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芷婧
“立冬”通常在每年的11月7-8日之間,意味著正式進入冬季。此時太陽已到達黃經(jīng)225°,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于此時地表還貯存有夏季與秋季的“余溫”,所以還未體現(xiàn)嚴寒,甚至在晴朗無風時,還常出現(xiàn)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 “小陽春”天氣,溫度適宜,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小陽春”只是初冬的短暫回暖,北方強勁的冷空氣已頻頻南侵,勢不可擋,大風、降溫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漸漸襲來。在我國古代,民間習慣把立冬視為冬季的起始,并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比颉帮羧舜笏疄轵住卑斯湃藢ψ匀唤绲囊粋€趣味想象: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雉逐漸消失了行跡,而大蛤漸次出現(xiàn)在海邊。這種大蛤的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十分相似,所以古人便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了大蛤。
作為入冬后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冬從古至今廣受重視,不論是朝堂之上,還是民間煙火,都在這一節(jié)氣中形成了獨特的習俗。
沐浴齋戒,北郊迎冬
雖然各地的冬季不一定都是從立冬開始的,但它作為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的四立之一,在古代社會中是十分重要的節(jié)日。古代帝王通常會在這一天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并率領(lǐng)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shè)壇祭祀,六里迎冬。
立冬前三日,太史公會報告天子立冬日期:“某日立冬,盛德在水?!比缓筇熳颖汩_始沐浴齋戒。據(jù)《禮記·月令》記載,從立冬開始,周天子入居玄堂左室,乘坐黑色的車子,駕黑馬,立黑旗,著黑衣,佩戴玄玉,食用豬肉與黍米。一切以水色為尚。立冬當日,天子將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處迎冬?;爻螅熳右百p死事,恤孤寡”,以安社稷。
這套完整的禮俗流程自周代就已萌芽,后代帝王則延續(xù)了立冬北郊迎氣的習俗。在漢代,“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晉崔豹《古今注》),皆是漢代帝王在立冬體恤臣民,賜予冬衣的實例。
立冬補冬,補嘴空
立冬當日,天子盛禮迎冬,而民間,百姓則凡食慶冬。
隨著寒冷季節(jié)的到來,人們的身體也進入了抵抗力較弱的時候。因此古人為順應自然更替,在此時會多食用高熱量的雞鴨魚肉等食物,滋陰補陽、驅(qū)寒尋暖,同時也更加注重營養(yǎng)的補充,逐漸形成了“入冬日補冬”的習俗。此外,立冬在過去的農(nóng)耕社會也有時間節(jié)點的意義。作為人們勞動一年后的休息日,與糧食生長一年的收獲日,人們用諺語 “立冬補冬,補嘴空”來說明,這天會犒賞一家人這一年來的辛苦,因此飲食也比平日更豐盛。還有 “立冬不起菜,必定要受害” 的諺語,也是在說從立冬開始,就要釀酒、腌菜、舂米,儲存食物準備過冬了。
立冬的飲食習俗自北向南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樣貌。在北方,立冬是吃倭瓜餃子的日子。
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耳朵就不會受凍。同時,餃子的名稱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而此時的倭瓜餃子與往日也大有不同。倭瓜多生長于夏季,立冬時已少有倭瓜,因此人們就將夏天的倭瓜貯存在屋里或窗臺上,待它們經(jīng)過長時間糖化,到了冬天再將它們做成餃子餡,這時候的味道與夏天的倭瓜餡已大不同,若再拌上爛蒜蘸醋吃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在我國南方,立冬時節(jié)人們喜愛吃雞鴨魚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起到藥補的功效。在湖南醴陵,人們有在立冬這天制作著名的“醴陵焙肉”的習俗。這是一種需將肉放在爐灶上用煙火慢慢熏制的美食,以松枝熏出來的肉最好。浙江有的地方則把立冬稱為“養(yǎng)冬”,是為補養(yǎng)身體之意。浙江洞頭人到了立冬這天要殺雞鴨來慢燉,給家人補身體,還有必須在辰時(早七點到九點)吃的講究。還有的地方在這天要專門燉豬蹄來進補,據(jù)說可以防止冬季手腳凍傷。浙江紹興的黃酒最為著名,而立冬這天不僅是釀酒的重要日子,同時酒坊還會向酒神祭祀,祈禱福祉。
再往南一點的閩地習俗又有不同。在閩中,立冬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等各種草根切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湯后,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福建也有地區(qū)會用四物、八珍等藥材燉肉,一般用狗肉、羊肉,也有用豬排的。食物品種眾多,配方也各式各樣,大多是有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在廣東潮汕地區(qū),立冬吃的則是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而在臺灣,立冬這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都會賓客盈門。許多家庭還會自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營養(yǎng)滋補身體。
過立冬的形式在千年間雖然不斷變化著,但對季節(jié)的更替與節(jié)氣的循環(huán),人們?nèi)员S心且环菝翡J的感知,并以微茫煙火回應自然宏闊的輪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