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平,彭月娥,王 敏,張錢友,李小英
(長沙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中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2015年)》指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醫(yī)療保障制度日趨完善,大眾對生命質量和醫(yī)療保健的關注度持續(xù)提高,護理隊伍建設及臨床護理服務能力均需進一步增強[1],而高職院校則承擔著培養(yǎng)護理人才的重要使命。有研究顯示,護理教師的臨床實踐水平對高級護理人才培養(yǎng)有直接影響[2]。大部分護理教師從學校畢業(yè)后直接到學校工作,普遍存在實踐能力欠缺、臨床經(jīng)驗不足的情況[3]。臨床實踐是促進高職院校護理教師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為全面提高護理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零距離對接,本文對湖南省高職院校專職護理教師假期臨床實踐狀況和效益性進行調查,現(xiàn)報告如下。
納入標準:(1)學院在編教師;(2)承擔過護理專業(yè)課程教學工作,包括基礎課程或核心課程。排除標準:護理專業(yè)非醫(yī)學類課程教師。本研究調查了湖南省10所高職院校護理專業(yè)的專職護理教師,共132人,其中,男9人,占6.8%,女123人,占93.2%,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
通過文獻查閱、專家咨詢及頭腦風暴等方法確定問卷內容,經(jīng)預試驗檢驗該問卷信效度,形成最終問卷。采用郵件、微信、QQ等方式發(fā)放問卷完成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35份,回收132份,有效率為97.78%。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和統(tǒng)計,用百分比及頻數(shù)描述計數(shù)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比較影響臨床實踐積極性的因素。
表2 職稱對教師臨床實踐態(tài)度的影響[n(%)]
職稱較低的助教和講師臨床實踐積極性較高,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臨床實踐后各院校除了采取臨床實踐單位評價和自我評價外,還采取學生評價和學校評價兩種方式,各院校間差異有顯著性。
表3 臨床實踐后各院校采取的評價方式比較[n(%)]
表4 影響假期臨床實踐積極性的因素比較[n(%)]
條目29“通過假期臨床實踐,您認為參加臨床實踐對科研能力的幫助程度”得分最高,為(1.17±0.75)分;條目32“通過假期臨床實踐,您認為參加臨床實踐對自身了解臨床新技能、新知識的幫助程度”得分較高,為(1.23±0.52)分;條目28“通過假期臨床實踐,您認為參加臨床實踐對自身教學的幫助程度”得分最低,為(0.81±0.59)分。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講師近兩年參加臨床實踐的時間最長,這與相關調查結果“越年輕臨床臨床實踐時間越長”[6]略有差異。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多數(shù)管理者認為,教學能力是衡量教師是否優(yōu)秀的一個重要指標。作為新教師,助教的教學能力和臨床經(jīng)驗較缺乏,因此首先要提高其駕馭課堂的能力,培養(yǎng)臨床思維。這就會出現(xiàn)助教、講師假期臨床實踐時間較長的情況。
本次調查結果與相關研究相似[5],129人(97.7%)認為有必要進行臨床實踐,助教和講師主動要求利用假期臨床實踐的比例較高,而副教授和教師臨床實踐的主要原因是因學校要求。這可能與青年教師大多“從學校來、到學校去”,存在高學歷、低能力的問題。醫(yī)學是一門臨床和理論密切聯(lián)系的經(jīng)驗學科,青年教師覺得要想駕馭課堂,就需要臨床經(jīng)驗作為鋪墊,這就必須進行臨床實踐。實際上,高職稱教師也應該間斷性進行臨床實踐,了解臨床新知識和新動態(tài)。
相關報道[7-8]顯示,多數(shù)學校采取臨床實踐單位評價和教師自我評價的形式,這也與本次調查結果相似;而關于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方式較少報道。本次結果顯示,衡陽醫(yī)學院和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采用學生評價的比例最低,分別占7.7%和4.5%;很少有高職院校采用學生評價的方式,益陽醫(yī)專采用此評價方式的比例最高,也只有38.5%。學生是課堂教學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最客觀的評價者,應將其納入評價體系。
調查顯示,本科學歷的教師中因“任務重”而影響臨床實踐積極性的有51人(68.0%),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有19人(33.3%)因“未達到預期效果”而影響臨床實踐積極性。本科學歷的教師,科研能力薄弱,不但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提升科研水平,精力有限。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往往畢業(yè)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缺乏臨床經(jīng)驗,不夠完善的臨床帶教和管理制度,導致其臨床實踐收益性不高,無法達到其期望。
有關教師假期臨床實踐效益性的深入研究較少見,本次調查的內容包括教學、認知、管理、科研等方面。調查顯示,教師在多方面的得分普遍較低。臨床實踐的態(tài)度決定實踐效果,112人(84.0%)不贊成利用寒暑假臨床實踐,建議利用平常工作日無課時間、周末或者脫產(chǎn)參與臨床實踐。這與二孩政策放開后,35歲以上的女性職工工作與照顧家人難以平衡有關。條目28“您認為參加臨床實踐對自身教學的幫助程度”的得分最低,為(0.81±0.75)分,這與寒暑假臨床實踐,時間過短,護理部無法統(tǒng)籌安排,導致實踐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管理,教師每日臨床實踐的內容僅為簡單的護理操作,關于護理管理、護理查房、特殊病例討論、醫(yī)療實踐等工作很少涉及。重復的護理工作,不利于教師深入學習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案等,也不利于科研素材的收集。對提升教師護理教學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條目32“您認為參加臨床實踐對自身學習臨床新技能、新知識的幫助程度”得分最高,為(1.23±0.52)分,這與教師在臨床實踐期間使用新儀器,知識面擴大有關。醫(yī)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為了減少課堂教學與臨床的差距,作為高職護理教師,只有定期參與臨床實踐,才能不斷完善知識體系,掌握臨床新知識、新技能,避免照本宣科。條目31“您認為臨床實踐對臨床帶教教師教學能力、科研意識的幫助”得分為(0.84±0.71)分。為了促進醫(yī)學教育發(fā)展,響應“醫(yī)學教學互補互助”號召,高職教師臨床實踐的主要職責不僅僅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還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幫助臨床護理教師提高教學及科研能力,針對臨床帶教工作中的問題展開討論,收集科研素材,真正實現(xiàn)校企合作雙贏。
3.6.1 建立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機制 相關報道表明,許多院校規(guī)定了教師每年臨床實踐的時間,卻缺少提高臨床實踐效益性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利于教師提高臨床實踐積極性[9]。學??梢詫⑴R床實踐效果評價納入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督導專家、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同時將臨床實踐效果評價納入年終考核、職稱評審等,加大對臨床實踐考核優(yōu)秀者的獎勵力度,促進教師由被動參與向主動學習轉變。
3.6.2 提高假期臨床實踐的效益性 首先,設計合理的實踐方案,確定實踐模式。作為高職院校教師,應具有“雙師”素質,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每個階段臨床實踐的內容和目標是動態(tài)變化的。因此,院校及實踐單位應依據(jù)教師經(jīng)歷、職稱、教學任務等,因人而異地制定實踐方案。內容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為主,時間應遵循多樣化原則,對教師教學過程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擴大知識面。寒暑假無法正常臨床實踐者,可以利用每個學期無課程安排的碎片化時間或者周末參與臨床實踐,達到學院要求,及時收集所需教學素材,提高教學水平,提升臨床實踐的效益性。當然,完善的臨床實踐方案,需要學校和實踐單位共同制訂,還需要學校充分支持,臨床實踐期間應盡量減輕教師教學任務[10],保證教師全身心投入臨床。
諸多學者從脫產(chǎn)臨床實踐的視角分析教師臨床實踐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從教師假期臨床實踐的效益性進行調查分析,采用問卷調查、專家咨詢等方式,針對教師職稱、臨床經(jīng)驗、學歷、年齡,探索一套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臨床實踐方案,為高職院校制定長效假期臨床實踐方案提供參考,為提高假期臨床實踐的效益性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