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學階段,語文是一門重點科目,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鍛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整本書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語文閱讀教學理念,既可以滿足新時代小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也能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入整本書閱讀模式,為學生制訂完善的拓展閱讀計劃,從而在整本書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理想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一、 引言
隨著我國新課標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努力為學生探求多元化的發(fā)展路徑,整本書閱讀模式應運而生。整本書閱讀模式是基于小學生的實際需求生成的,它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擴充學生的文學儲備,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在近年來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備受推崇。下面我們就針對在整本書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展開簡單策略分析。
二、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增加同題材課外整本書讀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是基于課堂閱讀教學衍生出的一種拓展性閱讀教學模式。高年級的小學生雖然具備了最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仍然偏弱,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的初級階段是比較困難的。想要妥善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必須立足于教材閱讀,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增加與課文同題材的課外整本書讀物,拉近學生與整本書閱讀的距離,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進而實現(xiàn)學生從課文閱讀到整本書閱讀的自然過渡。除此之外,學生閱讀與課文同題材的整本書讀物,還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體悟,培養(yǎng)學生以一篇帶多篇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進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語文教材中有一篇《魯濱孫漂流記》的課文,這篇課文是英國作家笛福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的縮寫,這一課文特性也為教師實施整本書閱讀策略提供了有利契機。因此,在課文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長篇的《魯濱孫漂流記》,促使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深入了解主人公魯濱孫的冒險經(jīng)歷,加深學生對人物命運的關注度,體會魯濱孫不怕困難、頑強生存、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既能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內(nèi)在品格,還讓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整本書閱讀體驗,感受到整本書閱讀的快樂,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更多書籍的欲望。
三、 選擇趣味讀物,激發(fā)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
高年級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閱讀基礎,但是對閱讀課外書籍的態(tài)度大多是興趣使然的。興趣是學生產(chǎn)生一切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也是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助燃劑。因此,教師在實施整本書閱讀策略時,必須注重整本書讀物的選擇,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愛好,盡量選擇具有趣味的課外書籍,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選擇整本書讀物時,還應該遵循適宜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為學生推薦篇幅適中、內(nèi)容難易適宜的課外書籍,幫助學生更流暢地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體現(xiàn)教師人性化的教學智慧。
例如,《中外神話傳說》就是一本非常具有趣味的課外書籍。神話傳說和民間傳說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精神財富的積淀,也是文學海洋中的璀璨明珠。《中外神話傳說》中的《盤古開天辟地》和《女媧補天》等故事都被編入語文教材中,所以它屬于語文教材的拓展性讀物,非常適用于開展整本書閱讀。此外,《中外神話傳說》中的《亞當和夏娃》《普羅米修斯》等外國神話故事,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學價值、美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動機,也能啟迪學生的智慧心靈,賦予學生瑰麗多彩的想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事物形象化的寫作方法,對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和寫作素養(yǎng)具有雙重提升作用,值得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大力推薦。
四、 挖掘文本情感,提高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
情感是文學作品的靈魂,也是文學家們闡述心靈的主要體現(xiàn)。情感感悟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具備的思維品質。高年級的小學生雖然已經(jīng)對世界產(chǎn)生初步認知,但是各項心理指標還處于萌芽時期,精神領域和情感世界也有待開發(fā)。因此,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挖掘和開發(fā)文本中的情感元素,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發(fā)揮文本情感對學生內(nèi)在情感的浸潤作用,帶領學生領略情感之美,進而提高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品質情操同步發(fā)展。
例如,《愛的教育》就是一部情感四溢的長篇日記體小說,作者以兒童的視角進行故事敘述,顛覆了傳統(tǒng)敘事小說中敘述者無所不知的位置,通過兒童的感官去觀察、去聆聽,是一種容易被小學生接受的表達形式。這種“內(nèi)聚焦型”的視角采用,將作者的感情傾向隱藏在文字背后,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和說服力。所以教師對《愛的教育》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該帶領學生深入挖掘小說中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情懷以及社會之同情等情感元素,帶領學生感受理想世界的情味,拓寬學生的情感領域,培養(yǎng)學生擁有愛心、關愛他人的美好品質,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讓《愛的教育》成為學生小學時代最難忘的記憶,發(fā)揮整本書閱讀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實效。
五、 引入合作閱讀,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俗話說:“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多人合作才能迸發(fā)更豐富的思維靈感。”小學語文新課標主張教師構建合作型的語文課堂,這一指導思想也為教師實施整本書閱讀策略開啟了嶄新的思路。合作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模式,也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可以積極引入合作閱讀,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進而加深學生對書籍內(nèi)涵的領悟,實現(xiàn)滿意的整本書閱讀目標。
例如,在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的人物傳記作品《名人傳》進行整本書閱讀時,由于書籍的篇幅較大、生字較多,學生單獨閱讀的難度較大,也會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壓力。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4-5人為一單位的小組,然后引導部分小組閱讀《貝多芬傳》、部分小組閱讀《米開朗琪羅傳》,余下小組閱讀《托爾斯泰傳》,各小組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查找工具書、合作討論等方式,為傳記中的生字標注讀音,理解書籍的中心思想。第一階段的閱讀結束后,各小組可以交換書籍,這樣學生就無須額外花時間查找生字讀音,既顯著提高了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效率,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還讓學生在合作閱讀《名人傳》中獲得鼓舞和勉勵,領悟“古人之成大事業(yè)者,非謂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的人生道理。
六、 倡導佳句摘錄,擴充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除了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之外,還不斷強調文字積累和文化知識積累的重要性。強大的文字儲備既是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有力支撐,也是充實學生文化內(nèi)涵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該倡導學生摘錄書中的好詞和佳句,擴充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增強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摘錄習慣,使學生能夠充分吸納書籍中的文學精華,彰顯整本書閱讀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效用。
以法布爾的《昆蟲記》為例,本書的內(nèi)容重點表述了讓學生如何去觀察昆蟲、識別昆蟲、愛護昆蟲,書中用小學生能看懂的淺顯語言描繪了不同種類栩栩如生的昆蟲,使學生讀起來會有較深的代入感。同時,在進行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佳句摘錄,比如,螢火蟲的外衣色彩斑斕,在它圓形的服飾邊緣點綴著許多棕紅色的小斑點,顏色非常鮮艷美麗,同時螢火蟲的胸部是粉紅色的,身體呈現(xiàn)出棕栗色。對于這句話的摘錄,學生可以學習到比喻的描寫作手法,同時學生也可以從對螢火蟲美妙的描述中,提升語文審美能力,學會感知美和欣賞美。此外,本書中還有一句描寫,世界上還有很多昆蟲沒有被發(fā)現(xiàn),就等著小讀者們?nèi)ヌ剿髁?。學生也可以將這句話進行摘抄,以此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應努力學習,對周圍的事物認真觀察,而這樣也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還可以對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進行擴充。
七、 增加仿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結合意識
寫作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寫作能力也是小學生必備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生的文學儲備量相對匱乏,創(chuàng)作思維也不夠完善,在寫作中常常出現(xiàn)詞不達意、修辭方法運用不當?shù)炔涣棘F(xiàn)象。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仿寫是一種可以降低學生寫作難度的訓練方式,也是強化學生寫作技能運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整本書讀物無論是從寫作手法還是文辭運用來說,都是非常經(jīng)典雋永的,是極為優(yōu)質的寫作范本,可以作為學生仿寫素材。因此,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可以增加仿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結合意識,改善高年級小學生語文寫作困難的尷尬局面,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同步提升。
例如,《小王子》是一部著名的法國兒童短篇童話小說,書中充滿了智慧的光芒,作者以小王子的視角,運用簡介易懂的語言闡述了令人感動的故事和引人深思的哲理。學生閱讀這本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仿寫活動,引導學生化身小王子,模仿書中的語言和故事情節(jié),融入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作思維,進行童話仿寫,為學生的童真和愛創(chuàng)造一個廣闊的釋放空間,既能提高學生對小說主旨的品析能力,也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從而達成完善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八、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整本書閱讀模式,既符合新課標教學指導思想,也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內(nèi)容合理選擇拓展性讀物,注重整本書讀物的趣味性和閱讀價值,融合創(chuàng)新的整本書閱讀策略,為學生探求多元化的發(fā)展路徑,從而深度體現(xiàn)整本書閱讀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實效。
參考文獻:
[1]金靜英.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方法指導[J].當代教研論叢,2020(6):45,47.
[2]王玉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學周刊,2020(18):71-72.
[3]安文菊.小學教師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及對策[J].學周刊,2020(16):61-62.
作者簡介:柳銀億,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池店鎮(zhèn)浯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