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戶外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回到了活動室。子淳忽然拉著俊陽沖到我面前:“張老師,你快看,俊陽身上有奇怪的東西?!笨£枃樀靡粍右膊桓覄樱易屑氁豢?,原來俊陽的后背上密密麻麻粘著棕綠色的蒼耳子。我輕輕地捋下了一把蒼耳子,孩子們好奇地圍上來,盯著我手心里的蒼耳子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小青說:“張老師,這是沒長大的獼猴桃嗎?”
張哲說:“它身上這么多刺,應該是小榴蓮吧。”
陽陽說:“我覺得它是剛剛生下來的刺猬寶寶,還沒有長眼睛和四肢……”
靜躺在手心里的蒼耳子呈紡錘狀,渾身長滿了尖刺,看著孩子們熱切的眼神,我笑著說:“孩子們,你們猜了很多種結果,現(xiàn)在張老師要告訴你們正確答案了,這個渾身長滿小刺的東西是一種植物的種子,它是蒼耳的種子,也叫蒼耳子。蒼耳子有一個奇特的本領,當它成熟后,如果有動物經(jīng)過它,它就緊緊粘在動物身上,跟隨它到新的地方,繼續(xù)扎根發(fā)芽生長?!?/p>
孩子們聽完后有點興奮更有些茫然,孩子們遠離自然,即便是農(nóng)村孩子,走入田野的機會也不多。要讓孩子們了解蒼耳子的傳播方式,應讓他們充分觀察蒼耳子的外形特征,于是,我把蒼耳子放在孩子們手里,讓他們近距離觀察、體驗,再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張老師,蒼耳子很小很輕?!?/p>
“蒼耳子外面長著的小刺有點扎手?!?/p>
“特別是蒼耳子兩頭的刺特別尖,扎得我手疼!”
孩子們有了對蒼耳子較為細致的觀察就比較容易理解下一個問題了。
“你覺得蒼耳子是怎樣粘在動物身上的呢?”
“它身上有很多的刺,能鉤在動物的皮毛上?!?/p>
“那么,蒼耳子能粘在你們的衣服上嗎?”
“應該能粘住,張老師,讓我們試一試?!焙⒆觽兒芘d奮,眼里滿是期待。
我給每桌都放了一些蒼耳子,讓孩子們先預測蒼耳子會不會粘在自己的衣服上,然后再動手操作驗證結果,并在白紙上用“√”和“×”的符號記錄自己的猜測和驗證。
深秋季節(jié),孩子們大多穿上了厚實的外套和毛衣,預測和驗證環(huán)節(jié)時,不時爆發(fā)出孩子們驚喜的叫聲,很快孩子們就興奮地得出結論:蒼耳子容易粘在毛茸茸的衣服上。
小博拿了一顆蒼耳子放在手臂上,手臂一抬,蒼耳子就掉到桌上了,光滑的皮夾克上粘不住,這可怎么辦呢?小博用手拉著自己的皮夾克,上下打量后,忽然大聲說:“我有好辦法了?!彼檬帜槠鹕n耳子,在離毛領約十厘米的高度輕輕放下,蒼耳子穩(wěn)穩(wěn)落在皮夾克的毛領上,小博聳聳肩膀,蒼耳子緊緊地粘在毛領上紋絲不動,小博得意極了。
“小博,你說蒼耳子會粘在頭發(fā)上嗎?”子諾歪著小腦袋邊問邊拿起一粒蒼耳子放在小博頭上,蒼耳子粘到小博頭發(fā)上就不動了。
經(jīng)過猜想和驗證,孩子們對蒼耳子的傳播方式已有體會,接著,我又回到最初的問題,這枚蒼耳的種子是怎么進到我們班里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它是粘在俊陽的衣服上進來的?!?/p>
“是的,孩子們,種子雖然沒有腿,但它也有很多辦法來傳播自己的種子,有的依靠動物來傳播,比如蒼耳;有的依靠風來傳播,比如蒲公英;有的依靠水來傳播,比如蓮子;還有的依靠彈力來傳播,比如黃豆、綠豆、紅豆等。那么,這枚蒼耳子能在我們班生根發(fā)芽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枚蒼耳種子呢?”孩子們紛紛表示要把種子收起來,回去跟爸爸媽媽查閱種植蒼耳的季節(jié)和方法,嘗試在幼兒園里種植蒼耳。我尊重孩子們的建議,把蒼耳子曬干,收到紙盒里,期待著跟孩子們開啟探究蒼耳的秘密之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的時機,提供適當?shù)囊龑А:⒆觽兲煺婊顫?,好奇心強,容易被新鮮、奇異的事物吸引,作為教師,一旦觀察到孩子們的興趣,敏銳地覺察到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宜的方式回應,將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轉變成探究式的活動?;顒又?,教師還要注意及時肯定有所發(fā)現(xiàn)的幼兒,鼓勵他們分享,讓孩子們的生活充滿更多的新奇與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