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是一門以所有生命體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其知識體系之龐大、知識要點之繁多、知識關聯之復雜,給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復習帶來極大困難。那么,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提高效率呢?在文章中,筆者嘗試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將所學的知識串聯成“線”、編織成“網”,從而理清學習思路、構建知識體系,實現高效率與高質量的復習。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生物;復習教學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圖畫、形狀、文字、色彩融合到一起,通過展現層級關系來理順思維邏輯,通過繪制記憶鏈條來構建知識網絡的思維工具。在文章中,筆者以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植物”部分的復習教學為例,探討如何發(fā)揮思維導圖在“知識匯總”“知識梳理”和“知識記憶”中的作用,從而創(chuàng)新初中生物復習教學的方法,拓寬初中生物復習教學的路徑。
一、 巧用思維導圖,完成知識匯總
生物學科研究的內容廣泛、涵蓋的知識龐雜,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復習的時候如何把這些知識匯總到一起,已經成為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以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使學生將一個大的概念或體系分解成若干個小的概念和體系,再按照層級,逐漸將這些小概念或體系加以分解與補全,從而實現知識的匯總。
例如,對于使用蘇科版教材的學生來說,截止到八年級上學期期末,他們已經學完了初中階段跟“植物”有關的全部內容。然而,這些內容卻并不是在一個單元中集中體現的,而是分散在七年級上冊《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七年級下冊《生物體有相似的結構層次》《地面上的生物》、八年級上冊《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植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等不同的章節(jié)當中。面對這種分散而雜亂的知識分布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教學設計,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幫助學生把這些知識匯總到一起:首先,確定“基調”。在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思維導圖之前,教師可以先對于“植物”這部分的內容進行一次匯總與梳理,并幫助學生明確幾個關鍵詞:地位、類型、作用、結構、營養(yǎng)方式。教師通過給出這幾個關鍵詞,不僅確定了思維導圖的“枝干”,也幫助學生確定了復習的整體“基調”,使學生的復習有了方向與目標;其次,思維“擴散”。在教師給出關鍵詞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全體學生圍繞這幾個關鍵詞充分發(fā)散思維,展開“頭腦風暴”,將所有自己能想到的跟這些關鍵詞有關的信息都羅列出來;再次,實施“分流”。在學生開展“頭腦風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想到的所有有效信息都記錄下來,當學生將絕大部分知識點都羅列出來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于這些知識點進行“分流”,初步實現知識歸類。這一過程,既是充實和分解思維導圖的“枝干”的過程,也是對于知識進行分類與整理的過程,是知識匯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最后,集體“補漏”。當所有知識點羅列到一起的時候,學生的思路是混亂的,難免有遺漏的知識點。而對于知識進行初步分類之后,學生的思路變得更為清晰,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再次審視分類以后的知識點,檢查是否有“錯分”或“遺漏”現象,通過查缺補漏,將全部知識點“一網打盡”。
在綜合性復習教學中,如果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復習,則學生的思緒往往是混亂而散漫的,連將知識進行匯總都十分困難,更何談知識的理解、記憶與梳理。而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只是應用了一個思維導圖的“簡圖”,就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了知識匯總??梢?,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學生復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 巧用思維導圖,實現知識梳理
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的“簡圖”幫助學生實現了知識匯總,然而,如果將這些知識點雜亂無章的放在一起,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教師應該在“簡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于知識點進行梳理,一方面,理清知識點的縱向層級關系,使全部知識點由大到小、由總到分順次排列,形成完整的知識鏈條,另一方面,理清知識點的橫向分類關系,盡量避免知識點的交疊或遺漏,力求將全部相關的知識點都涵蓋進來,并分類羅列,從而形成嚴密的知識網絡。這樣一來,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教師就能夠將全部相關內容以清晰而立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整個“植物”模塊的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不再是混沌一片,而是一個一個“知識鏈條”編織而成“知識網絡”。
例如,在復習“植物”的時候,單是植物的“結構”這一部分,就包含了無數的知識點。當這些知識點散亂無章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時候,學生必然感到暈頭轉向、毫無頭緒。于是,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橫向分類”和“縱向分級”,逐漸理清這一部分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形成知識鏈條、構建知識網絡。具體的教學步驟如下:首先,縱向分級。很明顯,在“植物”這一模塊中,“結構”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的下面還有若干個層次。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以往所學內容,對于“結構”這個概念進行分級處理。于是,學生在翻閱教材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嘗試對于“結構”這個大概念進行分解,從而嘗試繪制“結構”的“分支”;其次,橫向分類。在對于“結構”這個大概念進行縱向分級的同時,學生也要對于分解出來的小概念進行橫向分類,確保這些小概念既涵蓋了“結構”的全部內容,又不存在“交叉”或“空白”區(qū)間。于是,經過深思熟慮,學生將“結構”下面的二級“分支”設定為以下內容:細胞、組織、器官;再次,繼續(xù)推衍。對于已經分解出來的二級“分支”,學生需要遵循上述流程,繼續(xù)通過“縱向分級”和“橫向分類”進行推衍,直至到達每個“分支”的“末端”。比如,像“器官”這個“分支”,還可以分解成“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三級“分支”;而“種子”又可以分解成“萌發(fā)條件”和“結構”兩個四級“分支”……學生在持續(xù)推衍的過程中,能夠將全部知識都按照一定的邏輯秩序囊括進來,做到邏輯清晰、絕無遺漏;最后,再次梳理。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了所有“分支”的推衍之后,原本繁多而散亂的知識點就以清晰而簡潔的面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此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于整個推衍過程進行“復盤”,通過“復盤”,學生可以對于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加以回顧,也可以對于繪制思維導圖的成果加以反思,從而在對于思維導圖進行完善與修改的同時,對于整個知識體系加以梳理。
復習的過程,是一個將書讀厚再讀薄的過程。所謂“讀厚”,指的是對于以往所學的知識進行匯總與補充的過程,所謂“讀薄”,指的是將以往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與整合的過程。顯然,教師帶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簡圖”的過程,就是“將書讀厚”的過程,而教師帶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精圖”的過程,就是“將書讀薄”的過程,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網絡的過程。
三、 巧用思維導圖,強化知識記憶
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將思維導圖重點應用于知識匯總和知識梳理兩個環(huán)節(jié),卻沒有進一步挖掘思維導圖在知識記憶中的作用,沒有做到“物盡其用”。在文章中,筆者建議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鞏固記憶所學內容:首先,通過對比鞏固記憶。在初中生物中,有很多相似或相對的概念,需要學生細致區(qū)分,避免混淆。然而,很多學生在復習中缺乏對比記憶的意識,導致復習效果不佳,概念區(qū)分不明。而在思維導圖中,這些相似或相近的概念通常處于同一“分支”的同一“層級”當中,學生如果按照思維導圖的提示進行知識記憶,則很容易發(fā)現這些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其次,通過填空鞏固記憶。很多學生在復習的時候不善于自我檢驗復習成果,往往在復習的時候以為自己記住了全部內容,到考試的時候卻大腦一片空白。為了規(guī)避這種“假性”記憶現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上進行“挖空”與“填空”訓練,使學生在補全思維導圖,甚至重新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從而及時彌補、及時鞏固;最后,通過應用鞏固記憶。為了檢驗復習成果,也為了“復現”知識體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完成相關習題,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的知識“盲點”,彌補自己的知識“漏洞”,從而對于已經印刻在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導圖加以鞏固與完善,達到加深記憶的效果。
例如,針對“植物”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強化記憶:首先,通過對比鞏固記憶。植物的類型可以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兩種。如果學生進行單獨記憶,則未必能夠抓住二者的特點,實現概念區(qū)分。那么在學生遇到習題或者實驗的時候,就可能產生混淆。然而,在思維導圖中,二者處于同一“分支”的同一“層級”,那么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標注出二者的區(qū)別。這樣一來,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復習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對于二者的概念進行對比記憶,從而達到鞏固記憶、加深印象的目的;其次,通過填空鞏固記憶。當學生完成了“植物”這部分的復習之后,可以通過給思維導圖“挖空”和“填空”的方式檢驗自己的復習成果。如果學生對于自己的復習成果十分有信心,甚至可以重新繪制思維導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快驗證自己對于哪些內容掌握牢固,哪些內容模棱兩可,哪些內容一知半解,進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二次復習;最后,通過應用鞏固記憶。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可以搭配一些專項練習,在做題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在頭腦中構思思維導圖,并將完成習題所需的知識與其在思維導圖中的位置對應起來。這樣一來,如果學生答題成功,則能夠對于頭腦中的思維導圖進行鞏固與復習;如果答題失敗,則能夠對于頭腦中的思維導圖加以填充與完善。無論怎樣,都能夠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
復習過程中,匯總知識和梳理知識的目的在于記憶知識和理解知識。因此,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教師應該挖掘思維導圖在強化記憶中的作用,使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助力下提高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能力。
總之,思維導圖作為強大的思維工具,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巨大幫助。因此,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在“知識匯總”“知識梳理”和“知識記憶”等方面的作用,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構建知識體系,實現高效復習。
參考文獻:
[1]顧煜文.中學生物教學中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調查研究——以蘇州地區(qū)中學生物教師為例[D].蘇州:蘇州大學,2013.
[2]呂露.思維導圖在農村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人教版必修1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卷二——熱點探討,2018(12).
[4]呂東月.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在生物會考復習中的應用研究[J].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業(yè)委員會“教科研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高級研修班”會議論文集,2019(11).
作者簡介:匡林林,江蘇省新沂市,江蘇省新沂市港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