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滲透德育的方式可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升華道德情感,為學生深入理解語文學習內容帶來了有效地幫助。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等,首先闡述了德育教育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性,然后根據(jù)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的措施,旨為小學語文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使德育能夠發(fā)揮出更好地效果,引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使小學語文達到隨風潛入課、育人細無聲的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滲透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還應重視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發(fā)展,通過語文教學來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其具備良好的價值觀念,能夠實現(xiàn)全面地發(fā)展。為了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應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將語文教學與德育融合,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念,得到情感的熏陶,為學生的品德素養(yǎng)發(fā)展帶來幫助,進而給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德育教育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開始重視對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并對小學德育教學開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當前的小學德育教學面臨著極大地挑戰(zhàn)。由于在信息化發(fā)展背景下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信息,這對學生的觀念及品質形成有著較大的影響。為了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需要全面開展德育教學工作。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對滲透德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語文教學課時,學生的心理輔導及思想道德建設得以實現(xiàn),進行德育的過程中,應有效借助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夠形成完整的人格,具備正確的觀念,并且能夠多角度地對事物進行思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能夠闡述心理學的規(guī)律,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和道德的形成規(guī)律,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使德育順利進行,有效發(fā)揮出引導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使德育的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的程度,對學生起到的作用比較小。由于傳統(tǒng)觀念下,教師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知只是識字及應試上,教學中多為語文知識講解,而缺少德育的內容,這使語文教學的進行缺少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得不到提升,這不僅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效果,也對學生的道德觀念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的阻礙。
(一)過于強調考試成績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及家長將語文成績作為是升學的重要途徑,對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缺少重視,沒有正確認識德育這一概念。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將學生的成績作為重點,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程度,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這使學生難以在學習過程中接受有效的德育。
(二)缺少對德育工作的重視
受到應試思想的影響,我國在教育上大力提倡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但是實際上大部分學校仍然不夠重視德育的進行,同時家長與學生也沒有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這不僅使德育的開展受到了影響,還會影響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難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校缺少對德育重視的情況下,僅僅將培養(yǎng)人才作為目標,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這可能會使學生的思想在發(fā)展中受到多種信息觀念的影響,導致其產(chǎn)生一些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道德水平影響著人們的發(fā)展,而缺乏有效的德育的引導,可能會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阻礙。
(三)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以傳統(tǒng)的理念進行教學,認為語文教學應將語文知識作為主要內容,為了使學生有效掌握語文知識,而不應添加與語文教學無關的內容,這使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產(chǎn)生了困難。另外,灌輸教學方式是其中的主要方式,這種教學形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枯燥,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不到德育的湛透,還會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利于語文教學的開展,因此對學生的發(fā)展造成了阻礙。
四、 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的有效措施
(一)結合語文課題滲透德育
課題是教學中的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應利用題眼來揭示課題內容,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條件下,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學的目的能夠實現(xiàn)。比如,當學生在學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應將“金色”這一課題抓住,使學生思考為什么魚鉤是金色的,之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了解,對課文中歷史背景有一定的認識,知道課文中的故事梗概。課文講的是一位老班長為了完成指導員的任務,將小病號帶了出去,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慰,用縫衣針做成魚鉤釣魚給他們吃,但是自己卻是吃草根以及吃剩下的魚骨頭。最后,他成功地將任務完成,帶著三個病號離開了草地,但是在最后老班長還是犧牲了。課文表現(xiàn)出了老班長對革命、黨的忠誠,還有他舍己為人的精神。聯(lián)系課題來看,老班長的高尚品質體現(xiàn)在了魚鉤上,因此將魚鉤形容為金色也是代表了他的品德精神。通過了解該課題,學生能夠認識到在革命期間,有很多的革命戰(zhàn)士為了獲得革命勝利而犧牲自己,在理解了課文的思想之后,學生能夠為振興中華而產(chǎn)生責任感,并且對革命戰(zhàn)士產(chǎn)生崇敬的情感。教師借助課文的主旨來滲透德育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感悟,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能夠從中理解到更多的含義。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利用關鍵字眼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緊扣文章思想內涵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中教材的課文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在課文中包含了豐富的情感以及深刻地內涵,教師應有效借助課文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品味課文,感受文章中的思想與情感,并且實現(xiàn)思想道德的內化。教師可在教學中將文本思想內涵作為德育中的重要突破,借助閱讀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使學生能夠在感受與思考的過程中得到道德情感的陶冶,并且產(chǎn)生更多地感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水平。比如,在學習《生命橋》的時候,課文中講述了關于老羚羊為了救助年輕羚羊,奉獻自己,使用身體架起一座橋梁的故事。文章對老羚羊的無私精神進行了贊揚,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學習老羚羊的精神品質。教師可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和思考,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來給學生講解老羚羊的品質,可使學生受到啟發(fā),學會奉獻,成為一個樂于幫助他人的人,使學生學習良好的精神品質。
(三)借助閱讀及寫作教學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不僅是對教材進行講解,還應在其中加入閱讀及寫作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德育的同時提升自身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師應重視語文教學與德育的有效融合,認識到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課程中加入德育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形成德育意識以及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使德育能夠有效滲透到語文課程中,尤其是閱讀及寫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更容易表現(xiàn)出個人的思想情感以及道德意識,教師在設置作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有教育意義的資料,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需要有目標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水平提升。在開展閱讀及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應在其中加入德育知識,還可單獨設置與德育之間相聯(lián)系的寫作課程及閱讀課程。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通過實際發(fā)生的事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能夠理解寫作的目的。因此,在閱讀及寫作教學中融入德育,可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德育思維,同時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組織語言,使寫作的內容更加豐富,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通過在閱讀及寫作中滲透德育,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德育的重要性,還能夠產(chǎn)生更多的思維靈感,為寫作學習帶來有效地幫助。教師應在其中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能夠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
(四)采取豐富的教學形式滲透德育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有效地方式來滲透德育,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有更多地收獲。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比如,在學習《爺爺?shù)男洹返臅r候,引導學生看圖解決問題,并且培養(yǎng)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加強學生對環(huán)保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及特點,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模式來進行角色扮演,其中,小組內兩名同學扮演爺爺與小樹,剩下的同學進行分工,包括制作道具、旁白等。學生通過分組分工明確自己的任務,這個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自由進行選擇,并且結合自己的思維來進行策劃與設計,使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通過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與思考,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課文的思想情感。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問題分析及解決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水平,還能夠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及思想進行理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有利的條件,能夠使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德育教育的開展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德育的意義,將其作為學習與發(fā)展中的重要部分。
五、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德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為了使語文教學更有深度,需要將其與德育進行融合,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根據(jù)語文課題滲透德育,緊扣文章思想內涵滲透德育,還可借助閱讀及寫作教學滲透德育,并且采取豐富的教學形式滲透德育,使德育教學的進行有更好的作用,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及德育發(fā)展帶來有效地幫助,進而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郭紓妤.小學語文課堂教育德育滲透探析[N].貴州民族報,2020(B3).
[2]張愛華.讓“德育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盡情綻放[J].小學生,2020(6):88.
[3]黃錫明.隨風潛入課 育人細無聲: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淺析[J].新教師,2020(5):39-40.
[4]任慧慧.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德育滲透淺談[J].讀寫算,2020(14):24.
[5]王雷.探究有效教學,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20(14):149-150.
[6]施菊香.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滲透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J].小學時代,2020(4):44-45.
作者簡介:吳東美,江蘇省蘇州市,江蘇昆山開發(fā)區(qū)青陽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