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瀛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會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師的話發(fā)生共鳴,教師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調(diào)準音調(diào)”。他還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這就表明,良好的家校溝通至關(guān)重要,不僅能夠更好地影響家長,還能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
在我們班,有一位男生,性格跋扈,蠻橫囂張。成績中等偏下,臉上有多處傷疤印記。在班里,他自稱“大哥”,相當一部分男生甚至對他“俯首稱臣”。他的壞習慣很多,如上課不專心聽講做小動作;作業(yè)字跡潦草,草草了事;下了課動不動就欺負女生,毆打男生,甚至還跟其他班的學生打架……幾乎天天都要被老師批評,班上的其他同學也很討厭他。但他不僅不知悔改,還講出了一句經(jīng)典名言:“我就是有錢,任性!”面對這樣一位令人頭疼的學生,我將他的父母請到了學校,進行了深入交流。
從交流中,我基本了解了這位學生的家庭情況:父親常年在外開貨車,早出晚歸;母親在常州經(jīng)營一家服裝店,也不經(jīng)?;丶?。該學生由奶奶撫養(yǎng)。其父親平時不怎么管理其學習情況,等考試成績出來或被老師請到學校后便氣急敗壞,怒打一頓。其母親無論他犯什么錯,都對他沒有什么脾氣,好說好話,極其溺愛。惟一照顧在旁的奶奶也管不住他,甚至時常被他辱罵。
了解了基本情況后,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作為學生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定希望孩子得到老師的認可,得到同學的尊重,能學有所成。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家長的心聲予以尊重,要換位思考,推心置腹地和家長談,了解他們的疑慮,同時把自己的建議和想法跟家長說清楚。我對該學生的父母說:“工作賺錢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教育更為重要。你們辛苦賺錢是為了什么?不還是供孩子讀書,希望他們將來能有出息。而現(xiàn)在你們一味埋頭工作而對孩子不聞不問,要么就是一頓打,要么就是溺愛他,這樣下去有百害而無一利?!蔽覄駥?dǎo)他們多花時間來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陪伴孩子的成長,讓他們明白: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和家庭是兩個“教育者”,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有些家長把孩子放在學校,認為就萬事大吉了,自己就沒有責任了。殊不知孩子每天從學?;丶液蟮淖鳂I(yè)、回顧、預(yù)習時間則更為重要。他們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理由,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老師教得不好”,“孩子天生比較笨”等等諸如此類,或是將孩子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試問七八十歲的老人,除了保障孩子基本的作息生活外,還能有多少精力去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這些家長從不去反思自己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付出了多少,教育了多少,到頭來只能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家長永遠忙于工作,孩子的學習永遠得不到提高。聽了我的勸導(dǎo)后,該父母表示會改變教育方法,回家多陪伴孩子,多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
和諧的家校關(guān)系,不是一兩次家長會就能營造出來的。有問題要及時解決,有困惑要及時解答,是老師和學生家長長時間的心與心的交流。只有家校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體諒,才能構(gòu)建良好的家校聯(lián)系體系,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