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汗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水平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模式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力度,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中教育部以及整個社會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需求。本文基于對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中現代教學方式的應用討論,以提高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水平,讓小學生們能夠感受到閱讀教學的魅力,在閱讀的海洋當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行為認知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實踐
小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直接決定了他們的語文成績,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根據學生們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特征來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融入行為認知的教學模式是新時代下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1 當前社會形勢下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現狀
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他們后續(xù)的語文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應該拋棄不符合新時代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規(guī)定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傳統(tǒng)常規(guī)化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存在著很大的弊病,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熱情和主動性的提高,對于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利的作用。以下是造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出現不利現象的原因:
1.1 教學模式和方法單一死板
單一死板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阻礙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提升,導致課堂的趣味性下降。就當前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形式來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通常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法來對課本知識進行照本宣讀,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之下,不僅不能對課本知識有所理解和認識,也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的培養(yǎng),如此下去學生只能夠在枯燥乏味的課堂環(huán)境中對課本知識進行潦草的認知,從而造成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學時效性也會一落千丈[1]。
1.2 語文教師的教學思維和觀念落后保守
在小學語文閱讀發(fā)展的過程當中,存在著語文教師思維和觀念落后保守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運用行為認知的模式能夠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思維和觀念落后保守,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一直達不到預期的水平,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也不能夠得到實現。
1.3 課堂教學中缺乏學生主體地位的認知
學生應該作為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被對待,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卻存在著學生被作為客體對待的現象。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老師仍然站在主體的地位上,將學生們看作教學過程當中的客體,導致學生們被動的去接受小學語文閱讀知識,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沒有轉變自己的思維定式,導致缺乏對學生們主體地位的認知。
2 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行為—認知”教學法的實踐應用
2.1 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行為—認知”教學法深度融合
為了利用學生們的閱讀教學成果,所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保護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從而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融入行為認知教學方法。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指導時,深度把握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語感,并通過引導和激勵來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從而使得學生語文閱讀積極性和熱情能夠得到有效提高,進而使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們在語文閱讀過程當中的一系列
的能力。
2.2 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主次地位的互換
教師應該作為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的指引者,學生應該作為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所以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注重主次地位的互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真正意識到自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所處的地位所在,語文教師也能夠客觀地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承擔起自己所擔負的責任,不斷促進學生們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能力的提升,讓它們在語文閱讀的過程當中真正的感受到閱讀給自身帶來的魅力以及影響,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要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性格特點為目的,來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頻次,從而才能夠更加準確的制定和完善教學策略。另外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知識的認知和接受能力不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鼓勵他們積極的參與到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到語文閱讀
的技巧[2]。
2.3 對語文課程進行綜合,來促進閱讀教學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不斷培養(yǎng)學生們對語文課程進行綜合的能力,利用行為—認知教學方法,將語文閱讀和寫作進行深度的融合,使兩者在深度融合、互相促進的過程中來增強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和寫作實踐來真正感悟一些文章的寫作手法和技巧,讓學生們在寫作的過程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3 結語
融入行為—認知教學方法,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不斷促進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fā)展的過程當中,為了讓小學語文課得到更加高效的開展,融入行為—認知教學方法有著十分現實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許先榮.“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求知導刊,2018,000(035):31-31.
[2] 賀玉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實踐[J].中華少年,2019(2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