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摘要】孔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眰鹘y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近年來,雖然教育部門一再突顯德育的主體地位,但是在技工院校德育工作中,傳統孝道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現實生活中,家庭的親子關系也時常奏出不和諧的音符。本研究從分析傳統孝道失落的原因著手,對傳統孝道的培育途徑進行探索,力圖拓展傳統孝道的教育空間,為提升技工院校學生的道德品質作出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傳統孝道 ?技工院校 ?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3-0033-02
一、技工院校學生孝道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的原因
技工院校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yè)生,正處于青春期,身體上的成人感,加上心理上的不成熟,常常意氣用事,任性妄為,做事不顧后果,導致出言不遜、目無尊長等現象時有發(fā)生,造成親子關系時常處于緊張局面。
(二)家庭的原因
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道德品質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受國家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的過度寵溺,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如果父母沒有做到“百依百順”,那么孩子就可能賭氣離家出走,甚至放棄生命。在這樣的家庭教育氛圍下,培養(yǎng)出的孩子大多是只知索取不懂感恩,更談不上尊重生命了。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學生有一部分出身于單親家庭,甚至有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親情的呵護和家庭的溫暖,導致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淡薄,更談不上孝順父母了。再者,孩子缺乏榜樣的力量,有的家庭是父母言傳身教不到位,沒有給孩子樹立孝心孝行的榜樣。甚至部分家長在贍養(yǎng)老人的問題上扯皮,在爭奪家產的問題上不擇手段,使孩子從小就缺乏正常的家庭氛圍,認為不孝順長輩是常態(tài)。
(三)學校的原因
我國的素質教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從目前來看,學校教育重視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看重升學率的現象,仍屢見不鮮。在入學成績中,片面強調卷面分數,而很少考查學生的道德品質。德育課程在學校教學計劃中所占比例偏小,再加上德育課程中關于傳統孝道的教學內容篇幅偏少,所以孝道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學校教育的不重視,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傳統孝道的主體人文環(huán)境。
(四)社會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精神文明建設卻沒有跟上步伐。社會媒體大量報道娛樂新聞,推崇明星的光環(huán)效應,青少年在這種輿論的引導下,出現了盲目追星的現象。他們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去支持偶像的演唱會和電影,卻對父母呼來喚去,毫不在意,更有甚者,媒體報道有位歌迷為了追星,而逼迫自己父親賣腎換錢的新聞。社會在造星造勢的同時,也讓一些家庭陷入困境,給學校和家庭教育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問題。
二、技工院校德育課程中關于孝道的教學安排
(一)課堂調查
技工院校德育教材第一冊《道德法律與人生》,調查學生對父母了解的情況,參與調查的均為湖南兵器工業(yè)高級技工學校在校學生,共300名,回收有效問卷281份,有效回收率93.7%,其中男生169名,女生112名,被試年齡在15-17歲之間,平均年齡16.4歲,結果如表1-1所示。
(二)教學內容
德育教材《道德法律與人生》中涉及傳統孝道的內容,只做了兩個章節(jié)的教學安排。其中,第二章第二節(jié)學會和諧交往,在家庭內的人際關系的教育,對子女的要求是:要聆聽父母的教誨;尊重父母、關心父母;要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第三章第一節(jié)加強道德修養(yǎng),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從《技工院校德育課程標準》來看,德育課程共36課時,而傳統孝道的內容只是粗略地提到,并未展開,所占課時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三、技工院校傳統孝道培育探索之路
百善孝為先,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應從傳統孝道入手,吸取傳統文化中關于孝道的精髓,并結合時代特征,關注社會熱點,走一條與時俱進的開拓創(chuàng)新之路。
(一)珍愛生命,固本護體
從2020年的疫情來看,生活不規(guī)律、心理狀況不良的人,免疫力較低,容易被病毒感染,所以關愛自身的健康狀況,就是對生命負責。這也體現了生命教育的內涵。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身心和諧。對于技工院校學生而言,社會和家庭應樹立良好的榜樣,教會未成年人自尊自愛,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沾染煙酒,遠離黃、賭、毒。
(二)珍惜生命,挫折教育
《孝經·開宗明義章》指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數年養(yǎng)育,父母付出的辛勞無以言表。只是很多青少年無法理解生兒育女的艱辛,更不懂得尊重生命。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在2000年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美精神病學術會議上,有學者指出,“自殺已經成為我國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且青少年自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我們的零零后,普遍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生長于物質充沛的環(huán)境,但是在成長的道路上缺乏精神食糧,從小缺少挫折教育,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叫苦連天,更有甚者,為了一點小事就傷害自身的生命。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曾經說過,“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蔽覀兛梢员淮虻?,但不能被打敗。
德育工作應選取身邊鮮活的事例為素材,如2020年這場疫情,就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機會。“疾風知勁草,歲寒識松霜?!瘪Y援湖北的醫(yī)護人員和武警戰(zhàn)士,雖然長期暴露在病毒面前,每天都要經歷生死的考驗,但是面對困難,一心為民,毫不退縮。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也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卻讓我們感受到國人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韌性,從而激勵我們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三)愛惜年華,奮斗青春
子曰:“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毙⒌澜逃粌H是倡導愛護身心的教育,還應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潛能,從小立志,不負韶華,學習技能本領,鍛煉自身能力。將來走入社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爛之花。
(四)知行合一,拓展教育
首先,從教學中傳統孝道內容偏少的現狀出發(fā),我們試圖發(fā)揮影視作品的榜樣力量,利用課余時間組織校園影視月活動,針對性地選取傳統孝道的影視作品,安排如表1-2所示:
其次,安排一些實踐活動。如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祭祀先祖,以表追思之情。五四青年節(jié)組織學生去敬老院送溫暖,為老人做一天義工。在父母生日當天,提醒學生寫封家書,表達祝福和感恩之情。母親節(jié)和父親節(jié),分別舉辦以“慈母手中線”“父愛如山”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重陽節(jié)建議學生給長輩做一頓飯或買份禮物,表明對長輩的敬意。
再者,對于一部分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如家庭殘缺、留守家庭等情況,學校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進行輔導,給學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補上心理情感上缺少家庭親情的一課,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讀懂父母的不易或原諒父母的過失,從心理上接受自己的原生態(tài)家庭。
最后,畢業(yè)季邀請家長來校,參加畢業(yè)典禮。安排家長和學生發(fā)言,借此機會,家長可表達對學生的關愛之意,學生可表達對父母、師長的感恩之情,最后邀請所有家長和學生合拍畢業(yè)照,留下人生中永恒的記憶。
四、傳統孝道的考核評價
在傳統孝道的教育考核中,我們看重的并非學生的卷面成績,而是通過學生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進行評判??己税ㄗ栽u和他評兩種方式,其中自評是由學生自主完成,他評包括父母和班主任的評價。父母的權限最重,因為父母是親子關系的直接參與者,對子女的孝心孝行的評價最有發(fā)言權。而班主任在生活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對學生的孝心進行量化評分;在與家長的接觸中,也能了解學生的情況。每學期以班級為單位,推選考核分數前20%的學生為“孝心道德模范”??己巳绫?-3所示:
五、結語
古語云,“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培養(yǎng)學生的孝道孝行,對提升技工院校學生的道德品質大有裨益。德育工作采用知行結合的方式,發(fā)揚中華優(yōu)良傳統,引導學生重孝重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宗旨。長此以往,必將培養(yǎng)出一批德藝雙馨的技能人才,構建一幅家國和諧的美好畫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道德法律與人生[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
[2]技工院校德育課程標準[S].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