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麗
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目標是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同時《指南》也指出:“心理健康對幼兒的各方面均有影響”。要想依靠某一方面去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絕對不可能的。幼兒園離不開家庭,同樣家庭也無法單獨支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兩者均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每個孩子的教育背景和個性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園合作現狀
(一)幼兒心理健康現狀表現
當今時代,幼兒呈現給我們的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卻是相當普遍地存在著心理脆弱、獨立性差、怕苦畏難、自私、怕交往、不知道怎么交往、無主見、自控能力差等問題,甚至于還有個別幼兒存在種種心理誤區(qū)和行為偏差。
(二)問題根源追溯
幼兒自來到這個世界,接觸的第一個環(huán)境便是家庭,家庭中教養(yǎng)者自身的發(fā)展情況,教育方式以及生活環(huán)境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個縮影,潛移默化的指引孩子的學習方向。而當孩子踏入社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利與弊,會逐漸形成自我的心理發(fā)展。到了學校,一個集體環(huán)境之后,幼兒園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及相關活動的開展等方面均對幼兒產生影響。因此家庭、社會、幼兒園這三者關系屬于梯步式關系,來自于家庭、形成于社會、表現于學校。如若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背向而馳,甚至于產生于相對排斥的現象,那么肯定會對幼兒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那么如何才能將兩者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將彼此的作用加以最大地發(fā)揮,讓幼兒的心理獲得積極的、健康的發(fā)展,這也是我們作為教育者(教師及家長)需要認真思考,不斷摸索,共同實踐想要達到的一個共同目標。
(三)溝通現狀
在平常的家園溝通中,我們出現了以下問題:
1.兩者站點不同,教育模式出現分叉點。對幼兒行為習慣、個性把握等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況,造成幼兒面對兩個要求不一致的大環(huán)境出現猶豫,無所適從或者兩面性的行為等問題。
2.部分家長沒有自己的看法與主見,盲目的聽從于老師的安排,不能滿足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
以上兩種情況步伐不一致,影響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幼兒人格的統(tǒng)一、完善發(fā)展,進而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的整體發(fā)展。
二、完善家校合作的具體策略
(一)轉變教育觀念,統(tǒng)一教育目標
我們首先應當對教育觀念進行轉變,一方面要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另一方面對于幼兒園和教師的觀念也要進行轉變。因為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對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準備總是沒有那么充分,所以說對于尤其是老師來說對于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準備是十分的重要的,我們要轉變這種教育觀念。所以說要想更好的發(fā)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轉變社會對教育的觀念。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家長與教師的主觀訴求各有不同,良好的愿望常常不被對方接受。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利用表格化管理,與家長建立統(tǒng)一的教育目標。表格化管理是指,將主要問題、解決方案、共識與分歧均記錄在表格中,并借助表格促進落實的工作方法。表格可具體體現模糊、抽象的問題,并跟蹤實施進度。這也是表格化管理的主要優(yōu)勢。在使用中,教師應遵循提煉問題、制作表格、統(tǒng)一認識、定期對表的工作流程。提煉問題是表格化管理的前期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通過學生的日常表現,制作幼兒心理檔案。該檔案中,幼兒在日常學習中所展現的具體問題應得到準確記錄。
(二)建立起長期有效的教育機制
要想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除了要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之外,我們還應當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家園合作的教育機制,以此來更好的促進對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分工不明確、標準不統(tǒng)一、教育功能弱化是當下家校合作機制的主要問題。
在改進中,教師應首先與教師明確分工。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工作主要有交流、引導、管理以及構建教育場景。以功能劃分,教師可主要承擔管理、引導、場景構建工作。家長應主要承擔心理交流工作,并分擔引導職責。以工作延續(xù)視角分析,家長可將教師提供的教育方式延續(xù)至家庭,并承擔教師的工作職能。統(tǒng)一標準,是建立合作機制的前提條件。在實施中,教師可借助表格化管理,與學生家長共同制定中、短期教學目標。我們要完善這種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機制,以此來更好地幫助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
(三)利用網絡共享信息, 拓展交流平臺
交流頻次過低,是制約家校合作的主要障礙。在改進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信息化工具及社交軟件,提升雙方的交流頻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遠程交流更加便捷,微信、QQ等社交軟件已經成為普通居民開展交流的常用工具。幼兒園可利用這一工具,建立心理健康宣傳平臺。例如,幼兒園可首先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校園微博。微博的數據傳輸功能更強,幼兒園可將以心理健康為主題教學視頻上傳至微博平臺。家長利用閑暇時間觀看這部分視頻。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家長也可借助微博平臺的互動功能,探討幼兒的教育問題。借助視頻,家長可直觀觀察幼兒的日常表現。同時,借助微信等社交軟件,教師可隨時與家長展開溝通。
(四)開展家庭教育學習
家長與教師的教育方式存在極大差異,家教合作將因此受到影響。在改進過程中,幼兒園可為家長提供專業(yè)教育,從而使雙方的教育方式逐漸統(tǒng)一。首先,借助微博平臺,幼兒園可為家長制作慕課教學視頻。在視頻中,幼兒園可為家長提供簡單易懂的教學知識。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 幼兒心理狀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未來是否能夠健康的成長, 在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 家園合作是有效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幼兒教師應該對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狀況足夠的了解,與家長形成良好的溝通,并形成合作模式,通過各類教育手段,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家長明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而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使幼兒得到良好的心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