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舒誠榮,曹愛玲,樂 玲
(咸寧市中心醫(yī)院,湖北科技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腫瘤科,咸寧 437100)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最常見于導管和小葉,從導管發(fā)展的癌癥被稱為導管癌,而從小葉發(fā)展的癌癥被稱為小葉癌[1,2]。此外,還有超過18 種其他亞型的乳腺癌;其中一些癌癥,如原位導管癌,是從侵襲前病變發(fā)展而來的[3]。其治療方法根據癌癥分期和患者年齡不盡相同,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其中手術類型從乳房保留術到乳房切除術各不相同[4]。但這些治療都需在活組織檢測確診和確定癌癥是否已經擴散后實施,尚未有有效的血清指標已表征這種癌癥的分期和治療效果。研究表明,56 %的小葉乳腺癌中上皮細胞鈣粘附蛋白(E-cadherin)的CDH1 基因失活,84 %小葉乳腺癌中E- cadherin 表達完全喪失[5,6]。因而本研究旨在探討E-cadherin 和可溶性上皮細胞鈣粘蛋白(sE-Cadherin)在不同臨床分期患者中的表達情況,并分析其化療效果,詳述如下。
1.1 研究對象收集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1 月接受治療的患者資料,納入標準:確診為乳腺癌[7],為首次接受治療,KPS 評分大于60[8];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臟器功能不全,患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內分泌疾病,臨床治療不完整。將符合標準的100 例患者納入研究,根據TNM 分期不同分為Ⅰ期組(n=29)、Ⅱ期組(n=41)和Ⅲ期組(n=30),一般資料見下表1,各組間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患者一般資料
1.2 臨床分期根據TNM 分期系統(tǒng)進行,其中T 表示腫瘤體積及周圍受累范圍情況,T0 至T4 情況逐步加深;N 表示淋巴結受累情況,N0 至N3 受累范圍逐漸擴大;M 表示是遠處轉移情況。M0 表示無遠處轉移,M1反之。再將患者T、N 和M 分期情況進行匯總,分期從Ⅰ至Ⅳ期不等,如Ⅰ期為T1、N0 和M0,ⅡB 期為T2、N1、M0 或T3、N0、M0。
1.3 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水平檢測 在化療前后檢測患者E-cadherin、sE-cadherin 及其他指標水平。取患者清晨(8:00 前)空腹8 小時外周靜脈血5 mL,加入抗凝管靜置2 小時,后3 000 r/min 離心10 分鐘取血清,-20℃保存待測。使用ELISA 法檢測其中E-cadherin、sE-cadherin 和HMGB1 水平,按照試劑盒(均購于上海內含子生物)說明中步驟操作。
1.4 化療及其效果評估
1.4.1 化療治療方式全部患者推薦使用蒽環(huán)聯(lián)合紫杉醇(PTX)化療(EC-P)方式,表柔比星(批準文號:H2012039,依比威藥品)90 mg/m2,靜脈滴注,21 天為一個周期;上述完成4 周期后,序貫PTX(批準文號:H20059378,海正輝瑞)175 mg/m2,在心電監(jiān)護下3 hrs 靜脈滴注,也為21 天一個周期進行4 個周期;全部方案完成為8 個周期。滴入PTX 之前30 min,給予苯海拉明(批準文號:H41021264,天津藥業(yè)集團)20 mg,肌肉注射;給予鹽酸昂丹司瓊(4 mg/片,批準文號:H10960146,寧波天衡藥業(yè))2 片,口服?;熯M行7 天后,檢測血常規(guī),若血紅蛋白大于等于80 g/L、中性粒細胞計數大于等于1.5*109L-1,、血小板大于等于7.5*1010L-1,則繼續(xù)使用PTX 化療;若不在上述范圍內,改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新瑞白,批準文號:S20150013,齊魯制藥),待骨髓抑制后繼續(xù)化療。
1.4.2 結果判斷化療前后,使用B 超采用最大直徑法檢查乳腺原發(fā)灶大小,病理完全緩解患側原發(fā)腫瘤區(qū)無浸潤癌細胞,臨床完全緩解(CR)檢查時腫瘤消失,臨床部分緩解(PR)腫瘤最大直徑*最大垂直徑減少50%以上,病情穩(wěn)定(SD)腫瘤最大直徑*最大垂直徑減少少于50 %或增加小于25 %,病情進展(PD)腫瘤最大直徑*最大垂直徑增加大于等于25 %。將全部患者按照化療臨床效果進行分組,臨床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CR+PR)一組,病情穩(wěn)定和病情進展(SD+PD)一組。
1.5 數據分析刪除無效數據(信息缺失比例>20%)后導入SPSS 22.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據以mean±SD 表示,采用配對t 檢驗進行組內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以n(%)表示,經過半定量化處理后使用χ2或Fisher 精準概率法檢驗;依據數據是否服從二元正態(tài)分布分別采用spearman 或pearson相關分析各監(jiān)測指標間的相關性。如無特殊說明,顯著性水準α=0.05,所有P 值均表示雙側概率。
2.1 不同臨床分期患者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水平患者血清E-cadherin 水平隨著臨床分期升高而明顯降低(P<0.01),sE-cadherin 和HMGB1 水平則隨著臨床分期升高而明顯升高(P<0.01),見表2。
2.2 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 水平與臨床分期相關性血清E-cadherin 水平與臨床分期呈負相關,sE-cadherin 水平與臨床分期呈正相關(P<0.05),相關系數分別為-0.357 和0.382,見表3。
表2 不同臨床分期患者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水平
表3 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水平與臨床分期相關性
2.3 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 水平與化療療效相關性化療后,CR+PR 組E-cadherin 水平明顯高于化療前(P<0.01),sE-cadherin 和HMGB1 水平明顯低于于化療前(P<0.01),而SD+PD 組合與化療前無明顯差距(P>0.05)但明顯異于CR+PR 組(P<0.01),見表4。
表4 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水平與化療療效相關性
2.4 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 水平與化療療效相關性血清E-cadherin 水平與化療療效呈負相關,sE-cadherin 水平與臨床分期呈正相關(P<0.05),相關系數分別為-0.310 和0.326,見表5。
表5 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水平與化療療效相關性
在世界范圍內,BC 是威脅女性生命安全的主要癌癥類型,約占全部病例的四分之一[9,10]。BC 的癥狀包括乳腺腫塊、乳腺形狀變化、乳頭溢液,或皮膚改變、乳頭乳暈異常和腋窩淋巴結腫大等;在疾病遠處傳播的患者中,可能存在骨痛、淋巴結腫大、呼吸短促或皮膚發(fā)黃等現(xiàn)象;但是一些癥狀,如皮膚淺凹和乳頭凹陷,其癥狀不明顯不易及時發(fā)現(xiàn),因而需要更靈敏的指標表征[10,11]。
本研究分別檢測不同癌癥臨床分期患者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 和HMGB1 指標發(fā)現(xiàn),相較于Ⅰ期患者,Ⅲ期組患者血清E-cadherin 水平明顯更低,且與臨床分期呈負相關。E-cadherin 是一種由腫瘤抑制基因CDH1 編碼的鈣黏蛋白,CDH1 基因的突變與胃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甲狀腺癌和卵巢癌相關;E-cadherin 表達和功能的喪失被認為通過增加增殖、侵襲和/或轉移促進癌癥的進展。Favaretto 和Kato 等人[12,13]認為,E-cadherin 是上皮癌的生物標志物。報道顯示,正常組織中E-cadherin 陽性表達明顯高于腫瘤增生組織和癌組織,說明隨著組織癌變,其中E-cadherin 表達逐漸減少,與本文血清E-cadherin 水平隨著TNM 分期增加而減少的結果一致[14]。
其后我們對比了不同T N M 患者血清中s Ecadherin 和HMGB1 含量,我們發(fā)現(xiàn)其二者水平均隨著TNM 分期增加而增加,即呈正相關。sE-cadherin 是E-cadherin 的細胞外一游離形式分布的降解片段,微量存在于血清中;近年研究表明,sE-cadherin 在腫瘤患者血清中含量升高,說明其可能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和擴散中扮演重要角色,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14,15]。而HMGB1 是一種重要的染色質蛋白,由免疫細胞通過無前導分泌途徑分泌,作為其細胞因子介質在炎癥和損傷機制中起作用;另外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可以通過激活HMGB1 / TLR4 /NFκB 軸促進乳腺癌轉移[16]。因而TNM 分期越高的患者,血清內HMGB1 含量越高。
我們隨后將全部接受化療的患者按照化療效果進行區(qū)分,CR 和PR 作為效果明顯的一組,而SD 和PD 作為效果不理想的一組,對比兩組血清指標我們發(fā)現(xiàn),血清E-cadherin 水平與化療療效呈負相關,sE-cadherin和HMGB1 水平與臨床分期呈正相關,這提示化療效果越好的患者血清E-cadherin 含量越高,sE-cadherin 含量越低,這與其各自在機體內作用結果一致。
雖然本文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血清E-cadherin 和sEcadherin 變化趨勢,但由于收集的患者資料時間和完全度問題,未進行化療后隨訪,因而未能分析血清指標變化與患者無進展生存期(PFS)、總生存期(OS)和無病生存期(DFS)之間的關系。因而下一步,我們需要對取得聯(lián)系的患者進行隨訪,直至其聯(lián)系丟失或因癌死亡。隨后統(tǒng)計隨訪數據,分析血清E-cadherin 和sE-cadherin是否為影響乳腺癌患者化療后PFS、OS 和DFS 等指標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不同TNM 分期患者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 水平不同,E-cadherin 水平與臨床分期呈負相關,sE-cadherin 與臨床分期呈正相關;化療前后檢測血清E-cadherin、sE-cadherin 水平可幫助表征乳腺癌預后和復發(fā)情況,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