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賢
【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門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共納入80例門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隨機分做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強化健康教育。結果 觀察組SDS評分、SAS評分分別為(42.03±3.48)分、(41.15±3.76)分,對照組(54.11±3.36)分、(52.16±3.35)分,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84.95±3.97)分、(83.57±4.03)分、(85.23±3.85)分、(85.37±4.08)分,對照組(71.85±3.42)分、(71.66±3.28)分、(72.46±3.19)分、(73.04±3.64)分,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門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門診;健康教育;護理;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1..0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病毒性肝炎,其感染病毒為DNA病毒,而甲、丙、丁、戊等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病毒則是RNA病毒[1]。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的特點是發(fā)病率高、難治愈、致死率高,可引起肝炎后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等,給廣大人民的健康、生活質量及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2],也給社會和經(jīng)濟造成極大的負擔,故而需要積極的干預和治療。由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程長,難治愈,需要堅持長期的門診抗病毒治療及對癥治療,經(jīng)濟負擔較大,故而患者易于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其生活質量也明顯下降。本次研究即觀察了健康教育在門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護理中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在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yī)院肝膽病科門診接收診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計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37~59歲,將其隨機分做觀察組40例及對照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7.5~59歲,平均(49.52±4.13)歲,病程1.5~11年,平均(6.88±1.26)年;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7~58歲,平均(49.11±4.37)歲,病程2~10年,平均(6.81±1.29)年。兩組門診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研究標準
①年齡35~60歲。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明確。③排除合并其它類型的肝炎患者,或已進展至肝硬化、肝癌的患者。④排除合并其它系統(tǒng)重大疾病者,神經(jīng)、精神疾病者。⑤能堅持治療及護理觀察工作,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采用t檢驗及x2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護理方法
2.1 對照組
按照門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護理常規(guī)進行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2.1.1 治療配合護理
協(xié)助門診醫(yī)生,完善各項理化檢查,評估患者的病情,每次就診時登記患者的生命體征、病情變化情況等,做好詳細的記錄。
2.1.2 用藥護理工作
門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需要多種藥物治療,應做好用藥護理工作。告知患者每種藥物的使用方法、服用時間、治療作用等,讓患者嚴格遵醫(yī)囑按時、按量用藥;對于需要服用中藥湯劑的患者,應指導患者每日服用時間,注意溫服,注意忌食辛辣、油膩、腥膻的食物,避免影響藥性;對于需要門診輸液的患者,應注意巡視病房,觀察滴液速度,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等,確保用藥安全。
2.1.3 心理疏導
門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問題較為突出,可見焦慮、悲觀、不安、擔憂、緊張等,對于治療效果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3]。護士給予常規(guī)的心理疏導,告知其應充滿信心,堅持治療,積極地配合醫(yī)護人員開展各項醫(yī)護工作,同時注意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護士應多鼓勵和支持患者,幫助其消除不良心理問題等。
2.2 觀察組
本組門診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強化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2.2.1 疾病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醫(yī)學知識,感染途徑、危害、治療方法、預后等,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同時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項,避免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導致病情加重。
2.2.2 飲食健康教育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飲食十分重要。首先是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攝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時注意保證營養(yǎng)的充足,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纖維素和微量元素等,注意低脂飲食,保證蛋白質、糖類的攝入;其次,注意多攝入一些水果、蔬菜等,補充各種營養(yǎng)成分,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再次注意忌煙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4],油膩、生冷的食物亦應少食;最后,根據(jù)醫(yī)生的辨證結果,給予中醫(yī)藥膳食療等,如選擇枸杞子、五味子、山藥、薏苡仁、蜂蜜、核桃仁、桑葚等具有補肝益腎健脾的中藥,制作成藥茶、藥粥、藥羹等食用,有利于促進病情的向愈。
2.2.3 生活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規(guī)律,休息時間充足,適當進行運動和體力活動,勞逸結合,同時注意移情易性,調節(jié)情緒,避免情緒激動等,不熬夜,不過多的使用視頻終端,最終形成良好習慣。
3 結 果
3.1 觀察指標
①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5]評價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②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2]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及社會功能等4個方面。
3.2 兩組SDS評分、SAS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分別為(42.03±3.48)分、(41.15±3.76)分,對照組分別為(54.11±3.36)分、(52.16±3.3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3.3 兩組SF-36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干預后軀體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84.95±3.97)分、(83.57±4.03)分、(85.23±3.85)分、(85.37±4.08)分,對照組分別為(71.85±3.42)分、(71.66±3.28)分、(72.46±3.19)分、(73.04±3.64)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項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針對門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強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史耀勛,田 謐,楊 輝.臨床常見病550問[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1~113.
[2] 徐 樂.健康教育應用于乙肝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15):2192~2193.
[3] 李雪梅.健康教育在乙肝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54):250~251.
[4] 趙 杰.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30):322.
[5] 徐雅蘭.健康教育對門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8,5(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