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烏吉
摘 ?要:在新課程中指出: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道德品質(zhì),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tài)度,不斷促進學生文化品格和審美情趣的提升。對此,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打破以往觀念的限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收獲豐富知識的同時,逐步升華自身的家國情懷。鑒于此,文章結(jié)合筆者多年工作經(jīng)驗,對融“家國情懷”教育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家國情懷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方法
引言:
在新課標中有明確指出,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進行培養(yǎng),使其能夠在積極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中,促進其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提升。語文作為能夠?qū)?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承的學科,作為能夠?qū)W生文化素養(yǎng)和精神修養(yǎng)進行發(fā)展的科目,是對“家國情懷”教育進行融合的良好課程。對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對傳統(tǒng)的教學框架進行突破,并以此為基礎(chǔ),利用“家國情懷”的融合教育,對學生的悟性、個性和審美性等進行培養(yǎng)。使得能夠在促進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增強下,實現(xiàn)其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中學語文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
語文是一門覆蓋面較廣的課程。從內(nèi)容來說,它囊括了中國所有的漢語言文字,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蕓蕓眾生,包羅世間萬象;從情感來說,它將世間萬物的喜怒哀樂愁怨等等感情融合到每一個字符中;從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來說,它將所有的人生奧秘揭示得淋漓盡致。語文教學的魅力在于它詞語的豐富多彩,話語的妙趣橫生。語文又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在教學時它本身所呈現(xiàn)出的靈活性,教師是難以用一種思維將其把握并傳授給學生的。同時,不同的學生對一篇課文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語文老師在上課時,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來聆聽學生的發(fā)言。
二、融家國情懷教育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方法
(一)以深情誦讀觸動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其實有許多對祖國大好河山進行描寫的詩文,這些名篇寫山則情滿于山,寫海則情溢于海。教師在對這些情文并茂的名詩佳作進行講授時,就可以通過作者所描繪和贊美的祖國壯麗河山等,對學生展開融于家國情懷的良好教育,以此促進對其祖國大好河山熱愛之情的激發(fā)和觸動。
(二)基于典型形象,感染家國情懷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是一個人才、英雄輩出的英雄。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選錄了許多英雄人物的文章,教師在教學這類文章時,就可以從文章所刻畫的人物形象著手,以此引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詩詞就有許多家國情懷滲透其中。在那個年代,他的國家正處于內(nèi)憂外患的狀態(tài),他有一個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心,但是他實現(xiàn)理想的機會卻被剝奪,無法進一步實現(xiàn)個人價值,因此在文學方面施展自己的抱負,寫出了許多慷慨詩詞。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作者想象馳騁于疆場之間,表達自己殺敵報國的強烈心愿,但是最后一句卻把作者拉回現(xiàn)實,二者之間的對比彰顯了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以此進一步表達作者壯志難酬之情。對此,教師就應當將這些典型形象作為基點,讓學生切實地感悟家國情懷,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國情懷。
(三)以品味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當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作者的用語內(nèi)涵進行領(lǐng)會之后,就能夠?qū)ψ鎳Z言的豐富表現(xiàn)力進行感受,從而能夠?qū)崿F(xiàn)對其摯愛祖國語言之情的激發(fā)。眾所周知,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容納了許多醒世詩篇,這些詩篇當中,涵蓋了許多熱枕的愛國之情和鄉(xiāng)土情懷。如毛澤東的“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李賀的“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韓愈的“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以及辛棄疾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等等。詩人們所寫的這些言志詩,或是對國仇未雪身先死的無限義憤之情的抒發(fā),或是對滿腔憂黎民、濟蒼生的愛國之情的表達,亦或是對自己寧死不屈、誓死報國的明誓。其無論是雄偉的氣魄,還是博大的胸懷,或者舍生取義的風骨,都是值得后來者學習的榜樣,凈化心靈的楷模。
(四)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訓
從總體上看,雖然近些年我國的教師質(zhì)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是若做具體而深入的考察與分析,教師在工作中還是存在一些短板,因此教育部門和學校要重視對教師的在職培訓。在大學期間,雖然師范專業(yè)的學生接受了系統(tǒng)的、科學的培養(yǎng),但缺乏實踐,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教學中實踐需要進一步磨合。剛?cè)肼毜那嗄杲處熞e極主動參加校本培訓,與年長的教師結(jié)對子,形成傳幫帶互助模式,入職的新教師要常常去聽公開課,或者在自己上課時,請導師來聽課,課后認真聽取導師的評價,進行經(jīng)?;?、系統(tǒng)化的教學反思。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的課程改革和課程管理,在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為自己儲備力量,厚積薄發(fā)。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家國情懷”既是一種人類的共性,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更是能夠讓國家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的精神凝聚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對“家國情懷”的融入教育,對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行培養(yǎng),以此在對其堅毅不屈的中華民族精神進行發(fā)展下,實現(xiàn)對“中國夢”的進一步發(fā)芽成長。
參考文獻:
[1]常麗娜.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家國情懷作品的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9.
[2]張美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家國情懷缺失問題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7.
[3]萬欣.人教版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