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摘要:在現(xiàn)今時代,許多民族音樂已經(jīng)逐步失去在大眾視野之內。在這個百花齊放的音樂交融時代,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樂器文化卻在逐漸消亡,許多青年人認為民族的就是俗氣的,抱著流行樂嘻哈樂西洋樂為文化主流,認為民族樂是落后的音樂,因此許多地區(qū)的民族音樂受到文化沖擊已經(jīng)逐漸失傳。在這個交融的時代中,如何實現(xiàn)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是現(xiàn)今時代最值得深思的音樂文化問題。
關鍵詞:高校音樂;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引言: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來說,青年學生是主要受眾人,特別是高校音樂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程度上遠遠高于其他學校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也相對深一些。因此,高校音樂教學成為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課題傳播形式,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特別是各個音樂系別,甚至是專業(yè)音樂學校來說,許多學生自身就是民族音樂的演奏者演唱者,對于民族音樂文化掌握較為專業(yè),特別是在高校學習中,學生還可以領略到整體民族板塊文化的魅力,以及民族音樂的魅力,因此高校學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傳播者。
一、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現(xiàn)狀
高校音樂主要以專業(yè)的視唱,音程,旋律為主,以教材上的旋律學習為主,同時對各個方面的音樂學習都有所涉及,同時涉及中西音樂史,還將對民族音樂有所涉獵。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會普及傳統(tǒng)音樂的知識,特別是高校名族專業(yè)的學生對于自己本專業(yè)有專業(yè)的了解,同時在高校進行音樂學習的時候,還可以進行各個地方的音樂歷史學習,因此學生在進行民族樂器演奏的時候可以更多的進行不同音樂類型的融合。許多學生在學習自己本專業(yè)的同時還會選修簡單的樂器進行輔修學習,把各個樂器的演奏方式進行結合。利用自己的演奏,對各個樂器進行傳播。通過新時代的網(wǎng)絡媒介,以及對于各個科技軟件的利用傳播自己本專業(yè)的文化,作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者進行學習交流。
二、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專業(yè)演奏者的專業(yè)能力
在高校學習中,有許多的專業(yè)民族樂器的演奏者,以及對于民族器樂演奏有一定學習的學生。對于這類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應當注重專業(yè)教學能力培訓,以及對想要學習演奏的學生進行專業(yè)的演奏培訓。許多學生對于民族樂器的印象都是古板不了解甚至是落后的印象,對民族樂器沒有深刻的了解對于基礎的民族樂器的名稱都不了解,分不清樂器構造。想要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民族樂器的演奏能力,對于專業(yè)演奏學習者來說,作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者以及青年傳承者具有巨大的時代責任。同時對于學生來說,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民族樂器也對民族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高校可以培養(yǎng)專業(yè)演奏學生,擴招稀有專業(yè)的專業(yè)演奏學生,聘請專業(yè)的教師進行指導,為樂器文化傳播提供途徑。同時開展相關樂器演奏興趣課堂,讓專業(yè)演奏的學生進行代課,建立民族樂團或是民族樂器興趣社團,對感興趣的學生普及民族樂器演奏方法以及對于樂器演奏音樂的形式的普及[1]。
(二)普及民族音樂基礎文化內涵
對于民族文化來說,不是簡單的學習某些特定的曲目,而是對于整個民族文化的學習,因此可以先從最基本的民族文化為傳播內容,讓學生們進行最基礎的文化知識普及,讓同學可以對此感興趣。對于基本的民族文化有一個簡單的認識,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例如講解基礎的民族樂器的名稱,組成,音效以及著名曲目,開展相關課堂進行基礎知識普及。開展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把民族活動組織到校園中表演,例如民樂團演出,民族音樂舞蹈表演,傳統(tǒng)藝術形式等,可以是傳統(tǒng)戲曲也可以是民族器樂演奏,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傳統(tǒng)音樂有了解,至少欣賞過知道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同時教師應當開展相關民族文化課題學習,讓學生能夠自由開展民族文化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民族文化在時代下所處的形式,實現(xiàn)真正的民族文化傳承[2]。
(三)開展相關民族文化交流活動
在高校音樂教學可以開展相關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進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動,高校可以組織相關的傳統(tǒng)民族音樂交流課堂以及民族音樂演奏體驗課堂。教師在組織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相關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介紹,同時舉例分析民族音樂,讓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產(chǎn)生興趣。同時對于文化交流活動是對于文化傳承的方面之一,因此高校以及高校教師都應予以重視。課堂上教師可以講解民族傳統(tǒng)音樂,同時開展相關民族文化課外交流活動。教師可以帶學生去博物館觀賞民族樂器的發(fā)展史,以及民族音樂的文化歷史。例如在講解編鐘的時候可以了解當時的歷史發(fā)展內涵,了解當時音樂是在禮樂制度之下形成的,是宮廷禮樂制度,同時還可以進入戲曲園地進行交流學習,讓學生跟著戲曲老師學習戲曲身段,唱腔詞句,讓學生體會戲曲音樂的魅力。民族音樂也有為古代現(xiàn)代之分,古曲和現(xiàn)代曲有不同的風格。對于古曲來說只有培養(yǎng)專業(yè)學習的學生進行傳承,因此高校應當多開展相關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在高校學習能夠進行相關的學習,從而成為掌握民族音樂文化的青年人,只有讓新時代的青年人掌握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才能使得民族音樂文化得到真正的傳承。
三、總結語
高校音樂教學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之一,有相對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手段,還有相對較高的教學境界,特別對于高校階段學習的學生來說,是對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新青年,只有教育好新時代新青年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態(tài)度,才能真正實現(xiàn)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鄒麗霞. 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J].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04(1):69-71.
[2]劉也愚. 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J]. 黃河之聲, 2015, 000(01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