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益凡
(莆田市華亭第一中心小學,福建莆田 351139)
課前預習是能夠促進教學活動開展效率有效提高及學生學習效果大大提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處于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語文學習技巧,加上高年級正是學生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教師作為課堂學習的指導者,應該側重于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督促其進行課前預習。如果長期堅持,學生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獨立意識和自主學習的意識都相應加強。他們更加習慣在課堂上自己做主,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把課堂主體的地位還給學生,讓其充分發(fā)揮主人翁作用,釋放天性、展現(xiàn)自我,從而大大增強學習自信心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強制性的教學模式可能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的學習心理,不利于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實際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應該適當放手,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慢慢培養(yǎng)該能力。此時教師只需要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者的作用,在課堂上檢查預習的效果,避免一些學生偷懶,給予壓力式的學習動力。在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中的美,進而激發(fā)對語文的興趣和學習欲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要使一堂課能順利開展和進行,首先要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認真?zhèn)湔n;相應地,如果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則要求廣大學生要進行課前預習,了解教材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是以教師“教”和學生“學”為主,加上如今社會對學生的高要求,學校的領導層對教育工作者設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更重,為了完成任務,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大量灌輸知識,但灌輸?shù)闹R量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適得其反的作用,甚至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厭惡學習的消極情緒,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無法自己支配學習,而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嚴重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新課標改革之后,要求必須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通過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順應我國的素質教育的推進。通過課前預習了解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聽課。
以六年級學生為例,讓六年級學生進行有效預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學會對課文進行初讀和通讀。雖然六年級學生年齡較大、接受的教育時間比較漫長,但由于農(nóng)村的師資力量有效、教學設備比較落后等外在因素,要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保持流利和完全正確是非常難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六年級學生還沒有達到認識每一個字詞的境界,也不是對每種句式都有深刻的理解,這是他們在朗讀中遇到的障礙。當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熟練度之后,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針對以上現(xiàn)狀,要求教師在新課學習之前,務必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初讀,初讀過程中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和手到,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和不能理解的句子做好標記,然后通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概內(nèi)容,這樣在正式上課期間能夠節(jié)約理順文章的時間,為教師深層次分析文章內(nèi)容留有充足的時間。
在課前預習期間是否選擇正確的資料決定預習效率的高低,大多數(shù)六年級學生的選擇和辨別能力還比較差,因此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他們篩選資料,以便于從各個角度了解和掌握文章內(nèi)容。比如在學習小學六年級的課文《窮人》時,語文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一起查閱有關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相關資料,加以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如果預習的時間足夠,還可以鼓勵學生閱讀《窮人》這本書或者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加深他們對故事情節(jié)的體會和掌握。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好奇心,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實現(xiàn)在快樂中學習的目的,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問題的提出是學生進行思考的條件和基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帶著問題的學習方式直接將學習目標和任務顯示給他們,當練習的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學生能夠慢慢摸清楚問題設置的技巧,有利于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主動地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和同學討論問題,并向老師提出問題及自己解決問題。當學生提問時,教師要做到認真傾聽、尊重提問者、仔細分析問題并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解決問題,使學生有所收獲,提高其學習自信心。小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都是課堂上常見的活動開展形式,語文作為一門開放性強的科目,其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應該積極進行討論和探討,根據(jù)座位情況進行分組,然后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可把壓抑的課堂氣氛轉化為活潑愉快的氛圍。討論環(huán)節(jié)過后,需要每組派一個代表回答問題,一方面與同學們分享自己小組的想法、提高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是檢驗學生是否認真討論的一種手段,如此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并不是空話,而是經(jīng)過了大量實踐得出的真理。根據(jù)專家對人的記憶維持時間的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記憶力再好的人,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也會有記憶力衰竭的現(xiàn)象,導致把之前記憶深刻的東西拋之腦后,但是有筆記就不一樣,只要筆記沒有丟失,它就會一直存在。預習的過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看文章、思考問題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筆記和學會標記的好習慣。比如預習過程中如果遇到比較難以理解的字詞或者句子,選擇標記出來,以便于自己查閱資料或者上課有針對性地學習。除此之外,如果遇到一些優(yōu)美的、對于寫作有提升作用的句子,應該選擇用專門的筆記本摘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
預習固然重要,但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需要預習,教師要先了解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性和教學目標再決定是否需要預習。語文教學中有些說明文的內(nèi)容較長,如果在課堂上看太浪費時間,就應該安排預習。詩詞這種重要文章體裁,雖然文章篇幅短,但難以理解,其中包含的知識量很大,需要預習。還有一些文言文里面含有很多生詞,句子比較抽象,也需要預習。語文教材中含有一些專門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設置的課文,這些課文的閱讀應該在課堂上進行,提高教學效率。比如《竹節(jié)人》這篇課文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因而教師應該事先以布置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們自行閱讀,有條件還可以進行竹節(jié)人的制作,并把其中能體現(xiàn)做竹節(jié)人、斗竹節(jié)人的樂趣的相關句子標記出來。
總的來說,課前預習對于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課堂效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習依靠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即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來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更好地適應中學學習模式打好良好的基礎??茖W合理地進行課前預習,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使學生進一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