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冰賓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100859,北京)
2017 年初,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找到不才從英文回譯《四世同堂》缺失的最后十六章來使這部名著完璧。 身為譯者,其實在開始回譯工作之前我和廣大的老舍作品愛好者是一樣的,除了熱愛,對《四世同堂》的版本和中文原稿的散佚及在美國發(fā)現(xiàn)其英文翻譯稿尚存于世的奇跡,我亦一無所知。 所以我在各種講座中對讀者說,千萬別拿我當成老舍通,我僅僅因為幸運地從事了回譯工作,才開始比較詳細地了解這部巨制的版本流變,才算是對最后十六章在遣詞造句和風格上如何貼近老舍有自己獨特的感悟。 除此之外,我和大家一樣是個外行。
拙譯加在《四世同堂》前八十七章老舍的中文原作后出版了,這之后總會收到各種信息,關(guān)心我的業(yè)內(nèi)人士和朋友經(jīng)常向我提出一些問題,事實上是他們假定我應(yīng)該懂得更多,在不斷督促我為解答問題而學(xué)習(xí)研究有關(guān)的知識,推動我逐步向更深處探索。 為此在大家的督促下我梳理了《四世同堂》的版本流變。 這個研究和答疑過程最終形成了這篇文字。 本文其實等于綜合了所有這些問題一并作答。
保定學(xué)院趙云耕教授告訴我說,他記得在1978 年6 月北京開了老舍的追悼會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長篇小說連播”節(jié)目中播出了《四世同堂》,他每天都跟著收音機聆聽。 這個回憶真令我感慨,那個小說連播節(jié)目是我少年時代的最愛,課余時間跟著聽了很多當時著名的小說廣播,印象最深的是《桐柏英雄》等。 那時只有高級干部家才有電視,普通人家的娛樂來源除了電影就是各種廣播節(jié)目,俗稱“聽戲匣子”,不說廣播里說,而說匣子里說什么了。 但1978 年6 月我正讀大一英語專業(yè),就放棄了聽廣播小說節(jié)目的愛好,對此毫無記憶。 他的回憶給我補了一課。但同時這也等于給我提出了一個問題:1978 年,我印象中并沒有看到過《四世同堂》,那長篇小說連播里播出的是何時出版的版本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上了國家圖書館的網(wǎng)站,查到該館的館藏《四世同堂》目錄,一看竟然有三百多個條目,估計《四世同堂》出了至少五十個版本了吧(包括再版)? 這個宏大的目錄真是令我眼花繚亂,感受到了“人民藝術(shù)家”老舍的強大氣場。 但翻到最早的版本發(fā)現(xiàn)卻是1979 年百花文藝社和四川人民社的版本。 這是怎么回事? 在美國完成的《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只于1950—1951 年在上海的《小說》雜志連載了一半就停更,之后近三十年竟然沒有出過圖書版嗎?
老舍1949 年在美國寫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并幫助美國翻譯家浦愛德將全書翻譯成英文、準備出版英文版后就回到了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老舍可以說是最炙手可熱的作家和劇作家,欣然歡呼和擁抱新時代,為新時代創(chuàng)作了很多熱門的話劇,熱情謳歌新生事物,因此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的光榮稱號,享有最崇高的作家地位。 可是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卻在建國后十七年沒有出版,文革結(jié)束后拖到1979 年才由兩家地方出版社出版。 這與老舍在十七年間的崇高地位和話劇作品的大紅大紫形成了巨大反差,一邊是風光無限,一邊是落寞消沉。 難道老舍先生就沒有想到過出版這部宏篇巨著嗎? 身為小說家,他估計沒有一天不想,但結(jié)果就是沒有出版,一直拖到了1979 年,那是他含冤投水自盡的第十三個年頭。
1940 年代《四世同堂》在重慶的報紙連載后前兩部《惶惑》和《偷生》曾出版過單行本。 解放后沒有出版,估計是老舍感到自己在美國創(chuàng)作的。 第三部《饑荒》的后半部分明顯與新時代的政治氛圍和行進步伐脫節(jié),其結(jié)尾也并非慷慨激昂,還是延續(xù)了以前的那種從容不迫的小說筆法,這部沒有明顯戰(zhàn)爭場景、也沒有共產(chǎn)黨身份的人物的“抗戰(zhàn)小說”令他擔心困惑,他要修改,與時代節(jié)奏合拍,雜志才停止刊登的。 之后的不能出版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他沒有充足的時間改寫,或許這個改寫意味著重寫也未可知。結(jié)果就是全部的《四世同堂》還沒來得及出版,后十六章原稿就丟失或遭毀。
總之,這個發(fā)現(xiàn)令我感到十分惋惜與哀涼。
而1979 年是改革開放高調(diào)起步的時候,1978 年又給老舍平反昭雪開了追悼會,出版這本小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百花出版社在出版簡介中特別說明這部小說反映的既不是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也不是敵后地下工作抗戰(zhàn),而是“我們偉大的古都北平淪陷敵手后”古都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抗爭。 這個出版說明強調(diào)的是文學(xué)的多樣性,寫得很委婉,也飽含感情,用心良苦。
但1978 年,廣播走在了出版的前面,是廣播讓《四世同堂》響遍了全國,成了出版的開路人。廣播時用的肯定是1940 年代的老版本。 對于很多人來說,那還是第一次知道老舍有這樣的長篇大作,很多人(包括我)可能想當然以為是文革禁止出版了這部作品,他們看到的可能是文革前作品的重新出版,其實不是。
這算是老舍“自禁”自己的百萬字長篇巨制嗎? 從1950 年代初雜志停更最后十六章到一直不出版,這百萬字一直沉睡著,但它們肯定一直在老舍的心中激蕩著,因為這是他最重要的小說作品。 老舍在十七年中有多么糾結(jié)和矛盾,旁人難以揣測,但任何一個寫過自己認為還不錯的小說的作家想必都能感同身受其一二吧。 自己最得意、最漂亮的孩子卻不能領(lǐng)出來見人!
1980 年代初,人們發(fā)現(xiàn)美國出版的該小說的英文節(jié)譯版《黃色風暴》(Yellow Storm)里后十三章內(nèi)容是以前從未見到過的,斷定這就是散佚的那部分的節(jié)譯。 這個發(fā)現(xiàn)令人振奮,馬小彌先生將這三萬多字仿照老舍的風格回譯為中文首先在百花社出版了單行本《四世同堂補篇》。 只可惜這十三章翻譯成中文才三萬多字,相當于一個故事梗概,而且出自對當時政治環(huán)境的擔憂,譯者馬小彌或出版社對這個梗概又刪減了一些字句。
那么到底未壓縮的英文原稿有沒有存留下來呢? 從出版社一方肯定是沒有答案的,看來出版社沒有保存英文原稿或原稿經(jīng)過編輯出版后就處理了。 但這三萬多字聊勝于無! 至少讓我們知道了結(jié)尾的大致梗概,知道了老舍作品發(fā)展的脈絡(luò)和結(jié)尾大概如何。 之后的電視劇《四世同堂》的結(jié)尾部分也是根據(jù)這個譯文草草結(jié)尾的。
其實美國哈考特出版社的壓縮策略最初是得到老舍欣然同意并配合的。 老舍到了美國方才發(fā)現(xiàn),高度的商業(yè)化社會中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是根本沒有市場的。 于是老舍為了英文版的出版毅然做出犧牲,在翻譯過程中就有意刪除了一些段落和句子。 但老舍想不到的是,哈考特出版社拿到老舍與浦愛德刪削后的英文翻譯稿后依然覺得冗長,又大幅度刪削了一番,才在美國出版。 事實證明,刪削后的《黃色風暴》只剩了五十多萬字,等于砍掉了四十多萬字,那是一個大長篇小說的字數(shù),算得上“殘忍刪削版”。
老舍夫人胡絜青在為《補篇》寫的序言中表示希望以后會出版一個完整的版本,將老舍自己的八十七章原文與馬小彌翻譯的后十三章簡短的故事梗概類的文字連起來出版,姑且算為這部名著完璧,這是聊勝于無的勉強“完整本”,聊以告慰老舍吧。
于是百花文藝出版社在1985 年果然出版了這樣一個超厚的“合訂本”。 這個版本收入了著名畫家丁聰專門為本書創(chuàng)作的很多幅漫畫,惟妙惟肖,傳為佳話。 我在網(wǎng)上搜到了這個版本,買來收藏學(xué)習(xí)。
一部名人名著的結(jié)局看來只能這樣勉強地草草收場,這還得益于美國版大砍大刪后留下的三萬字后十三章英文版,否則,它將永遠缺少結(jié)尾,成為徹底的殘本。
我還從中看到,天津的百花文藝出版社是這部作品的首版之地,更是首次出版了《補篇》的開拓者,還是首次出版了合訂本使《四世同堂》“完整”面世的出版社,功德無量。
多年后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也只能面對找不到散佚部分的殘酷現(xiàn)實,依照百花版的合訂本出版了一個“完整版”。 不同的是分成上下冊出版,三部分分布沒有平衡感,第三部字數(shù)很少,只能把第二部分成二部分排在第一冊后和第二冊前面。
但是1993 年,最為奇特的一個版本登場了,這就是北京出版社(后由十月文藝出版社再版)的《四世同堂》(作者壓縮本),按照《黃色風暴》的刪節(jié)標準等量刪節(jié)老舍的前八十七章,那樣的刪節(jié)刪去了近半的文字和情節(jié)。 我根本無法理解為什么要按照《黃色風暴》的刪節(jié)標準刪節(jié)老舍的前八十七章,基本刪削得面目全非。 除了讓不懂英文的人看到美國版怎么大刀闊斧刪削老舍作品,還有別的意義嗎? 這樣的刪削版怎么能體現(xiàn)老舍作品的價值,如果不是貶值的話? 但這樣的版本就是出版了,而且一紙風行近三十年,很多人如果只讀了那一版,就會永遠覺得那就是全部的老舍名著《四世同堂》。 當然這可能與信息不暢有關(guān),當時就以為是老舍自己刪削的,所以叫“作者壓縮本”。 但這樣支離破碎的壓縮本即使是作者自己壓縮的,也明顯沒有價值,甚至是貶值,是不該出版的。 但很明顯其出版得到了老舍夫人胡絜青和家人的同意——書中用了胡老的序言。 總之用現(xiàn)在的眼光評說這個版本是出版史上的一個笑料應(yīng)該不為過,雖然歷史地看似乎有其存在一時的道理——1992 年中國加入了世界版權(quán)公約,老舍的版權(quán)還在保護期內(nèi),《四世同堂》的出版權(quán)在人民文學(xué)社,別的出版社要出版它需要得到老舍家人和人文社雙方授權(quán)方可。 而北京社以《黃色風暴》的名義出版它,等于是出版另一個版本,只需得到老舍家人授權(quán)即可,版本字數(shù)差很多,定價不同,讀者面也不同,因此兩個《四世同堂》流行坊間也就沒有版權(quán)沖突了。 但其區(qū)別需要靠消費者自己判斷。 有人可能因此從來沒有讀到過真正的《四世同堂》,只讀了這個壓縮本。
至于2017 年老舍版權(quán)進入公版之前無數(shù)出版社出版了各種《四世同堂》,應(yīng)該都是這兩個版本的衍生或復(fù)制品,是否得到了授權(quán),有沒有對以上二家的版權(quán)構(gòu)成侵權(quán),出現(xiàn)版權(quán)官司,不得而知,只是在國圖的收藏里確實存在很多出版社的版本,這是事實。
從1985 年百花版社開啟的這個老舍前八十七章加上馬小彌譯補的三萬字版本,一直到2017年,這個版本就是人們眼中的全部《四世同堂》。在老舍的版權(quán)保護期期滿的2017 年初,《收獲》雜志一舉全文刊登了在美國發(fā)現(xiàn)的傳說中的《饑荒》后十三章的英文版的中文譯文,令人驚訝的是在美國找到后方知不是十三章,而是十六章,這十六章回譯過來有十二萬字。 中文原文丟失了,而且?guī)缀醭死仙嵘儆腥艘娺^的這十六章全英文譯稿竟然在哈佛大學(xué)的一座圖書館里完好無損地躺了六十五年,在2014 年終于被發(fā)現(xiàn)了。經(jīng)過據(jù)說二年多的悉心翻譯并打磨,這十二萬字中文譯稿在享有盛譽的《收獲》雜志上面世了。在沒有找到丟失的中文稿的情況下(似乎找到的希望極其渺茫了),回譯這十二萬字替換馬小彌的三萬字節(jié)譯并與老舍的前八十七章原作接續(xù)上,一共一百零三章,這應(yīng)該說是一個最為理想的《四世同堂》了,既告慰含冤而死的老舍先生,也滿足了廣大讀者的愿望。 不久,《收獲》雜志刊登的這部分譯文就與老舍的前八十七章原作接續(xù)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了《四世同堂》(完整版),簡稱“東方版”。
直到《收獲》刊載了后十六章的譯文,我其實還對這個事件一無所知,只朦朧記得在網(wǎng)上看到過消息說后十六章英文稿找到了,譯文將要發(fā)表。 按說一切都與我無關(guān)。
但出乎意料的是人文社在2017 年找到我并與我簽訂了合同,由我來回譯后十六章為老舍完璧該作品,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來出版,可以稱之為“人文版《四世同堂》足本”。 作為老舍作品的愛好者,又是職業(yè)翻譯,還寫過《混在北京》這樣的北京題材小說,我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wù)并準備用半年的時間交稿。
這個合同約定下的是一個簡單的出版行為,延續(xù)了當年出版馬小彌先生譯文的做法,封面不署譯者名,只在譯文開始的第八十八章下的腳注里注明是我翻譯的,這是我同意了的,我確實不好意思提出打破“馬小彌模式”的要求。 我的譯本在2017 年國慶節(jié)前如期交稿,出版社似乎沒有急著馬上出版,一直到八個多月后才付梓,它與老舍的前八十七章接續(xù),成為了人文版的《四世同堂》足本。
書出版后文學(xué)界很多研究家包括老舍研究專家都問我為什么簽合同時沒提出封面上自己的名字,我說是延續(xù)了馬小彌模式,他們說馬小彌時代中國沒有細致的版權(quán)法,更沒有加入伯爾尼世界版權(quán)公約,不上名字有情可原,但現(xiàn)在不應(yīng)該再這樣做了。 我也表示是出于面子確實不好意思提這個要求,腳注里注明了就說明我擁有版權(quán),何況還有合同約定的硬性版權(quán)。 還有一個原因是畢竟翻譯部分只占約七分之一。 有朋友猜測人民文學(xué)社沒有“按照慣例”讓作為譯者的我寫個說明附在書后是出自“權(quán)威出版社的自信”,估計也不完全是。 如果整本書都是翻譯的,一般會有一個譯者序言或后記,但這次我的譯文只占七分之一,就不好有譯者的說明了,還是應(yīng)以老舍為重。 當然這些簽合同時都沒有談過,僅僅是一個出版合同,我來完成后十六章補譯而已。 不過作為譯者,我還是會談些感想,在《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和《南方周末》上發(fā)表了兩篇文章,談我回譯的理念和技巧,談我將作品的京味還原的感受。
令我欣慰的是,我沒有提出要求,有出版社編輯曾主動表示等再版時在第三冊《饑荒》的封面上和版權(quán)頁上加上我的名字,因為我的譯文畢竟占了第三冊的一半。
人生中有很多美好的邂逅和偶遇是完全出人意料的,這樣的緣分可遇而不可求,我與《四世同堂》就有這樣的緣分。 作為老舍的一個普通粉絲,天降好運,由我來為老舍作品完璧,是對我的恩賜。 翻譯完后,還能在大家關(guān)心下不斷做些老舍研究,延續(xù)這個福分,是一種額外的福分,我當用功,不辜負這樣的命運恩典。
也正是出于這樣的良知,我對《四世同堂》將來的命運走向也頗為上心起來。 比如,人們很關(guān)心我的譯本為何與別人的譯本看上去差別很大,到底是誰翻譯錯了或翻譯得不到位? 對這樣的問題我個人是不能出面解答的,最好的辦法是有學(xué)者將我們的譯本與英文稿件對照得出結(jié)論。但目前英文全譯稿只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中,因為各種原因都不能公開出來,對比工作就遇到了障礙。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將要把這部英文譯稿以影印本的形式在中國公開出版,這將對《四世同堂》的漢譯英與英譯漢研究起到最根本的推動作用。待這個全英文稿出版后,我就可以出版一個中英對照的后十六章的單行本,供熱心于英漢對照比較文本的讀者研究、挑錯和批評指正,同時有了英文這面鏡子,我的譯文與別人的譯文之間的區(qū)別何在也就一目了然了。
就在我熱切等待這個全英文稿影印版付梓時,我看到網(wǎng)上一個視頻報道紀念老舍一百二十周年誕辰大會閉幕式發(fā)言,有學(xué)者發(fā)言說準備把《四世同堂》完整英譯稿回譯成中文,對此我感到驚訝不已。 我翻譯其后十六章是出于無奈,因為這十六章中文原稿丟了,只有英文,回譯成中文使《四世同堂》勉強完璧,是為了給不懂英文的讀者看的(否則就把后十六章的英文附在老舍的前八十七章后出版算了),因此這個翻譯要貼近老舍風格,模仿老舍。 但即使翻譯得再好,也不如找到老舍原稿好。
可前八十七章老舍中文原著一直在出版,他們要把其英譯稿回譯成中文,實在是不明智,這等于把我翻譯的勞倫斯作品再翻譯回英語去,那根本不是勞倫斯了,也不是我的勞倫斯中文版。有人說,是不是要把翻譯成外文的唐詩宋詞按照英文的表達方式回譯回來,讓不懂英文的國人看看用英文詞序和表達法是如何表現(xiàn)唐詩宋詞的?確實看到過有人這樣回譯老舍了,把長長的英文句子回譯成長長的中文,如“既勇敢又聰明”(智勇雙全),“像蠶吃桑葉一樣慢慢移動”(蠶食)等等。 看來人們對“回譯”概念是有認識誤差的。我建議他們做中英對照加以說明,這個過程中也可回譯部分例句 說明老舍怎么翻譯、改寫和增刪內(nèi)容的,這才是研究老舍的正根。 否則只能是做一場英譯中狂歡練習(xí),那個譯本毫無意義。
一部名人巨著因為丟失了部分原稿,又因為在出版中文全書之前已經(jīng)翻譯成英文的全部譯稿在美國沉睡六十五年后被發(fā)現(xiàn),前前后后竟然發(fā)生并可能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行動,其意義已經(jīng)完全超出了翻譯本身,而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經(jīng)濟現(xiàn)象,從而具備了社會學(xué)分析的標本意義。
譯文附錄
人文版《四世同堂》后十六章里部分漢譯北京話詞語與詞組對照表(C 表示《饑荒》英文原稿里第幾章,-+數(shù)字如-5,表示第幾行。 如C21-5,就是第21 章,第5 行):
C21 找樂子(entertain herself-5), 描眉畫眼兒(penciled eyebrows-6), 賣肉得來的(bought with her body-6),挺起腰桿兒(straightened his back-7),三教九流兒(直譯,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ocial classes-7)一個行當兒的(in the same business-13),按說連洋人都讓她耍了,這瑞全怎么能逃出她的手心兒呢(If foreigners had been fooled by her, how could Rey Tang escape from the palm of her hand? -15又一個直譯),給胖菊子點苦頭兒嘗嘗(give her something bitter to eat 直譯-17)左右開弓狠抽那張肥臉(right and left he slapped that fat face hard-17),立馬兒弄死你(kill you at once-17),就跟招弟兒一個死法兒(will die the way Meydee died-19)。
C22 打今兒起(from now on-2),必須得(must-3,得發(fā)dei 音,北京話口語常用詞),拉洋片兒(peep show-3),新事由兒(a new job-3),咂吧著嘴(smack his lips-3),不能不臉紅(could not but turn red-4),虧大發(fā)兒了(not a good bargain-6),著急上火(be anxious and worried-6),門檻兒(threshold-8),非把她臉給抽膀了不可(her face be slapped until it swelled)。
C23 語言是死物兒(language was a dead thing-1),他壓根兒就不該來(he should not have come at all-2),差點把他給熏個跟頭(the stench nearly knocked him down-6),還能撈上個英俊小伙兒當她的小白臉兒呢(be able to get hold of a handsome young man to be her male concubine-9),“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是一物降一物的事兒(big fish eats the little fish and the little fish eats the shrimp, one thing overcomes another-9)。
C24 沒有壞心眼兒(intentions were not bad-2),找他的茬兒(find fault with him-2),糠心兒蘿卜(turnips with pulpy hearts-7,不是空心蘿卜)。
C25 一個個兒的來(come one by one),我是個買賣人兒(a business man-5),沒有言語一聲(said nothing-6),放心不下誰誰(not at ease about someone-8),瞧瞧去(go to see),音信兒(message-9),沒有人聲兒,沒有亮光兒(no sound of people and without lights-9),影影綽綽的過來了(saw the shadows coming-10),一下子就給扇懵了(was stunned that he had been slapped-11),一對雙棒兒(twins-15)。
C26 手也不拾閑兒(hand would not be idle-1),盯上了這個缺兒(the vacancy-3),奶名兒(milk name-6),熟肉和香腸的墩子(the block on which meat and sausages were cut-6),這日子口兒上(at a time like this-9),今天沒營生兒(no business-13)。
C27 起早兒(rose early-2),努著勁兒坐起來(exert himself to sit up-2),他是祁家的盼頭兒(the hope of-3)。
C28 “別為那些小事兒兒煩我,仨瓜倆棗兒的,我金三爺都懶得動活兒。”(for the sake of three grains of sesame and two dates I will not trouble to move my legs.-1),嘿兒嘍著孩子(with the child on his neck-4),做出格兒的事(go out of his way purposely-5),在日本人面前混個臉兒熟(to show himself before the Japanese-5),沒法兒不(這是北京口語得表達方式could not but-6),小矬個兒,小鼻子小眼兒(short men with small noses and small eyes-6),到了兒(finally-13)。
C29 沒黑家沒白日的忙乎(working day and night-2),家發(fā)“介”的音,進項兒(income-2),腰桿兒又直了(his back was straight again-4),這要是擱從前(if this had happened before-5),那敢情好(will be wonderful-5),一抹脖子拉倒(to pass it across his own throat-8),身子骨兒比他結(jié)實(my body is stronger than his-14)。
C31 這會子(now-1),拜把子兄弟(sworn-brothers-1),趕上了這撥兒寬大處理(on the wave of leniency),獨個兒(alone-5),長順是個囔鼻兒(nasal tone-7)。
C32 央告(apologize-1),拘攣(contracted-7),翻白眼了(eyeballs rolled upward-7),起開(get away-9),腿當啷著(legs swung-9), 腿一軟(legs gave way-13),溻了(the sweat had wet her clothes-13),活受(to live was to be really in hell-14),八年來受的痛苦折磨必須得有個說法,有個了斷(eight years of pain and misery must have a summary and a conclusion-15),稀稀拉拉的頭發(fā)(few hairs-15)。
C35 撂倒(laid her low-1),扛不住那這最后一擊(can't resist this last blow-1,)沒耐心煩兒(impatient-1)老掉牙的故事(old tales -1),最疼人的母親(most loving mother-2),眼窩都深深地摳了進去(eyes were deeply sunken-2),喝兩口兒(a drink or two-5),當街罵他(scold him on the street-12),一致決定讓祁老人先來(give the priority to-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