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佳
摘要: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其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理解能力相對有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征,進行必要的直觀化教學,而簡筆畫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更能適應小學語文課堂。有效運用簡筆畫輔助教學,不僅便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還能增加語文課堂的藝術魅力,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簡筆畫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教學藝術 ?作用
幾年前,曾聽過于永正老師《草》的教學,它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簡筆畫在教學中的魅力。課堂上,于老師以流暢的筆端,讓草的枯榮重現(xiàn)課堂,讓草的生命力呼之欲出,更以簡潔的圖畫引導學生領悟了草的精神。他那嫻熟的繪畫技巧和創(chuàng)造力,再加上精彩綻放的文思才情,像一雙神奇的大手,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練就和藝術的熏陶,拋磚引玉,開渠引流,真是妙不可言。于老師的教學實例告訴我們:簡筆畫,其實也是我們課堂中不可忽視的一種教學資源。
一、 以畫為線,激發(fā)興趣
大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意境優(yōu)美,在教學中,僅憑教師個人的講解,學生無法感受那種充滿兒童情趣、意境優(yōu)美的生活畫面,也不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在這樣的課堂中運用簡筆畫,圖文互補,使學生通過簡潔的構圖,形象的畫面,領略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chuàng)造性。
上學期學校教研活動,我上二年級上冊第一課《秋天的圖畫》,作者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描繪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秋天山野圖畫。但對于低段學生來說還不能很好的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及深意。在試教過程中配合多媒體呈現(xiàn)秋天的景色,對與秋天豐收的喜悅之情還沒能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老師熱情高漲,但學生似乎并不買帳。后來分析原因:現(xiàn)在網絡已經非常發(fā)達,學生對老師所呈現(xiàn)的不足為奇。圖片雖然美但并不引人入勝,對與這些畫面學生不會深入觀察。為了展現(xiàn)更好的課堂效果,后來我想到了運用簡筆畫。第二次試教我在黑板上單色粉筆勾畫出山巒,樹木,央田。然后再用彩色的粉筆一一勾畫出金黃的梨,艷紅的蘋果,金色的稻谷。
可喜的是學生上課非常投入,在老師勾畫出秋天的畫圖的時候,下面學生不僅發(fā)出贊嘆之聲還發(fā)出陣陣掌聲。雖然沒有多媒體圖片的鮮艷色彩,老師在繪畫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秋天的變化,同時也感受到秋天的與眾不同的美。老師現(xiàn)場作畫,添畫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學生還興致勃勃的根據(jù)黑板上的圖畫有神有色的背出了課文內容。同樣是一個班的學生,同樣是一個老師的教學,為什么效果卻有天壤之別?很明顯,這是因為利用簡筆畫教學,使之與語言材料之間形成聯(lián)想,實際就是對語言材料進行了編碼,這就好比給商品貼上了醒目的標簽。當我們要提取這一信息時,只要想起簡筆畫,就可聯(lián)想起相應的信息。也就是說,通過簡筆畫,可以使信息在腦子里不斷重復出現(xiàn),從而達到長時記憶,使所學的語言材料記憶更形象,更牢固。
二、以畫為梳,理清思路
整體感知是深入感悟和體驗的基礎,只有整體感知了課文中的人物之間、事物之間、人與事物之間的種種關系,才能深刻體驗感悟這種種關系。簡潔明了的簡筆畫能很好地再現(xiàn)課文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如果教師把教學內容畫出來,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如學習《景陽岡》一文,由于是古典文學的改編,文章長,文言文語句多。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劃分段落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就可以利用簡筆畫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路,在讓學生默讀課文時,適時畫一幅簡筆畫。見圖示2:
學生默讀完課文,要求看圖,指名回答間題:課文講誰?先講他來到什么地方,做什么?然后又到哪里去?做了一件什么事?最后(打虎后)又到哪里去?邊問邊用箭頭劃出線路圖,再讓學生根據(jù)圖示劃分段落。這樣,就可以通過箭頭所示的地點變換,引導學生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啟發(fā)學生說出事情發(fā)展過程,武松來到酒店喝酒,后上景陽岡,在岡上打虎,再下岡。這祥,段落就一目了然了,在這里簡筆畫起到了化繁為簡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以畫為媒,突破難點
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學生。簡筆畫是一種發(fā)展學生觀察力和思維力的形式,它能使學生在感知中更鮮明更生動,使感知的形象內容更豐富更深刻,有利于突出教學難點。
前幾年在教學六年級上冊《詹天佑》一課,學生很難理解兩種鑿井方法及火車在兩個車頭推拉下沿人字形路線行進這一設計特點。于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圖形作為學生思維的支點,學生阻滯的思維暢達了。隨之,我又把課文插圖加以綜合,結合課文,設計出如下簡筆畫:
從教學效果來看,由于板書抓住了課文的重難點,指向性強,突破了文字的束縛,學生對兩種鑿井方法和人字形設計的巧妙之處就迎刃而解,效果良好??梢哉f,簡筆畫雖是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手段,但往往能為突破教學難點服務。它能借助簡單有效的畫面來理解課本上那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及時地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必要的表象支撐,解除學生介于文字與實際情境間的思維障礙,讓學生得以撥開云霧看青天。
參考文獻:
1.涂永錄簡筆畫技法與運用[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年2月
2.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一一情境教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3.賴春梅詩情畫意教古詩[J]小學語文教師,2000(10)
4.丘紅慧巧用簡筆畫提高教學效率[J]西江教育論叢,2002(1).
5.龍琳談簡筆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