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盛熙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0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于交通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這導致了我國橋梁建設的飛速發(fā)展,一大批城市高架橋涌現(xiàn)在各個城市中。在城市高架橋的實際建設過程中,考慮到橋面行車寬度需求和橋下凈空需求,高架橋通常采用大懸臂預應力蓋梁形式。對于這一施工形式的應用,不僅極大的縮短了相應的施工時間,同時還使得整個高架橋梁的建筑質(zhì)量能夠有所保障。本文通過具體工程案例,介紹了城市高架橋預應力蓋梁的支架體系和施工工藝,并對施工階段進行了分析,同時介紹了施工注意事項,為同類城市高架橋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在對高架橋進行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所采用的蓋梁模板,是一種定型的模板。對于這一模板來說,有一個可調(diào)式頂托或小型預制三角榀架,來實現(xiàn)對橫向的坡度進行調(diào)節(jié),從而來滿足相應的施工需求。在對改模板的底模進行拆除的時候,拆除榀架即可卸落底模。對于蓋梁模板的外側(cè),需要預留一定空間的范圍作為工作平臺,一般來說需要預留出80-100cm寬的工作平臺,在這一工作平臺上面,還需要滿鋪5cm厚木跳板,在這個跳板的邊緣,還需要設置15cm的高踢腳板,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模板的安裝和調(diào)整更加的方便,同時還能使得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的張拉操作更加的簡便;最后,為了保證施工的安全,在該操作平臺的四周還需要設置相應的安全保護結(jié)構(gòu),一般需要設置不小于1.2米高的封閉式防護結(jié)構(gòu)[1]。
滿堂式碗扣支架體系由支架基礎(30cm道渣+10cm碎石+20cmC30素砼)、Φ48×2.8mm碗扣立桿、橫桿、斜撐桿、可調(diào)節(jié)頂托、10cm×15cm底墊木、10cm×15cm或10cm×10cm木方做橫向分配梁、10cm×10cm木方縱向分配梁;模板系統(tǒng)由側(cè)模、底模、端模等組成。10cm×15cm木方分配梁沿橫橋向布置,直接鋪設在支架頂部的可調(diào)節(jié)頂托上,底模板采用定型優(yōu)質(zhì)竹膠模板,倒角及牛腿側(cè)模及倒T肋板采用定型鋼模板。為了支架整體穩(wěn)定,墩柱位置用鋼管搭設成抱箍形式;立桿頂部安裝可調(diào)節(jié)頂托,立桿底部支立在底托上,底托安置在支架基礎上的10cm×15cm木墊板上,以確保地基受力均衡。
圖1 支架“抱箍”設置示意圖
某城市高架橋標準段上部結(jié)構(gòu)采用30m預應力預制小箱梁,先簡支后連續(xù)。由于橋下后期需要通車,因此下部結(jié)構(gòu)采用大懸臂預應力蓋梁,橋墩采用花瓶墩。
主線標準段橋?qū)?5m,橫斷面布置為0.5m防撞護欄+11.75m行車道+0.5m中央防撞護欄+11.75m行車道+0.5m防撞護欄。主線、匝道小箱梁接小箱梁均采用倒T式蓋梁。主線蓋梁標準尺寸為 23.7×3.2×3.465m(長 × 寬 × 高),最大寬度為 3.2m,最大高度為3.465m,最大長度為23.87m;匝道蓋梁尺寸為7.908(單柱)/11.4(雙柱)×3.2×3.465m(長×寬×高)。
蓋梁預應力鋼束采用符合GB/T5224國家標準的Φs15.2mm的鋼絞線,每股面積140mm2,標準強度1860MPa,彈性模量1.95×105MPa。
圖2 主線雙懸臂倒T型蓋梁斷面圖
該橋梁采用碗扣式滿堂支架,碗扣式鋼管48×2.8mm,縱橫間距30cm×60cm,60cm×60cm,60cm×90cm三種,步距120cm,水平掃地桿離地面高度35cm:剪刀撐與地面角度45°,剪刀撐寬度不大于5m。支架縱橋向布置11排,間距按照2×90cm+60cm+4×30cm+60cm+2×90cm布置,橫橋向按照n×60cm布置,上口工人操作平臺需設置懸挑桿,懸挑出去寬度兩端均約為30cm。懸挑鋼管撐斜桿伸入到滿堂支架內(nèi)部并與立桿連接不少于3檔,與立桿成45°交角[2]。
支架頂托內(nèi)放置I12工字鋼作為縱橋向分配梁,橫橋向小橫梁采用10×10cm方木,間距按照≯30cm放置。蓋梁底模、肋板側(cè)模采用1.5cm厚優(yōu)質(zhì)竹膠板,牛腿側(cè)模、倒角模采用帶托架的定制組合鋼模板。
蓋梁預應力分二次張拉施工,第一批鋼束在蓋梁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90%時且齡期達到7天后強度后進行張拉。具體張拉順序如下:第一批先拉N3-1、N3-2、N3-3以及N2-1、N2-3鋼束,然后再拉N1-1、N1-2、N1-3和N2-2鋼束[3],見下表、圖3。
N1-1(第二批) N1-2(第二批) N1-3(第二批)N2-1(第一批) N2-2(第二批) N2-3(第一批)N3-1(第一批) N3-2(第一批) N3-3(第一批)
為了進一步明確施工時結(jié)構(gòu)的受力特性,確保施工安全有序進行,采用MidasCivil軟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對施工階段進行分析。
圖3
圖4 為整體模型,圖5為施工工藝圖。由計算結(jié)果可知,各施工階段蓋梁應力均為壓應力,施工完成后蓋梁預應力儲備較大,結(jié)構(gòu)較為安全。
圖4 整體模型
圖5 施工工藝圖
(1)基礎處置。由于項目所處軟弱地基較多,進行支架施工時采用碎石換填、澆筑混凝土基礎等方法,使基礎承載力達到要求,提高了施工質(zhì)量[4]。
(2)支架預壓。在完成支架及模板施工后,采用砂袋對支架進行預壓。砂袋應均勻放置,預壓重量以設計荷載為標準,分60%、80%、100%三級進行加載。在預壓過程中,對支架沉降進行觀測,分別在兩墩柱之間、蓋梁兩端設置觀測點,關(guān)注原地面地基不均勻沉降情況。同時,在加載到100%設計荷載時對貝雷梁撓度進行測量,并做好記錄,及時對模板進行調(diào)整。
(3)蓋梁施工。蓋梁鋼筋加工統(tǒng)一在鋼筋加工場集中制作成半成品,編號后分類堆存,由汽車運輸至現(xiàn)場,利用汽車吊直接吊至作業(yè)面,人工現(xiàn)場綁扎成型。鋼筋下料時控制焊接頭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采用從中間后兩側(cè)、先下部后上部的方式進行焊接。嚴格控制波紋管架的間距、坐標,保證預應力布置的準確性。普通鋼筋如遇錨墊板、螺旋筋、波紋管等根據(jù)設計要求可適當調(diào)整位置。澆筑蓋梁混凝土的順序為從兩端向中間對稱澆筑,分段分層臺階式施工。
(4)預應力筋張拉。預應力鋼束下料長度應滿足使用需求,且不能浪費。安裝預應力鋼束前,應檢查預應力管道是否漏漿堵塞[5]。鋼束采用兩端張拉,張拉的順序以設計圖紙為準,采用引伸量與張拉力雙控,并以張拉力為主,實測引伸量與計算引伸量容許誤差控制在±6%以內(nèi)。安裝的錨墊板必須與鋼束中心線垂直。采用真空壓漿技術(shù),壓漿后將已鑿毛的混凝土面和錨具周圍沖洗干凈,封錨混凝土的強度與蓋梁砼標號相同。
本文以某城市高架橋標準段為例,針對其采用的懸臂預應力蓋梁,介紹了鋼管立柱+貝雷的支架體系,根據(jù)施工順序采用有限元軟件對施工階段進行計算分析,并介紹了施工時的注意事項,為同類項目施工提供技術(sh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