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嬋 李好中
(新鄉(xiāng)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新鄉(xiāng)市地處中原腹地,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干濕交替明顯,四季分明、光熱充足、地力肥沃、土層深厚,平均有機質(zhì)含量在1.5%左右,非常適宜小麥生長。小麥是新鄉(xiāng)市第1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約33.3萬hm2,占全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50%以上[1]。本試驗以已通過審定的小麥新品種為對象,以抗逆、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為主要目標,對供試品種進行綜合評價,從中選出抗逆減災能力強、產(chǎn)量水平高、商品質(zhì)量優(yōu)、綜合效益好的適合本區(qū)域種植的小麥品種。
試驗地點設在新鄉(xiāng)縣七里營鎮(zhèn)中國農(nóng)科院新鄉(xiāng)基地,土壤質(zhì)地沙壤土,前茬玉米2019年10月21日收獲,小麥5月30日播種。
參試品種20個:“鄭麥7698”、“中麥578”、“百農(nóng)AK58”、“周麥27”、“百農(nóng)207”、“西農(nóng)979”、“中麥895”、“鄭麥379”、“鄭麥136”、“鄭麥583”、“偉隆169”、“師欒02-1”、“豐德存麥5號”、“百農(nóng)4199”、“眾麥7號”、“百農(nóng)418”、“新麥26”、“中植0914”、“科林201”、“新植9號”。
2019年10月15日采取旋耕(深耕、旋耕或免耕),耕深25cm,耕后用機耙3遍。底肥:尿素46%加二銨(N16%加P46%)。2020年2月18日噴施美護磷鉀(0-45-45)50g·667m-2,3月18日施尿素(46%)6kg·667m-2。2019年12月26日人工冬灌,2020年3月18日澆孕穗水,4月28日澆灌漿水。2020年2月18日用苯醚甲環(huán)唑20g·667m-2防治紋枯??;4月18日用阿維菌素20mL·667m-2加勁勇10mL·667m-2分別防治小麥紅蜘蛛和蚜蟲;5月8日用醚菌脂50%10g·667m-2防治小麥白粉病加氟環(huán)唑30%治小麥條銹和葉銹病。
本試驗小麥生育期氣象條件總體較好,光溫水匹配,特別是返青、灌漿期有有效降雨,利于小麥生長發(fā)育。冬前積溫偏高,利于小麥生長。3月氣溫偏高,拔節(jié)較常年提前10d左右。抽穗后氣溫偏低,抽穗至揚花間隔延長。灌漿期積溫偏高,空氣濕度較大,有利灌漿。但由于播前降水,大田播種較常年推遲3~5d。春季低溫頻發(fā),共發(fā)生3次低溫過程。3月28日,最低1℃;3月30日,最低3.6℃;4月10日,最高7.9℃,最低3.1℃。大部分小麥處于孕穗期,造成部分品種小穗敗育、畸形,但總體對生產(chǎn)影響不大。
由表1可知,所有參試品種出苗、越冬、返青時間無差異?!爸宣?78”于3月7日拔節(jié),時間最早;“豐德存麥5號”、“中植0914”、“科林201”次之,3月8日拔節(jié);“偉隆169”拔節(jié)較晚,3月15日;“師欒02-1”拔節(jié)最晚,3月16日?!爸宣?78”抽穗最早,4月7日;“西農(nóng)979”次之,4月9日;“中麥895”、“偉隆169”、“師欒02-1”、“眾麥7號”抽穗最晚,4月15日?!爸宣?78”、“西農(nóng)979”揚花最早,4月15日;“百農(nóng)207”、“師欒02-1”、“新麥26”揚花最晚,4月22日。“西農(nóng)979”、“科林201”成熟最早,5月26日;“中麥578”、“中麥895”、“百農(nóng)4199”、“百農(nóng)418”、“中植0914”、“新植9號”熟期次之,5月27日;“鄭麥379”熟期最晚,5月29日。其余參試品種熟期5月28日。
由表1可知,單位穗數(shù)前5位的品種分別為“師欒02-1”、“偉隆169”、“中麥895”、“新麥26”、“科林201”,依次達到55.8萬·667m-2、48.8萬·667m-2、48.6萬·667m-2、48.0萬·667m-2、47.9萬·667m-2;“鄭麥379”單位穗數(shù)最少,達到41.0萬·667m-2。分蘗成穗率前5位的品種是“豐德存麥5號”、“中麥578”、“新植9號”、“百農(nóng)207”、“科林201”,分別達到43.7%、39.9%、39.7%、37.1%、36.8%;“鄭麥379”成穗率最低,達到27.6%。
由表2可知,耐寒性方面,“中麥895”苗期葉尖萎縮程度較重,枯黃程度4級;其余品種“鄭麥7698”、“百農(nóng)AK58”、“百農(nóng)207”、“鄭麥379”、“師欒02-1”、“豐德存麥5號”、“百農(nóng)418”葉尖枯黃程度3級,葉尖萎縮程度中等;“百農(nóng)4199”葉尖萎縮程度極輕;其余品種葉尖枯黃程度2級,葉尖萎縮程度較輕。返青期,“中麥578”、“中麥895”、“師欒02-1”、“豐德存麥5號”、“百農(nóng)418”、“中植0914”共6個品種葉尖枯黃程度3級,葉尖萎縮程度中等;其余參試品種葉尖枯黃程度2級,葉尖萎縮程度輕或極輕。
表2 耐寒性、抗高溫(干熱風)、倒伏及倒折率調(diào)查
抗干熱風方面,“中麥578”、“百農(nóng)207”、“中麥895”、“鄭麥379”、“鄭麥583”、“眾麥7號”、“百農(nóng)418”、“科林201”、“新植9號”共9個品種抗高溫(干熱風)能力較強,灌漿期植株青枯程度輕,葉片持綠性較好,穗下節(jié)萎蔫程度輕?!拔鬓r(nóng)979”、“豐德存麥5號”、“新麥26”抗高溫(干熱風)能力相對稍差。
抗倒性方面,株高前5位的品種是“新麥26”、“中麥578”、“師欒02-1”、“西農(nóng)979”、“鄭麥7698”,分別為87cm、86cm、85cm、84cm、82cm,“百農(nóng)AK58”株高最低,為68cm?!拔鬓r(nóng)979”、“師欒02-1”抗倒伏能力較差,倒伏率達到30%以上。
抗倒性方面,株高前5位的品種是“新麥26”、“中麥578”、“師欒02-1”、“西農(nóng)979”、“鄭麥7698”,分別為87cm、86cm、85cm、84cm、82cm,“百農(nóng)AK58”株高最低,為68cm?!拔鬓r(nóng)979”、“師欒02-1”抗倒伏能力較差,倒伏率達到30%以上。
表3 產(chǎn)量結果調(diào)查
續(xù)表 產(chǎn)量結果調(diào)查
“周麥27”耐寒性好。春季發(fā)育中等,分蘗成穗率中等。灌漿期植株青枯程度一般,葉片持綠性較好,穗下節(jié)萎蔫程度輕??沟狗芰?。株高稍高,成熟期較早。實收產(chǎn)量位居第1位,產(chǎn)量643.31kg·667m-2。
“中麥578”苗期耐寒性較好。春季發(fā)育中等,耐寒性中等。分蘗成穗率高。灌漿期植株青枯程度輕,葉片持綠性較好,穗下節(jié)萎蔫程度輕。株高偏高,成熟期較早。實收產(chǎn)量位居第2位,產(chǎn)量633.50kg·667m-2。
“鄭麥379”苗期耐寒性中等。春季發(fā)育中等,耐寒性較好。分蘗成穗率低。灌漿期植株青枯程度中等,葉片持綠性一般,穗下節(jié)萎蔫程度中等。株高偏高,成熟期中等。實收產(chǎn)量位居第3位,產(chǎn)量633.41kg·667m-2。
“豐德存麥5號”耐寒性一般。春季發(fā)育早,分蘗成穗率高,株高中等,成熟期中等。實收產(chǎn)量位居第4位,產(chǎn)量624.24kg·667m-2。
“鄭麥7698”苗期耐寒性中等。春季發(fā)育中等,耐寒性較好。分蘗成穗率中等。灌漿期植株青枯程度中等,葉片持綠性較好,穗下節(jié)萎蔫程度中等。抗倒伏能力好。株高稍高,成熟期中等。實收產(chǎn)量位居第5位,產(chǎn)量621.90kg·667m-2。
綜上所述,“周麥27”、“中麥578”、“鄭麥379”、“豐德存麥5號”、“鄭麥7698”這5個小麥新品種綜合農(nóng)藝性狀好,產(chǎn)量高,在新鄉(xiāng)地區(qū)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