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峰
(山東省肥城市安駕莊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 肥城 271604)
韭菜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其獨特的風味成為居民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蔬菜品種之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市場需求量大。韭菜維生素、胡蘿卜素與礦物質含量豐富,味道可口,食療價值較高[1-2]?,F(xiàn)將無公害韭菜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期為無公害韭菜的種植提供依據(jù)。
栽培基地應選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土壤pH在5.5~7.0的黏壤土、壤土與沙壤土,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的地塊。
選擇分株力、抗病蟲能力強,外觀與品質均較優(yōu)的品種。
春播用干籽直播即可。夏秋播將種子置放入40℃溫水內浸泡12 h,將雜質與秕籽清除,洗掉種子上的黏液,用濕布將種子包住,于16~20℃環(huán)境下催芽[2]。每日用清水沖洗1~2次,有60%種子露白尖則播種。
播前連同施肥進行土地耕翻,耕后細耙,整平做畦。肥力中等時,用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5 000~6 000 kg/667m2、尿素10 kg/667m2、過憐酸鈣50 kg/667m2或等量有效養(yǎng)分的復混肥料,深翻入土。
育苗地中每10 m2應施加20 kg腐熟有機肥、0.15 kg尿素,深翻耙碎摟平,整理成寬1.2 m、長10 m的育苗畦,播種前灌足水,待水充分滲下撒施1 cm干細土,把種子撒施于畦面再覆土1 cm,避免土壤板結。
播種時對溝(畦)進行踩踏,順溝澆水,水充分滲入在已催芽的種子內混合2~3倍沙子撒施入溝里,播種量為4~5 kg/667m2,在種子上撒播1~2 cm細土,結束后覆蓋地膜保墑,確保出苗前后土壤充分濕潤,對種子出苗有益,當有70%幼苗頂土則揭膜。
出苗前間隔2~3 d澆水1次,齊苗至苗高約16 cm,則間隔7 d澆小水1次,聯(lián)合澆水按照6 kg/667m2的標準施加尿素[3],定植前通常不收割,利于壯苗養(yǎng)根。待天氣變涼,需在封凍前澆凍水1次。
施肥應做到有機無機配合(質量比1∶1)施加,施肥量結合土壤測定分析結果及韭菜需肥特征確定鉀磷肥施加量,應確保土壤平衡。若土壤肥力高,當季不進行無機磷鉀肥施加。收獲前20 d內不施加無機氮肥。
韭菜種植多為春播苗,夏至后及時定植;秋播苗則在第2年清明時節(jié)定植。當苗齡達3個月,苗高20 cm,單株葉片5~6片定植。秋季育苗在第2年春季定植,定植時避開高溫天氣7~8 d。
起苗前選擇撲海因進行葉面噴灑,避免將灰霉病、疫病等帶至大田。起苗后將韭菜先端須根適當修剪,留長2~3 cm,利于新根發(fā)育,并剪掉一段葉子先端,以深溝淺栽的方式移栽,保持溝距25~30 cm,溝寬約20 cm,株距1 cm,或叢栽。露地栽植4行1畦,畦寬1.5 m;如選擇拱棚栽培,需保持棚寬2~2.7 m,棚間預留70 cm操作帶,栽培后封土約3 cm,至假莖2/3位置。
栽培結束1畦后澆1次定根水,間隔7 d澆灌1次換苗水。若降溫超過12℃,需控制澆水量與次數(shù),維持土壤表層不干則可,封凍前澆足凍水。再結合天氣、長勢、土壤情況合理施肥,當苗高低于35 cm,施加10%~20%腐熟糞肥500 kg/667m2;當苗高超過35 cm,施加30%腐熟糞肥800 kg/667m2與尿素5~10 kg/667m2。
無公害韭菜栽培病蟲害防控原則為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控為輔,實現(xiàn)綠色栽培。
選擇抗病品種,合理澆水、施肥。
以糖醋酒進行害蟲誘殺,即糖、醋、酒、水與90%敵百蟲晶體體積比以3∶3∶1∶10∶0.6的標準進行溶液配制,5—6月按2盆/667m2標準放置,間隔10 d更換1次,在防治韭蛆成蟲、蔥蠅效果較佳。
5.3.1 韭菜疫病 剛發(fā)病時選擇50%疫殺得800倍液噴灑,5~7 d/次,持續(xù)使用2~3次,收割前7 d停藥。
5.3.2 灰霉病 發(fā)病早期選擇40%萬霉威800倍液噴灑,5~7 d/次,持續(xù)用藥2~3次,收割前7 d停藥。
5.3.3 韭蛆 每年4月上旬用50%樂斯本750~800 mL對水200 kg沿壟灌根,隔日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