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西關小學 張 虹
語文學科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小學生由于文字認知量較少,故此對其文字運用方面以及文章閱讀方面造成一定障礙。寫作時提筆忘字,閱讀時不能理解文章大意等,成為了小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常見的現象。相關研究證明,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入情境化教學模式,將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積極性,在語文知識海洋中找到樂趣。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課堂氛圍比較沉悶,教師會先在黑板上板書文字內容,再讓學生進行多次抄寫與默寫,從而達到將漢字牢記的效果。盡管這種死記硬背式的識字教學能夠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學生也能掌握一定量的詞匯,但由于在記憶過程中缺乏聯想,導致這些漢字并不能長久地留存在學生腦海中。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只能加大抄寫與默寫頻率,加深學生的記憶,但質量始終不高。隨著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進一步改革,教育部要求中小學課堂中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材施教,以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情境化課堂教學是最能體現教學相長的一種模式。對于小學識字教學而言,更能凸顯教學效果。將情境搬入課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除了需要跟學生講述這個漢字的書寫步驟以及所包含的意思外,還要想方設法發(fā)揚學生個性特點和培養(yǎng)其思維想象力,并將漢字背后的內涵予以形象化,將傳統(tǒng)的機械化教學模式轉變?yōu)榍榫郴虒W,使學生在很短時間內記住漢字,并在情境聯想的作用下,加深記憶。
盡管情境化教學是教育部所推崇的教學模式之一,但由于每一所學校領導與教師對情境化教學理解不一,導致其推廣力度與應用效果存在差異。個別學校領導和教師因為不能正確理解情境化教學的重要性,不明白情境化教學對小學生識字教學所帶來的意義,故在推廣上下的力度并不大,導致情境化教學在小學識字教學中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事實證明,識字教育中若仍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無疑是最低效的,也是一種最為低級的小學識字教學策略。此種教育模式顯然不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因為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并非懷著濃厚興趣學習。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厭惡情緒,造成消極影響。情境模擬法需要教師提前設計若干情境,帶領學生走入情境,領略文字魅力,讓學生萌發(fā)對識字學習的興趣。情境模擬教學法并不局限于一種方式或策略,可以是由多種策略穿插其中。比如在識字情境化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好看好玩的圖片、音視頻等,通過少量有趣的視頻素材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營造良好的識字教學氛圍。以《秋天的圖畫》為例,在設計情境之前,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學習并掌握“波”“浪”“美”“?!薄皾钡茸衷~。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對課文有個大致了解,然后通過多媒體將課文中出現的情境展現出來,如紅彤彤的蘋果、金黃色的梨樹以及火紅色的高粱等,讓學生很直觀地知曉這些字詞所代表的事物,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感知周邊事物的能力,對文字的使用、記憶等方面都有正面促進效果。
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以《秋天的圖畫》為例,除了通過多媒體展示常見事物外,教師還可以想辦法啟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發(fā)散聯想。如教師可以發(fā)起這樣的提問:課文中總共出現了多少景物?這些景物的顏色是什么?這些景物的顏色是永恒不變的嗎?此外,教師也可以將問題的提問權交給學生,增加學生之間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其溝通能力,有利于提升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
同樣以《秋天的圖畫》為例,學習“燈”字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造句的方式,對這個字以及衍生詞進行運用。教師可以多舉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能夠有素材可以造句。如生活中和“燈”有關聯的詞語有“彩燈”、“燈光”、“紅綠燈”、“燈紅酒綠”等。學生在遣詞造句過程中,能夠增強對字詞的認識,并且與生活中的情境有機結合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字能力。多媒體應該作為教師的日常教學工具之一,教師將生活例子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展出,為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詞語,如“楓葉”“落葉”“掃地”等,將生活中的例子以情境化方式展現在腦海中,以文字方式表達出來,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由語言與文字組成,只會書寫與默寫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融會貫通地綜合運用所學文字、詞語,真正學好語文這一學科。課堂上,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發(fā)言,對踴躍發(fā)言的學生及時給予獎勵,獎勵不一定是物質方面的,可以是一句稱贊。對于那些較靦腆的學生,教師可以多提問,鼓勵其多舉手發(fā)言。教師還可以讓每一位學生提前準備一則成語故事,既能增強對成語故事的認知,還能促進表達能力的提升。
情境化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識字,教師通過引導,利用多媒體資源,將生活素材搬進課堂,使教學更具趣味性。圖片或視頻能使學生在課堂內清晰認知生活中的事物,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小學語文教育不僅是對學生的識字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以及溝通能力。所以,筆者認為,為了發(fā)揮情境教學效果,教師應當思考如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對踴躍發(fā)言的學生予以肯定,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