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周 妹
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寫作的起步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多方面能力發(fā)展較快,并擁有豐富的情感,為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給予作文教學高度關注。學生在實際寫作中,標點符號的運用還有很多問題,例如標點缺失、錯位等情況,會改變文章的含義。教師要重視標點符號的教學,提升學生寫作質量。
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使用能力有待加強,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誤區(qū)。
1.認識層面。部分師生沒有樹立標點符號的使用意識,覺得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逐步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實際上學生在閱讀中并沒有關注標點的用法,制約了學生作文質量的提升。
2.輔導層面。部分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標點符號教學中,傾向于表面化特征,僅僅是給學生講解符號的定義和使用技巧,缺少實踐訓練,難以保障標點符號教學的整體性。
3.批改層面。在作文的批改上,教師會忽略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錯誤,沒有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影響了學生對標點符號的掌握。
1.利用對比教學法,明確標點符號功能。標點符號代表句子的停頓,即使同一句話,使用不同標點符號,整個句子的含義就大不相同。例如:①姍姍會寫毛筆字。②姍姍會寫毛筆字?這兩句雖然字是相同的,但是使用了不同的標點符號,意思有很大的不同,①表述的是一個事實,②則是一個疑問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兩個標點符號用法,體會標點符號對句意的影響,再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感受句子的含義。通過對比教學法讓學生體會到標點符號的作用,并正確運用到書面表達中。
教師在使用對比教學法的時候,語言要簡單易懂,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理解能力不強,很難理解復雜的知識點。例如,對于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如何使用雙引號問題的教學,學生無法理解教師的專業(yè)術語,可用簡單的語言“直接引語就是直接使用別人說的話,間接引語就轉述別人說的話或者文章的內容”。教師解釋后,學生就更加明確兩者區(qū)別,再展示例句:(1)看到此處美麗的景色,我不由感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2)白巖松說,當下社會,最奢侈的物品不是香車別墅、金錢地位,而是心靈的寧靜。此處(1)直接引用古人詩句,是直接引語,需使用雙引號;而(2)則是轉述別人的語言,所以不能使用雙引號,通過簡單明了的對比教學,讓學生快速掌握了標點符號的用法。
2.根據作文語境與題材開展標點符號教學。作文的體裁有很多種,但都離不開標點符號。例如讀后感中會接觸很多文章題目,此處使用書名號次數較多,書信中使用冒號的次數較多,教師需要結合文章體裁開展教學。另外,標點符號也可作為獨立的情況出現(xiàn),此類教學比較抽象,可以借助歷史故事:雨果將自己的作品《悲慘世界》寄給出版商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得到回應,雨果等不及就給出版商寫了封信,其中沒有任何文字,只有一個大大的“?”。不久,出版商回信了,回信中也只有一個“!”。前者問號的意思是:我寄給你的信件如何?可以采用嗎?后者感嘆號的意思是:您的創(chuàng)作非常好!我很震撼!一個標點符號也可以代表一個意思。小學的標點符號教學可以不用如此深入,教師可以安排在實際的語境或者段落中進行,激發(fā)學生學習標點符號的興趣,加快對其的理解,提升學習速度。
例如,針對破折號的教學,教師可以將其放在下面幾個語境中進行分析:①這是一年中最后一夜——新年前夕。②“叮鈴鈴——”上課鈴聲想起來了。③本來此次會議進行得很順利,但是——①中的破折號為解釋的作用,破折號后面的文字是對前文的敘述。②處的破折號是對之前詞匯的延續(xù)。③中的破折號是話題的轉移。除了這三種用法,破折號的用處還有很多,此處就不做過多贅述。學生在使用此類標點符號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混淆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學生掌握起來難度較大,教師需要多舉例,利用實例進行對比分析。
3.開展系統(tǒng)的訓練。小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教師要有計劃地安排教學任務,系統(tǒng)地進行訓練與檢測。依照學生遺忘規(guī)律,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新的知識,還要定期復習,防止學生忘記。例如開展標點符號練習:①請你將語文( )數學的家庭作業(yè)交上來。②首先( )我喜歡藍色( )其次( )我也喜歡紅色( )。此問題的設置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逗號和頓號的用法,提升其運用能力,輔助學生更快、更準確地掌握標點符號。另外,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標點符號,不但要進行上述練習,還可進行句子的改寫,如將疑問句變?yōu)楦袊@句,將肯定句變?yōu)橐蓡柧涞?,提高學生標點符號使用的正確性。
在學生形成標點意識且可以初步使用標點之后,教師要配合多方位、多渠道指導與訓練。首先是標點符號訓練,目的是對現(xiàn)有的作文進行修改和優(yōu)化,鼓勵學生多使用標點符號,訓練學生綜合化使用標點的技巧。其次是聽說讀寫訓練。讀說結合能促進學生掌握閱讀的語氣和語調,確保句子表達的準確性。接著進行模仿訓練。這種方式更加適合低段學生,因為標點符號存在傳情表意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強調將句子“讀”出來,針對聽寫結合,選擇教師閱讀、學生傾聽的模式,鼓勵學生把聽到的信息記錄下來,用上標點符號。教師要針對讀寫結合,找到教材中存有的經典例子,指導學生仿寫。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的前提下組織學生仿寫句子,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標點符號使用能力。針對說寫結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先說后寫,再改正,口語交際和書面作文都可以使用這種方式。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開展系統(tǒng)性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標點符號并靈活使用,并在長期的練習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