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百川 張煜梓
摘 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革命文化的應用價值極高,傳承革新文化可進一步強化人們的意志品質以及政治信念。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責任感的重要陣地,將其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推動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科學的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對革命文化的實際應用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對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與價值展開分析,確保革命文化價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充分發(fā)揮。
關鍵詞:革命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價值;應用思考
在我國社會文化中,革命文化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其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使學生的政治信念更加堅定,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應對革命文化合理應用,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筆者分別從:完善網絡信息平臺,豐富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引進紅色經典,打造獨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走“政校”聯(lián)合之路,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解決思政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融合問題等方面來闡述,詳情如下:
一.完善網絡信息平臺,豐富紅色文化教育資源
就目前來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歸根結底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無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升,對思想政治教學的開展十分不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國教育領域呈現出新的發(fā)展變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應將紅色革命文化應用到理論課程教學中,還應組織實踐性活動的開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實踐活動的開展意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應將革命文化放在首位,對網絡信息平臺有效完善。
首先,教師應對校園紅色網站進行建設,其中包括:學校歷史沿革、學科設置以及發(fā)展動態(tài)相關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應與校方加強合作溝通,將歷史人物、事件、教育功能以及教育意義呈現出來,為革命文化資源的引入提供更多素材。
其次,教師還應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其中,對紅色資源廣泛收集,將其存儲到信息平臺中,為革命文化的應用打好基礎。通過對網絡信息平臺的完善,可為紅色文化資源的應用創(chuàng)造有效的載體,為思想政治教學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引進紅色經典,打造獨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大多數高校學生能夠吸取紅色文化中的思想精華,接受民族精神、愛國主義及道德教育的引導,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可使學生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等得到強化,從內部結構來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包括實踐課以及理論課,通過引入革命文化來創(chuàng)造有效的教學途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創(chuàng)建思政課堂,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將紅色經典融入其中,讓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便可感受到故事的歷史責任感以及價值觀念,對學生的思想加以啟發(fā),使枯燥無趣的教學氛圍更加活潑生動;另外,在理論課程探討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紅色經典故事進行討論,加強對學生敢于拼搏、頑強不屈品質的培養(yǎng),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學生創(chuàng)建高校的思政教學課堂,全面提升教學效率。
三.走“政?!甭?lián)合之路,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
紅色革命文化資源是我國獨有的特殊的文化,是一種良好的教學資源,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革命文化的應用與實踐教育活動存在必然聯(lián)系,據此加強“政?!甭?lián)合顯得至關重要。首先,政府部門應對當地的紅色教育基地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做好維護工作,對相關教育資源有效開發(fā),通過這種方法可將革命文化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這也是走“政?!甭?lián)合的主要前提,為紅色文化實踐教育活動開展奠定基礎,提高紅色文化實踐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其次,政府應加強對專業(yè)引導員、講解員的培養(yǎng),同時對內部“軟件”的完善予以重視,同時邀請老革命家對經典故事進行講述,使革命精神得到不斷發(fā)揚。
最后,學校還應與政府部門加強有效的合作,對紅色文化實踐教育活動科學組織,同時對“政?!焙献鲄f(xié)議進行簽署,確保學生堅定意志、正確政治信念的樹立。
四.解決思政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融合問題
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應對紅色文化進行梳理,將其融入到思政教學中,既源于地方性大學特點,同時源于思政課程的內在需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開展,同時還應對地方紅色文化充分挖掘,加強思想政治教學與革命文化的有效融合,以此提升本土文化的影響力。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紅色文化考察活動,如:參觀革命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通過這種紅色教育可幫助學生體驗到先輩的生活,感受到革命生活的不易。
通過上述相關策略的應用,可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有效激發(fā),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生活中的問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將散落在各地的紅色革命文化進行樹立,并對相關文化加以弘揚。
結束語
紅色文化是在黨的領導下的政治文化、經濟及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等,紅色文化既是延安精神等文化形態(tài),同時又是革命遺址等物質上的文化形態(tài),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資源的應用十分關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從實際情況入手,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通過實踐來調整方案,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的問題得到解決,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革命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岳婷婷.情景教學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與實效研究——以“紅色情景課堂”為例[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11):37-39.
[2] 李嫣妮,吳洪曉.革命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困境與應對思考[J].現代交際,2020(17):38-40.
[3] 奉元圓.論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旨歸與雙重邏輯[J].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20,29(03):49-52.
作者簡介:何百川(1983.07--);性別:男,籍貫:吉林省吉林市,學歷:本科,學位:碩士,畢業(yè)于長春工業(yè)大學;現有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