲。兩組癌癥患者的年齡、性別等相關資料的對比沒有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參照組
該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對患者實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導、輔助治療以及預防感染等。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實行綜合性護理干預。①機械性靜脈炎。PICC置管是一種有創(chuàng)性操作,會對患者的血管帶來損傷,使其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液很容易外滲,引發(fā)炎性水腫,進而產生機械性靜脈炎。機械性靜脈炎一般會產生在2-7天,置管兩小時之后,可以使用葡萄糖復合液對其進行濕敷,這樣一來可以進一步減少機械性靜脈炎。②靜脈血栓。如果盲穿的話會造成置管異位以及血管損傷。導管是一種異物,在血管當中會被血漿蛋白以及纖維進行纏繞,造成血小板聚集而產生血栓,如果血液濃稠度相對較高的話,則會提高其對血管壁的摩擦,進而產生血栓。對此,要對患者的血管疾病史以及血管的走向、內膜光滑程度等進行了解和掌握,在實行穿刺之后,要使用華法林和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并且在實行靜脈滴注時候使用艷素顏是對其進行正壓封管。另外,還要對血栓的程度進行判斷,一旦產生則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按照醫(yī)生叮囑實行抗凝治療并且使用葡萄糖復合液進行局部濕敷。③皮膚過敏和感染。貼膜部位產生皮膚過敏的現(xiàn)象,主要會產生在過敏性體質腫瘤患者當中,由于皮膚產生瘙癢、感染、紅腫等,造成穿刺部位產生化膿的狀況,這和置管位置和皮膚細菌的定植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lián)。如果貼膜部位產生污染、脫落或者出血都能夠狀況的時候則要進行及時更換,堅持使用無菌技術。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狀況;并且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狀況進行分析對比。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時即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參照組的總體滿意度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詳見表20。
PICC置管在腫瘤化療患者的補充營養(yǎng)以及長時間靜脈滴注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因為這種方式操作起來簡單便捷,成功率高、可以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痛苦,并且留置的時間相對較長,在臨床中通常是在癌癥晚期患者以及腫瘤手術后患者中進行廣泛應用。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于PICC置管患者來說,其治療效果非常顯著,并且按照患者的病情感染狀況對其實行相應的優(yōu)化護理可以使整體性的治療效果獲得進一步提高。PICC是一種非常先進并且有效的治療方式,由于外部直觀的原因很有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對并發(fā)癥的部位、種類以及病情狀況進行分析歸納,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進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產生[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這表明在對癌癥患者置管后所進行的護理中,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應用,可以進一步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有著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綜合性護理干預在癌癥患者置管后護理中的有效應用,患者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可以進一步減少并發(fā)癥的產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