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吉隆中學 車偉達
對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是教師最頭疼的板塊,也是學生最討厭的內容。但是,作文卻是作為語文試題中最大分值的一項出現的。所以,作文教學是不容輕視的。但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會為此而犯愁:許多學生覺得寫作文難,面對作文根本不知道從何說起,更不懂如何巧妙地將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表現出來。而在部編教材中,一些經典文章中有著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值得我們去借鑒。對此,我們可以巧妙地借助于這些經典描寫片段,對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學會靈活地進行細節(jié)描寫,將自己所寫的內容完整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進而感動讀者。
細節(jié)描寫,就是通過觀察,捕捉生活中一些較為細小的表情、動作、場景等,并通過生動形象、細致入微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節(jié)、強化情感表達的寫作技巧。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文章中,如果能巧妙地運用細節(jié)描寫,可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及感染力,在塑造人物形象、交代故事情節(jié)、表達真摯情感等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借用教材,加深學生對細節(jié)描寫的了解,通過不斷的觀察、收集,在反復的訓練中,強化對細節(jié)描寫的靈活運用,從而使文章的內容更加生動、具體,情感更加深刻、動人。
部編版教材中選擇了大量精美的文章,其中不乏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的案例。如果在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可以適當地提煉出這些較為精美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品讀、賞析,在句子的反復品讀中,把握細節(jié)描寫的相關要領,了解到細節(jié)描寫在文章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在接下來的作文寫作中,能更好地借鑒,并通過細節(jié)描寫,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并表達真摯的情感。
例如,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的《老王》一課中,老王臨死前為“我”送來香油和雞蛋的那段細節(jié)描寫,楊絳先生抓住了老王的神態(tài)、動作、外貌等進行了非常細膩的描寫,并通過生動形象的修辭手法凸顯了老王的病態(tài)與不適,為他的“善”增添了幾許“悲情”,使人物形象入木三分,動人心弦。
又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寫“我”爬懸崖遇到困境時的這段描寫——“我聽見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誰,最后才意識到那就是我……”自己遇到了危險,害怕到連自己哭都不知道,足見“我”的恐懼程度。這么一來,就很巧妙地將“我”膽小怕事、緊張害怕的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在我們所接觸到的教材中,有關于細節(jié)的描寫是豐富多彩的。細節(jié)描寫除了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外,也能將所要表達的情感巧妙地表露出來,從而渲染氣氛,升華主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可以巧妙地借助于教材中的這些例子,必要時可將它們進行歸類總結,讓學生品讀這些細節(jié)描寫的片段,感受到細節(jié)描寫在文章表達上的奇妙作用,從而增添習作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大部分學生作文的內容比較空洞,原因就在于其對生活的觀察不仔細,在寫文章的時候就無法表現出色彩斑斕的生活。每個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性,比如魯迅筆下的豆腐西施:“卻看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豆腐西施的圓規(guī)形象,正是其特征,魯迅就很好地把握了這個特性,因此就有了這個生動的形象。透過教材中的例子,我們不難發(fā)現:是否寫好細節(jié)描寫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對生活有著較為細致的觀察和體會。寫作來源于生活而反映生活,所以,對于生活中的人或事等進行仔細的品讀和觀察,有助于寫好一篇文章。教師需要立足于教材內容,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試著走進五彩繽紛的生活當中,通過仔細觀察,收集有關寫作的素材,然后讓他們對自己所收集到的素材進行品味與思考,并透過習作呈現出來。
例如,在《范進中舉》中,關于范進“喜極發(fā)瘋的場景”作者就有較為細膩的描寫。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文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當中所見到過的有關“發(fā)瘋”的情景,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去進行回顧和聯想,并提煉出較為突出的畫面進行描繪。又如朱自清《背影》中對老父親“背影”的幾次描繪,也是深入人心的。教師亦可抓住這一部分,引導學生打開腦海中的記憶,將生活中的一些人物給自己留下的記憶點進行回顧,然后鼓勵學生描繪出來,并做好收集。在教會學生寫作方法之后,教師給學生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在課下的時間留心觀察,寫一篇關于日常中自己最熟悉的人的作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經過持續(xù)觀察自身周圍的人,再綜合日常中的事情,把所了解的人物寫得生動形象,持續(xù)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章也更加有吸引力。
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捕捉細節(jié)的同時,也應該適當地教會學生有關觀察的順序及方法。如怎樣抓住人物、事物、場景等的主要特征,觀察事物時該按怎樣的順序進行,所捕捉到的細節(jié)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等。這樣一來,學生觀察與寫作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就能得到強化,從而使文章的表達更加的清晰、到位。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深刻的感悟、真摯的情感,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寫作表現出來。因此,教師除了讓學生感悟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懂得去捕捉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外,最為關鍵的還是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將細節(jié)生動、細膩地描繪出來,進而學會靈活運用細節(jié)描寫。如上文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用教材中的這些較為典型的案例,通過仿寫、改寫來強化學生對于細節(jié)的寫作訓練。
例如,七年級上冊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關于“雪地捕鳥”的片段,魯迅先生用一系列動詞,將捕捉小鳥的過程進行了細化,使得文章的畫面感更強,具體、清晰、明了。在教授這一篇課文時,給學生進行句子的具體分析之后,筆者給學生出示了一張“胖子爬樓梯”的照片,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模仿文章中的動作描寫,細化胖子上樓的過程,將胖子當時的情態(tài)描繪出來,并適時做好引導和點評。這么一來,學生便能初步地掌握人物動作描寫的要點,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又如,契訶夫的《變色龍》中,作者對于主人翁的形象刻畫,落在了對他所穿的“軍大衣”的多次描寫上,并通過他對軍大衣“穿”與“脫”的反復舉動,將他“變臉”的滑稽形象表露無遺,非常巧妙地凸顯了人物復雜的心理世界。所以,學生在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筆者便告訴他們,人物的心理往往會透過一些不自然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所以在刻畫人物的心理時,可適當地在他們的身上捕捉一些不自然的舉動加以描寫刻畫。然后,出示幾個場景如“偷東西被發(fā)現”“做錯事被發(fā)現”“再見分別已久的人”等,讓學生試著模仿文中的寫作手法,抓住能反映人物心理的一些細小的舉動,加以細致的描寫刻畫,從而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
此外,教師也可以歸納教材中所出現的細節(jié)描寫的種類,為學生總結出一些寫作技巧,讓學生通過仿寫、改寫、續(xù)寫等形式進行寫作練習。在反復的寫作訓練中,加深學生對細節(jié)描寫的了解和運用。
細小之處見真情,細節(jié)一般都可以打動人。作文要想寫得有感情就要掌握好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可以是人物的外貌、語言、心理以及神態(tài)的描寫,也可以是環(huán)境加以烘托,乃至可以細到一根頭發(fā)也可以加以描述。例如,只要寫有關母愛的作文,大多數同學會用自己生病了媽媽背著自己去醫(yī)院,剛好趕上下雨路很難走這個事來凸顯媽媽對自己無私的愛。例子是一個典型例子,但是不能打動人。究其緣由,就是對細節(jié)的描寫有一定的欠缺。既然下雨了,那環(huán)境一定會很惡劣,為什么僅僅依靠對環(huán)境的描寫來襯托出母愛的偉大呢?趴在媽媽的背上,對媽媽的頭發(fā)自然也會觀察得比較細致,對媽媽的背感受也會相對深刻,甚至喘息的聲音也應該聽得比較清楚,為什么不把這些細節(jié)抓住做進一步的深入描寫呢?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背影》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有關細節(jié)刻畫的作文。學生寫的雖然有效仿的痕跡,但這之中也會有出色的作品。有的學生特意去描寫人物的神情,有的學生也重點體現了外婆的腳步,用為了不打擾“我”學習而故意把腳步放輕來呈現出老人對“我”的愛,寫作的效果很好,學生的觀察也非常仔細。比如一朵花,在灰塵遮蓋下是什么樣的;再比如一個蘋果,剛洗完還沒有瀝干水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被切成兩半后出現氧化的情況后是什么樣的,最終吃完剩下的果核又是什么樣的……讓學生把細致的觀察運用到文章的寫作中來,讓學生在描寫事物之前先經過想象帶給自己一定的畫面感,再把這樣的畫面感用文字呈現出來,讓學生的作文寫作變得生動形象。
語文有著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而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足以點亮文章的精彩部分。恰到好處的細節(jié)描寫,能在一篇文章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是文章的“靈魂”之所在。在我們所拿到的教材中,有著無數豐富多樣、精彩紛呈的寫作例子。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能巧妙地借助于這些教材中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品讀、借鑒,是可以為他們的習作增添光彩的。教師應該在寫作教學中巧妙地結合教材,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收集相關的細節(jié),在反復的練習中,逐步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關鍵所在,并借此增添文章的色彩,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